千年古徽州,万里来寻根——纪念汪华诞辰1438年活动暨首届古徽州寻根文化节纪实

黄山一棵松

<p class="ql-block">  歙县汪华文化研究会负责人同远道而来的新加坡与会代表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右为新加坡汪氏总会主席汪瑞典先生</p> <p class="ql-block">左二为:王红春愽士、右二为:汪卫东付会长</p> <p class="ql-block"> 远道而来的新加坡部分代表在歙县饭店合影</p> <p class="ql-block">天下汪氏一家亲,千年兄弟寻祖源</p> <p class="ql-block">  歙籍知名画家、九十老者汪观清先生珍贵作品</p> <p class="ql-block"> 新加坡汪氏总会会长汪家裕先生宣布首届古徽州寻根文化节和纪念新加坡汪氏总会成立85周年活动,在汪氏发脉地——歙县隆重开幕,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歙县通谱编委会向新加坡汪氏总会会长汪家裕先生赠送汪氏宗谱</p> <p class="ql-block">汪氏家训格言(见图片文字)</p> <p class="ql-block"> 汪钟鸣、汪录军、汪靖、汪玉根、(从左到右)受汪观清先生的委托,向新加坡汪氏总会会长汪家裕先生献上汪王画像。</p> <p class="ql-block">  左为画家汪钟鸣,中为歙县汪华研究会秘书长汪靖,右为副秘书长汪敏</p> <p class="ql-block"> 汪家健付会长和庄家宝教授向新加坡客人捐献大作</p> <p class="ql-block"> 汪钟鸣先生向新加坡汪氏总会汪家裕会长献上大作——《汪公像》</p> <p class="ql-block">  歙县汪华文化研究会汪玉根会长向各地会长敬酒,欢迎大家来到歙县古城参加寻根文化节,祭拜先祖汪华</p> <p class="ql-block">右一为:汪卫东、右二为:汪海滨</p> <p class="ql-block"> 中为扮演毛伟人的特型演员汪明海先生</p> <p class="ql-block"> 汪明海先生与参加活动的宗亲互相敬酒</p> <p class="ql-block">  歙县承狮演出团献上省级非遗项目——麒麟舞</p> <p class="ql-block"> 来自全国各地五百多汪氏宗亲参加本次祭祀汪王盛大活动</p> <p class="ql-block">  航拍云岚山祭祀汪王现场</p> <p class="ql-block"> 汪公大帝画像</p><p class="ql-block"> 四十四祖汪华(586--649年),生于歙东登源(后划绩溪),卒于长安任上,归葬于家乡歙北云岚山。</p><p class="ql-block"> 隋末战乱,民不聊生。乱世出英雄,各地群雄并起。华祖习武出身,一身功夫,为人仗义豪爽,遂集结一班义士在江南揭竿而起,不断壮大势力,很快一统六州(徽、杭、睦、婺、饶、宣),保境安民,政清人和,使六州百姓免遭兵灾之苦,人民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 唐太祖李渊建唐之后,中原逐渐稳定,生产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比较安定。越国公汪华顺应形势,率土归唐,使六州百姓再次免遭生灵涂炭之危。</p><p class="ql-block"> 汪华生封王,死封帝。因其“忠君爱国,勤政为民”,被八帝十五次追封。所以民间称之为“汪公大帝”、“汪公菩萨”,己经被百姓神化,历代膜拜。</p> <p class="ql-block">  徽州人“抬汪公”、“舞鱼灯”等风俗都是为纪念汪华而举行的活动。在杭州西湖边的吴山上也有“汪公庙”,体现了越国公汪华在江南一带的威名。</p><p class="ql-block"> 有古诗赞曰:“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重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p> <p class="ql-block">  芜湖汪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汪节傲先生讲话,现场募捐修路经费,各地汪氏宗亲会踊跃捐款,共募集善款十六万元,用于维修硬化进入墓园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新加坡汪氏总会会长汪家裕先生主持祭拜华祖仪式</p> <p class="ql-block"> 新加坡汪氏总会主席汪瑞典先生宣读祭拜汪华显祖祭文</p> <p class="ql-block">  歙县汪华文化研究会特邀网红篁墩游子朱志翔先生采访首届古徽州寻根文化节和甲辰龙年祭祀汪王现场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  汪华墓园</p><p class="ql-block"> 汪公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保。</p><p class="ql-block"> 现在县政府己规划拨地260亩,计划建设汪华公园(最好命名为汪华文化园)。</p><p class="ql-block"> 县城歙州广场至歙县高铁北站的道路,己命名为“汪华大道”,这是宣传汪华的很好举措!</p> <p class="ql-block"> 祭拜汪王现场</p> <p class="ql-block">  汪瑞典等汪氏宗亲在功德碑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遭毁坏前,汪王墓园前面的牌楼照片</p> <p class="ql-block"> 遭毁坏前,汪王祠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汪王墓园图</p><p class="ql-block"> 以上历史图片,由歙县汪华文化研究会提供</p> <p class="ql-block"> 瞻琪为歙南汪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非遗项目——鱼灯,闻名遐迩;村内古祠堂、古民居保护得比较好,大多已完整修复。</p> <p class="ql-block">  天下汪氏一家亲,瞻琪的宗亲们敲锣打鼓,舞起鱼灯,欢迎远方的兄弟姐妹。</p> <p class="ql-block"> 歙县汪姓大村有歙西潜口、歙南瞻琪、棉潭,歙北富堨、稠墅,歙东汪满田、双河等。</p><p class="ql-block"> 歙东汪满田村,是一个典型的汪姓聚族而居的大村,中国优秀传统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瞻琪村和汪满田村都是“鱼灯之乡”,鱼灯己被政府列为非遗保护项目。</p><p class="ql-block"> 每年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汪满田都要举行大型的鱼灯表演;慕名而来的游客川流不息,场面十分热闹。</p><p class="ql-block"> 瞻琪村逢年过节和举行大型民俗活动,也都要举行舞鱼灯表演。</p><p class="ql-block"> 汪满田还是绿茶“滴水香”的生产地,因居核心产区,茶质优良,茶味甘醇,享誉全国,供不应求。</p> <p class="ql-block"> 瞻琪是徽州传统古村落,粉墙黛瓦,石板铺路,溪流清澈,环境优美。</p><p class="ql-block"> 瞻琪有几根古樟树有近千年的树龄,树冠雄伟,枝叶茂盛。</p> <p class="ql-block"> 现代徽州石雕</p> <p class="ql-block"> 中为歙县汪华文化研究会付会长汪家健先生</p> <p class="ql-block"> 汪家健向汪瑞典主席一行讲解徽州文化、历史</p> <p class="ql-block"> 王红春愽士向汪瑞典先生介绍徽州文化博物馆的收藏展品和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歙县汪华文化研究会人员全程陪同新加坡汪氏宗亲会代表参观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并在大厅内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歙县是东南邹鲁,礼仪之邦。中国现存保护最完好的四大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旅游城市。</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置歙县。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元、明、清时称“徽州府”。</p><p class="ql-block"> 歙县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徽文化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  歙县汪华文化研究会会长汪玉根先生和执行会长潘建平先生全程陪同新加坡客人参观歙县古城。</p> <p class="ql-block">  潘建平执行会长向贵宾介绍歙县古城的历史和风土民情</p> <p class="ql-block">  新加坡二位会长在歙县文物局专家的陪同下,参观了汪墓祠遗址。</p><p class="ql-block"> 汪墓祠位于歙县吴山铺吴清山下,前临扬之河,面对飞布山,遥望黄山峰;是汪氏族人纪念祖先汪澈和汪道献而建的宗祠。</p><p class="ql-block"> 三十三世祖汪澈,仕吴,累功至湘东郡太守,封新都侯,食邑黎阳,居吴清山。卒后葬吴清山,后世子孙尊为迁徽始祖。</p><p class="ql-block"> 三十六世祖汪道献,在晋时授歙县令,后又授黟县令。卒后,葬于曾祖澈公墓侧。后世尊其为新安始祖。</p><p class="ql-block"> 以上内容,根据史料所写,仅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  左二为歙县文物局专家、黄山市汪华研究会付会长张建平先生</p> <p class="ql-block">  右一为歙县汪华研究会付会长汪启昇先生</p> <p class="ql-block">  巍峨黄山峰,绵涎新安水。树高千尺不忘根。国固有本,家兴有宗。寻根问祖,慎终追远,既是对先祖的深切缅怀,也是构建和谐家园的良好风尚。不管身在何处,华人血脉相连,传承优秀家风,凝聚家族力量,吸取民族文化精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时俱进,砥砺奋进,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p> <p class="ql-block">  与歙县书法家汪彩善老师(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与歙县画家汪录军老师(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 本美篇作者江新新,萧江三十八世孙。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州人,对徽文化耳孺目染,自然对徽文化倾注极大热情,更万分崇拜徽州第一伟人——汪华及其汪氏历代先贤的美德功绩,特作此美篇献给所有汪氏族人!</p><p class="ql-block"> 内有不足之处,请指正!</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