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 春 婺 源 话 皖 南

李五一

<p class="ql-block"> 踏 春 婺 源 话 皖 南</p><p class="ql-block">一一赴婺源、皖南古村拍摄随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口 李五一</p> <p class="ql-block"> 仲春,山明水秀,草长莺飞。满山遍野的油菜花、桃花、梨花交映生辉,姹紫嫣红。</p><p class="ql-block"> 三月十五日,我们摄影团一行三十人,将要在大仙和青青老师的带领下登上了大巴,前往婺源和皖南古村。在六天的时间里,我们将要踏遍那里的山山水水。在满山遍野的油菜花、桃花之间,享受着春天的色彩,追寻着春天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婺源,原属徽州辖地。在文化及生活习俗方面与今皖南地区基本一样。特别在建筑方面,基本上延续了徽派风格:黛瓦白色的马头墙、三雕(木雕、石雕、砖雕)、祠堂、碑坊,四处可见。</p><p class="ql-block"> 15号中午时分,我们很快来到了江岭。那满目的黄灿灿的油菜花,散发着清香在春风里搖曳,像一层层亮丽的金浪向我们涌来。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一直在这个地区拍照、采风、随访。</p><p class="ql-block"> 20号我们住在宏村。傍晚,我正准备去宏村月昭拍夜景,房东老胡劝我不要去拍了。因为天正下着小雨,宏村夜晚的灯光效果并不太好。拍不了什么东西。</p><p class="ql-block"> 这时,他让他女儿给我沏来一壶清明前的毛尖茶请我品尝。希望我能在朋友之间帮他推荐他家的茶叶。是的!我真佩服徽州人,善于抓住商机。</p><p class="ql-block"> 聊天是极其轻松和愉快的。当我提起徽商的时候,他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他告诉我,他就是徽商的后代。看得出他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认同和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他的先祖生于清.道光年间,在村子里是最早的徽商之一。他们大多经营食盐、木材、徽墨及药材。现在古村能有这样的规模与形式,完全是徽商的先辈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努力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徽商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徽派古村的兴起。接着,他总结式的向我介绍了徽商在经营活动中的几个特点:</p><p class="ql-block">1、徽商具有重仁重义的诚信精神,在商业交易中,往往以诚信获得对方的信任。</p><p class="ql-block">2、徽商能穷则思变,吃苦耐劳,勤勉俭朴。善于捕捉商机。不论生意大小,都乐于去做。积土成丘,积水成河。</p><p class="ql-block">3、徽商崇文重教,尊师好儒,热衷于与文人士子交往。有极高的人文精神。</p><p class="ql-block">4、徽商们的家族观念极强。他们把经商所获得的钱财大部分投入到兴建土木、添置房产和田地之中。</p><p class="ql-block"> 因此,徽商一直在推动着徽州的发展。也给徽派建筑,赋予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歙县,隶属于安徽黄山市,位于皖南地区。东北与浙江省的临安区交界。</p><p class="ql-block"> 歙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秦朝置县,宋为徽州府。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徽商、徽菜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歙县还是文房四宝徽砚、徽墨的主要产地,有中国徽砚、徽墨之都称号。 </p><p class="ql-block"> 歙县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旅游古城。 有众多的旅游景点。鲍家花园、棠樾牌坊群、竹山书院等,都是我们值得旅游和拍摄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歙县还素有“东南邹鲁”、“徽商故里”、“礼仪之帮”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黟县在黄山市的北部。始建于秦(公元前221年)。黟县也是古徽商聚集和徽文化重要发祥之地。</p><p class="ql-block"> 黟县是皖南国际文化示范区的核心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生态示范区”、“世外桃源,画里乡村”等美誉。境内完整保存1590栋明清古建筑,拥有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及44个中国传统村落。被称为“中国明清古民居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黟县是我国著名旅游区。每年游客达几千万之众。人多的时候,有时连用餐的地方都找不到。 那天中午,我们赶到黟县已经很晚了。因酒店的食材不够。老板也只能东拼西凑,草草地、应付式的为我们做了一顿饭。</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没有吃饱,更谈不上吃好。一个小伙子戏称: 嘿!我们真的來到了黑多县了!</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李 五 一</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家全集》大辞典入集摄影家</p><p class="ql-block"> 中国资深摄影家(老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九洲摄影》杂志社签约摄影师</p><p class="ql-block">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江西《初中生之友》杂志社“神州走笔”栏目特约作家</p><p class="ql-block"> 九江市青年摄影家协会第一任会长</p><p class="ql-block"> 曾被评为 “九江市十佳记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本文照片均由作者本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