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路径探寻

刘丽平

<h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的课题《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路径探寻尤为关键。</h3> <h3>  课题研究是一个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的体现。一个成功的课题不仅仅取决于课题本身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更在于课题团队能否高效、有序地合作,将每个成员的专长和能力发挥到极致。因此,明确和合理的课题分工安排显得尤为关键。</h3> <h3> </h3> <h3> </h3> <h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把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是培养人才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br>    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h3> <h3>一、立足文本,深入挖掘<br>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引入,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学习《论语》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以及这些价值观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学习《红楼梦》时,开展读书分享会。通过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在阅读经典中不断提升阅读品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h3> <h3>二、诗词鉴赏,感受韵味<br>    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词鉴赏中,不仅要注重对文字的解读,更要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h3> <h3>三、汉字书写,体悟美感<br>    书法达情,笔墨达意,书法是传统文化独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表现形式。为培养学生规范书写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规范学生书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书香校园的建设氛围,组织了硬笔书法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h3> <h3>四、传统礼仪,注重实践<br>    传统礼仪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礼仪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在礼仪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礼仪的程序和要点,加深学生对礼仪的理解和掌握。</h3> <h3>五、历史文化,激发思考<br>    历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课堂上介绍历史文化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讲解,引导学生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h3> <h3>六、名人故事,弘扬精神<br>    名人事迹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课堂上介绍名人事迹,可以弘扬优秀品质和民族精神。在名人事迹教学中,要注重对人物生平、事迹、品格等方面的讲解,引导学生发现名人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之作为写作素材,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之中,使作文文采斐然。</h3> <h3>七、课本剧表演,加深理解。<br>    课本剧是一种生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在课堂上表演课本剧,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课本剧教学中,要注重对角色的分配、剧情的解读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h3> <h3>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h3> <h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提高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实用性,真正做到科研为教学服务。我们致力于把课题成果更多更好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继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勤教善研,一丝不苟;砥砺前行,不负芳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