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 · 中国两晋与十六国(四)

海璘~汪玲

<p class="ql-block">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晋的文化艺术</p><p class="ql-block">[两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然而又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时代。以玄学为代表的哲学思潮,对当时文人的思想影响很大。在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陶渊明、王羲之、顾恺之等众多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巨匠,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说两晋时期战乱频仍,但客观总体的物质文明基础已经超越了所有历史发展的过往。因为这从两晋时期的文化艺术繁盛的精神追求中就可以看出其总体社会客观物质基础背景之强大。在这个唯物客观的世界中是绝不可能存在孤立毫无根据的具体呈现,每一个客观存在之间相互关联的作用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p><p class="ql-block">在当时的文学方面,以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最为著名广为流传。以史实的基础为根本加之以艺术性的传神手法生动形象地将三国时期的人文精神与历史背景根植在了广大后世者人生价值成长发展的理念之中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鲍敬言《无君论》一书的出现,也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文的追求价值存在着绝对的关系的。这是腐朽的统治阶级日益奢靡给那些总不得志的文人们带来的对社会的一种反思。因为每一种思想意识的形成,都是周围客观存在共同作用结果的呈现。《无君论》的思想是对当时社会各方不济的一种批判,而要追求一种属于这些难以得志者的愿望理想。这对统治阶级的觉醒有促进的一面,但对真正文明理念认识也有欠缺的一面。所以葛洪在《抱朴子·诘鲍》中曾予以严厉批驳。自然的玄学永远解决不了人文的实际问题,而人文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时也要融入参考自然玄学对其人类文明理念有价值的精粹部分。因为唯物的世界永远不可能存在单一绝对理论的完美诠释,都是需求多方各理论的相互借鉴互动取其精湛来共促升华为至高完美主义的。其次在这一时期又从西域、南亚、东南亚地区引入了不少的梵本佛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成就做出了不可泯灭的历史贡献。</p><p class="ql-block">之后,在文学、书法、绘画、医术等方面,两晋时期又将中华的智慧美推向了高潮。没有人为各方面的人生价值欲要成长的联动作用效应就推动不了社会的向前发展。每一个客观的个体存在的成长所需看似自我主观的索取,其实都为更大的客观存在奠就了基础。一个客观存在的主观思想理念,决定着它所要达到的高度水平。而这个主观必须是人正向追求成长的志气,总是向外索取性地成长慢慢就会消耗掉人内在真正价值的蕴涵。外在的只是一个形式,要懂得将这个形式融入到真正的内涵之中来提升更大地蕴涵能量,才能将整个全局与个人的价值能量进行相互转化式地发展成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世间无论是什么样的客观布局都广泛地充斥着无限的价值能量。有志者才能发掘并升华出最璀耀的现实意义,而这个志又是历史人文精神理念对时代发展需求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引领。现今的志向成长是需求历史的传承与未来的遐想来共同促进的,这些才是人类文明每一个历史时期必然所要呈现的各方领域的菁华。才杰之辈们不光有志向、还要有历史的底蕴、文化的根基、时代的发展构想…………等等,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必要条件。所以说一个人的价值也是多方因为共促的一个结果。永远不要脱离了时代的载体价值,如果将时代这个载体脱离了也就等于失去了真正现实文明意义的所依。任何没有根据依赖地飘泊终将会消亡在最大的客观发展的洪流之中,那么人类文明的这些智慧价值也就无从说起。</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