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唐诗之旅(二)

阳城箫客

<p class="ql-block">李长三</p><p class="ql-block"> 3</p><p class="ql-block"> 我的行程已经进入河西走廊。其实我是跨越了整个夏季,辗转了好几个省市,才进入到青甘境内的。也就是说在榆林的时候是春天,来到兰州的时候已经是初秋了。我本来的计划是从兰州先去西宁,再从西宁去武威,然后赶往敦煌的。但一次邂逅让我突然改变了行程。我乘坐的动车从兰州到达西宁站时,我猛然看到了雪山,并且那么近那么清晰,这正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祁连山。现在的季节,我们家乡济南还是有点小热的,甚至还有暑天的感觉,看到雪山的那一刻顿觉神清气爽,豁然开朗,有种被净化的感觉。于是我临时改变了路线,改为从嘉峪关去敦煌,这样可以沿途欣赏祁连山美景。在行进到门源地段的时候,我暗自庆幸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是祁连山最美的一段,从山顶到山下整个山都是白的,并且山体高大雄伟,山形起伏连绵,层出不穷……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这里的白云是有影子的,我一路都在盯着雪山上黑乎乎的影子看,一开始还纳闷这些影子是哪来的,雪山上没有树,即便是有也不会留有这么大的影子,有的影子大到能遮住那些小小的山头,我抬头往天空仔细一看,原来是强光照射在白云上,把云的影子投射到雪山上的。说明白云很低,离着雪峰很近。这让我感到很新奇,忽然想起王昌龄的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以前我一直没读懂暗雪山中的“暗”字,直到今天,才进一步理解了诗人“暗”字用得是那么形象,那么巧妙。</p><p class="ql-block"> 李白很喜欢祁连山,“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就是指的这座山,而非新疆境内的天山,古藏语里的祁连就是天山的意思。要说祁连山的神奇之处,不仅仅是能看到云的影子,还能看到天上的云掉落在地面上的情景(这是第二次去时看到的),望不到边的白云在山脚下滚动起伏。我没有查阅这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只顾在这个童话般的世界里不断地感动着,感叹着……</p><p class="ql-block"> 在这样的壮丽山河面前,忽然觉得书斋里的那些小情调,同行之间的文人相轻,圈子里的小名小利,显得那样的索然无味。面对山脚下那一望无际的油菜花,那遍野的牧场和牛羊,我忽然有种不切实际的想法:那就是辞掉工作,放弃追逐,放弃一切所谓的繁华,来这里当一个牧民。每天徜徉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骑着懒散的骏马,轻摇着牧鞭,驱赶着吃草的牛羊,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卷啊……在无限的向往中,我写了几首关于门源的词,还有一首律诗,《过祁连山》:</p><p class="ql-block"> 万里长河千里川,</p><p class="ql-block"> 随风一跃到祁连。</p><p class="ql-block"> 天低足可摘明月,</p><p class="ql-block"> 山阔终能入九玄。</p><p class="ql-block"> 日照雪峰云有影,</p><p class="ql-block"> 烟笼原野翠无边。</p><p class="ql-block"> 此身常做门源客,</p><p class="ql-block"> 慢放牛羊摇牧鞭。</p><p class="ql-block"> 4</p><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多钟,我乘坐的动车已经进入嘉峪关,我顾不上旅途疲惫,赶快叫了一辆出租车,奔着嘉峪关城楼方向赶去。路并不遥远,我想在太阳落山之前,看到天下第一雄关的真容。出租司机告诉我今天有些晚了,应该停止售票了,可以在周边看看其它古迹。他带我去了古城墙南岸的一个很高的土丘上,远远眺望了雄关城楼,又带我去了汉城墙遗址(待考)。这段古城墙,在雄关城楼的南面几公里处,孤独地矗立在一片坚硬的沙地上,相比周边那些断壁残垣,还算的上完整,尽管表面有些坑坑洼洼的残缺,却厚重坚硬,色调深沉,十分耐看。天已进入黄昏。夕阳把汉家城墙染的彤红。我赶快拿出随身携带的洞箫,背靠着古墙吹奏了一首塞关曲。幽咽的箫曲随着古城墙的长风悠悠响起,醉了自身,也醉了身旁的司机。他随手给我录了几段视频,然后带我来到明长城根基,还寻找到唐代诗人王绩:“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古战场遗址。天已经黑下来,我带着强烈的不舍和眷恋回到客栈。</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很早便来到嘉峪关门前,也是第一个登上城楼的游客。走在巍峨的雄关上面,沿着南面的城墙逆时针慢慢游览,像是读一部厚厚的史诗。走到西南方向的角楼时,我停下了脚步,这一段视野非常开阔,下面的残破的老城墙断断续续通向远处的沙洲,俯瞰西侧,则是一条古老的冰河,往南望去就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雪山虽然很远,却给雄关平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触摸着巨大的青砖,望着一望无际的沙漠,不仅联想到杀声震天古战场,想起汉武大帝举全国之力征战匈奴,卫青、霍去病屡出奇兵,战无不胜,飞将军李广令胡人闻风丧胆,不敢过阴山放马……汉武大帝的确很强大,却也是个好大喜功的暴君,尽管战争打赢了,却把整个国家打破产了。残酷的战争无论胜负,都是用数不清的尸骨堆起来的。四十四年的战争,让曾经的大汉帝国极度的虚弱和贫穷。尽管汉武帝晚年也对此有了些许反思和忏悔,毕竟事实摆在那里。我忽然在想,晚年的汉武帝刘彻有没有为李广、李敢和李陵一家感到愧疚呢,他也许觉得这些人物太小了,不值得放在心上,那样的话,司马迁所受的宫刑,所受的奇耻大辱就更不会放在心上了……</p><p class="ql-block"> 我继续在城墙上徘徊,想起了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画面一下子切换到唐朝,面对来自突厥的强敌,诗人不禁想起飞将军李广,感叹当朝无良将,远征的将士常年得不到还家。如今,我站在这座当年征战不息的古长城,不禁庆幸和平年代给予的安逸。最后,又爬上了通往西山的那段长城的最高处,视野更加开阔起来,近处的沙丘上满是高高的枯蒿,西北方向则是望不到尽头的沙漠。我突然想发点声音,可所有的乐器都显得太单薄了,于是,我把久违的竹埙悠悠吹响,也只有这个厚重的乐器,才能与这座古老的边城搭调……</p><p class="ql-block"> 这次感谢一位来自四川的帅哥在我不注意的时候拍了几张照片和小视频,让我留下永久的纪念。回到客栈后我写下了《七律-登嘉峪关》:</p><p class="ql-block"> 漫漫黄沙百尺楼,</p><p class="ql-block"> 斜阳晚照塞关秋。</p><p class="ql-block"> 连陲断壁接荒漠,</p><p class="ql-block"> 锁钥残垣通北州。</p><p class="ql-block"> 故道河西蕃厥远,</p><p class="ql-block"> 雪山遥望战征稠。</p><p class="ql-block"> 龙城飞将今何在,</p><p class="ql-block"> 烽火男儿埋古丘。</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在游完嘉峪关之后,我在当地向导的指引下去了金塔县的胡杨林。此胡杨林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但也是相当的惊艳。这片林子有二十公里长,但游人稀少的可怜(这正是很多人希望的),冷落到一个人行走,找不到帮自己拍照的人,还走迷了路,费了好大劲才走出来,然后返回七十公里之外的住所。旅程虽然有点辛苦,真的遇到了想要的美景,借用汤显祖《牡丹亭》里一句话:“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那么现在我要追加一句,不到边疆,永远不知道下一刻的精彩……</p><p class="ql-block"> 5</p><p class="ql-block"> 旅行的脚步继续移动着,离开嘉峪关之后,我坐上了通往敦煌的大巴车。大漠敦煌无需多说,那里是无数画家和诗人梦寐以求的地方。汉代时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继出阳关、玉门关,沿昆仑山北麓天山南麓,分为南北两条路。南线由敦煌出发经楼兰,越过葱岭而到安息,西至古罗马。北线自敦煌经高昌、龟兹、越葱岭而至大宛。汉唐时又开辟新路,不再详述。但无论汉唐还是汉宋之际,敦煌无疑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莫高窟壁画是每个画家朝圣之地,承载了太多画家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在浮想联翩中,汽车停留在一个叫做瓜州的地方。这显然不是王安石笔下“京口瓜洲一水间”的瓜洲,也不是陆游“楼船夜雪瓜洲渡”里的瓜洲。查阅了一下资料这里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安西,唐朝的安西就是现今的瓜州。在这里逗留时间不长,印象不算深刻,但在这里买了一个甜瓜真的太甜了,后悔没有多买几个。这大概就是对瓜州唯一的印象了。 (待 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