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与济南(3)老舍的济南“三部曲”

杰子

<p class="ql-block">老舍的济南“三部曲”并不是关于济南的三部曲,而是先生在济南创作完成的三篇重要的长篇小说。所谓的“最”,大概也只是我心目中的最,如《猫城记》,我的定义是老舍先生最特立独行的小说,《离婚》是先生口中所说的最“匀净”的小说,而《牛天赐传》确乎算是先生最幽默的小说了。</p><p class="ql-block">“趵突泉畔涌文思”,济南四载,老舍先生的著译作品和文章达到了150余篇,体裁涵盖散文、小说、书信、诗文、创作自述及教学著述等 ,在创作上可谓大丰收。每年的暑假是先生创作长篇小说的黄金时间。从1931年到1934年,先生以每年一篇的进度共创作完成四部长篇小说,分别为《大明湖》(1931年,上海一.二八事变中书稿被焚毁)、《猫城记》(1932年)、《离婚》(1933年)、《牛天赐传》(1934年)。</p> 特立独行的《猫城记》 <p class="ql-block">说《猫城记》是先生最“特立独行”的小说,原因之一是这篇小说的故事发生在猫城---一个火星上的国家,全篇以“我”这个地球人的视角去观察、了解、思考猫人的国度,并最终见证了猫国被矮子兵灭国的过程;原因之二在于作者语言风格的转变,不是我们所熟悉的老北京方言式的幽默,而是更接近一种黑色幽默的笔法,整篇充满着着辛辣的讽刺。</p><p class="ql-block">猫国历史悠久,曾经有过两万多年的文明,可是在最近的五百年中,自相残杀的结果让他们把打外国人的观念完全忘掉,而一致的对内。猫人不种地,只种“迷树”,不吃饭,只吃“迷叶(一种让人吃了上瘾的树叶)”。为了迷叶,猫人之间可以打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猫城肮脏、混乱、热闹。猫国的校长、老师们因饥饿个个骨瘦如柴,随时可能倒地饿死;猫国博物馆里的文物几乎全被倒卖一空;猫国图书馆的所有书籍十五年前已经卖空……猫国的政治靠“哄”,哄来哄去,皇帝依然在位,富人依然富,穷人永远穷;猫国没有经济,只有迷叶;猫国的文化,唉,只剩一群腐朽的老学究子。猫国的兵不替任何人保护任何东西,随走随抢是猫兵们的正常事业。猫人自私、愚昧、麻木、内讧、害怕外国人,他们所谓的自由是欺侮别人、不合作、捣乱。总而言之,在猫国,“有学校没教育,有政客没政治,有人没人格,有脸没羞耻。”</p><p class="ql-block">这样的猫国自然是黑暗至极的,他们的钱币叫“国魂(钱是国之魂)”,他们的国食是迷叶;这样的猫国有什么希望呢,当凶残的矮子兵打进来,皇帝逃跑,猫兵将军们争先投降献城,士兵平民孕妇儿童被杀被活埋;这样的猫国也未必没有清醒的猫人,大鹰、小蝎他们,可是又有什么用呢!大鹰为了唤醒民众献出了自己的头颅,白白牺牲;小蝎号召猫兵上战场抵抗侵略者,反被猫人追杀,最终绝望自尽……</p><p class="ql-block">猫国是哪个国?明眼人谁都看得出猫国影射的就是“旧中国”,“迷叶”是鸦片,“矮子兵”是“日本侵略者”。作者满含热泪,痛心疾首,对旧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充满着悲观和绝望。他对猫国黑暗、腐朽的揭露,对猫人劣根性的批判以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饱含着对自己祖国最深沉最复杂的爱。当猫国终于被矮子兵灭国时,作者说:“我的眼睛快哭瞎了……”</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读《猫城记》时,心里的震撼是无法言说的。作者好胆量!假想了一个猫国和一群猫人,然后把旧中国搬了上去,便开始了淋漓尽致的大批判、大揭露。作者手里的笔,如同匕首刺向黑暗社会的角角落落,刀刀见血。作者对世道的愤慨:“社会处处是疑心、渺小、自私、残忍!没有 一点诚实、大量、义气、慷慨!黑暗,黑暗,一百分的黑暗!”对猫人的同情:“我的眼中也要落泪,可怜的猫人,生命何在?公理何在?”对猫国即将灭亡的担忧和无奈:“读史设若能使我们落泪,那么,眼前摆着一片要断气的文明,这是何等伤心的事!”</p><p class="ql-block">与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相比,《猫城记》似乎并不热门,但是当年代表世界文坛最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曾经钟情于它。这部作品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当它被介绍到国外时,这种题材及风格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有消息说,1968年,诺贝尔奖已经决定颁给老舍,只是由于他已辞世而改将奖颁给日本作家川端康成。</p><p class="ql-block">要问这部小说为什么叫《猫城记》,而不是狗城记、兔城记?原因很简单,老舍先生家当时养了一只黄白花的小猫。</p> 匀净的《离婚》 <p class="ql-block">“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他的‘大哥’味儿就是这么足。”这是离婚的开头,让我想起了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p><p class="ql-block">《离婚》的“匀净”,是老舍先生自己做出的评价。在《我怎样写&lt;离婚&gt;》中,他说:“匀净是《离婚》的好处,假如没有别的可说的。我立意要它幽默,可是我这回把幽默看住了,不准它把我带了走”。在我的理解中,匀净,一好比是一盆烙饼用的面糊,细腻、顺滑,没有未化开的面疙瘩,没有大嘟噜小块,这样烙出的饼才整齐、均匀,火候一致;另一好比是手工匠人,吹糖人,捏面人之类,讲究技巧,懂得控制,不急不缓,行云流水,出来的成品精细、好看,让人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离婚》是一部关于小市民的故事。一群国民政府里的小科员,普通到连名字都没有,只以张大哥、老李、老吴、小赵等等代之。《离婚》里前后写了六对夫妇,其中四对闹过离婚,包括老李和李太太,吴太极和方墩儿太太、邱先生和邱太太以及马克同和马少奶奶,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张大哥夫妇和老李夫妇是故事的主角。张大哥爱做媒,老李给他的定义是“男性的媒婆”。张大哥体面、热心,从不得罪人,他热热闹闹地做媒,敷敷衍衍地办公,张大哥永远在社会的车辙里走,让他像老驴似的带着“遮眼”去转十年二十年的磨,他甘心去转;叫他在大路上痛痛快快地跑几步,他必定要落泪。老李来自乡下,大学毕业后成为了衙门中的一名科员。父母为他包办婚姻,他无力反抗,社会的黑暗让他苦闷、难过,衙门像怪兽,他却不得不敷衍、苟且。张大哥的儿子张天真的意外被捕打破了生活的平静。衙门里平常与张大哥敷衍的同事全都退避三舍,怕受牵连,只有老李站出来替张大哥出钱出力,并去求恶人小赵解救天真。 小赵收了张大哥的房契、老李的钱,还趁机勾引了张大哥的女儿秀真。张大哥的天彻底塌了。在张大哥家寄食多年的穷亲戚丁二设计让小赵先救出了天真,然后干脆利索地除掉了小赵。张大哥又恢复了往日的虚热闹,而老李断然辞职带着家眷和丁二回了乡下。</p><p class="ql-block">老李因为不想继续过妥协和敷衍的日子选择回到乡下,可乡下就是一片净土吗?他的逃避只是因为“诗意”的彻底破灭而已;方墩儿太太,和丈夫大闹一场后,最终还是接受了吴先生纳妾的事实,心高气傲的文学士邱太太在面对丈夫外遇时也选择了妥协,至于温柔美丽的马少奶奶,估计最后也会和回归家庭的马克同继续过下去。四对闹离婚的男女,最终的结果都是不离婚,一个字:“混”!</p><p class="ql-block">人生的妥协和敷衍在任何时代都是逃脱不掉的。如果说张大哥的涮羊肉是现实,那么老李的诗意便是理想,不管诗意是多么美好,人还是要吃面包的。至于如何平衡,全看个人的选择和智慧吧!而婚姻,要达到真正的幸福和美满,必须建立在健康的婚姻制度和健美的文化上,这是作者为旧时代敷衍的苦闷的婚姻找到的总“根”儿。</p> 老北京风味的《牛天赐传》 <p class="ql-block">如果说老舍先生在写《离婚》的时候是把幽默“看住了”,那么,他在创作《牛天赐传》的时候是彻底撒开了,幽默像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欢蹦乱跳。我窃以为,《牛天赐传》是最能代表老舍先生语言风格和北京特色幽默的作品,用一句俏皮话来形容,把幽默放车上——忒幽默了。</p><p class="ql-block">《牛天赐传》是一个小孩从出生到二十岁的成长史。小孩大名“天赐”,寓意天官赐福,小名福官,牛老者夫妇是他的养父母。牛天赐的生命是个两截的,一方面说,他是幸运的,牛老者夫妇都爱他,尤其是牛老者,性格温和,不但是标准的慈父,而且是成功的商人,为天赐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天赐也是不幸的,弃婴的标签一直跟随着他,牛老太太为了让他长成官样的孩子,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绑住他的腿,让他一直躺着,结果,“拐子腿”和“扁脑杓”又成了他的另一标签。牛老太太的过度管束,家庭教师的不负责任,民国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端,幼小的天赐只能靠自己的智慧跌跌撞撞地去应付这一切,而最终成了一个善良的对金钱不甚在意的对人生充满幻想的乐观的“废物”少爷。</p><p class="ql-block">初看《牛天赐传》,好像只顾着它可乐的那一面去了。书中的主要人物牛老者夫妇、天赐以及牛家的仆人四虎子、老刘妈、冀妈,天赐的家庭教师王宝斋等个个性格鲜明,就连那些出场次数极少的人物---像一篓油似的米老师,牛老者的远房弟媳雷公奶奶等也让人印象深刻。当然,故事的主角是我们的小英雄天赐。小婴儿时,“手脚被捆了个结实,一动也不能动。牛老太太的善意,唯恐他成了罗圈腿;后来,天赐的磕膝拧着,而脚尖彼此拌蒜,永远不能在三分钟内跑完百米;这个,牛老太太没想到。没有思想的善意是专出拐子腿的。”三岁时,“他觉到:生命便是拘束的积累。会的事儿越多,拘束也越多。他自己要往起长,外边老有些力量钻天觅缝的往下按。手脚口鼻都有规矩,都要一丝不乱,像用线儿提着的傀儡。”七八岁时,“自要醒着手就得摸着,脚就得踢着,鞋要是不破了便老不放心。说话的时候得纵鼻,听话的时候得挤眼,咳嗽一声得缩缩脖,骑在狗身上想起撒尿。一天老饿。声音钻脑子,有时故意结巴。眼睛很尖,专找人家弱点。狡猾,有时也勇敢;残忍,无处不讨厌。”十六七岁,“细一想,他什么也不懂,十六七年的工夫白活。手艺没有,力气没有,知识没有。他是个竹筒儿!”二十岁,当虎爷骂他:“你是少爷,少爷就是废物,告诉你吧!”“天赐没法儿反抗,他真是废物。他那个阶级只出小官,小商人,和小废物。”</p><p class="ql-block">我那时习惯睡前听《牛天赐传》,经常听着听着笑得停不下来。笑过以后再品,便能觉出一些滋味来了。在天赐二十年的成长过程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牛天赐的困惑、烦恼、所思所想,我们多多少少都经历过,因为成长的烦恼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根本的改变。而已经做了父母的人,更是可以在其中看到双重的影子---孩提时代的自己和已经作为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自己。养大一个孩子和教养一个孩子有着天壤之别,一个刚落地的娃娃,像一株小幼苗,家庭、社会、学校,父母、老师、周遭的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他的成长。一个不小心,便是永远的“拐子腿”、“扁脑杓”;而压制、歧视、嘲笑、冷遇永远不会让一棵幼苗长成顺顺溜溜的参天大树。所幸,天赐天性善良、乐观,哪怕是在遭遇养父母双亡被迫搬出牛宅而不得不和虎爷摆摊卖水果为生时,他依然想得开,放得下身段来。</p><p class="ql-block">因为牛老者的善良和仁慈,天赐的好运来了,他幼年时的家庭教师王宝斋回来报恩了。在王老师的帮助下,他由一个连初中都未毕业的无业游民变成了一名在北京读大学的大学生。</p><p class="ql-block">老舍先生和赵少侯先生后来曾经合写牛天赐续传---《天书代存》,虽然最终没写完,但我觉得也无太大遗憾。因为以天赐的性格和运气,我不能确定他的未来会有多好,但我断定他将来的生活一定不会太坏,因为天官会继续赐福。这小子,有点运气。</p><p class="ql-block">《老舍与济南》的三部分内容终于完成了。其实,从第一眼看到老舍故居开始,我大概就在脑海里构思和积累这篇文章了。就像老一辈人糊鞋底子,一层布一层浆糊,一层浆糊一层布,慢慢地就会越来越厚了起来。我每去一次小院,每读先生的一页文章,每看一个影视片段,脑海中某处的记忆便自动加厚一层。当我开始动笔的时候,眼前浮现的是我一次次走在南新街的情景:天是蓝的,阳光是暖的。寂静的胡同中,我有时会邂逅一只踮着脚走路的黄白猫,有时会碰到几个蹦蹦跳跳的小学生,有时只有一辆孤独的蓝色共享单车停在那里。我的脑海中闪现的是《月牙儿》中的清纯美丽的少女,是《离婚》中的马少奶奶,温柔而有诗意,还有可爱的菱,调皮的英……我的心里默念的是先生那些活泼生动的文字,于是,我手中的笔就这样不停歇地写,一字一句仿佛从心里流淌出来似的。从1930年到2022年,九十多年的岁月倏忽已过,济南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当我看着趵突泉那三个欢快的泉眼,当我看到碧波荡漾的大明湖,当我爬到千佛山的齐烟九点处,我总会想,如果先生能看到今天的这一切,一定会写下关于济南更美的篇章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