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第一坝~2024.4.15

安静

<p class="ql-block">风吹大河,春潮滚滚。在这人间最美四月天,来到湖滨区高庙乡,黄河两岸青山绿树绵延不断,山光水色相映如画。站在观景台,放眼望去,三门峡大坝巍然耸立于大河之上,高峡平湖滋养着崤函大地。蔚蓝天空下,清清黄河上,“黄河安澜 国泰民安”八个红色大字格外鲜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风雨数十载,弹指一挥间。</p><p class="ql-block">67年前的今天,伴随着“轰隆隆”的炮声,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号角正式吹响。三门峡这座城市也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67年来,三门峡大坝历经风雨巍然挺立,肩负着中华儿女期盼黄河安澜的美好夙愿,铁臂担纲、砥柱中流,见证着三门峡发展蝶变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自从三门峡大坝建成以来,一直备受争议,人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视其为黄河的守护者,而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水利史上惨痛的教训。尤其在西安地区,对三门峡大坝几乎没有任何情感。</p><p class="ql-block">黄河第一大坝,即三门峡大坝,于1957年动工,并于1961年全面竣工。在三门峡大坝的建成,黄河水流被拦截,并形成了三门峡水库,这一举措储存了大量的水资源,解决了长期困扰中下游地区的水灾问题。但同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排除泥沙的问题。因此,大量泥沙在潼关至三峡门之间的河道上积聚,迫使河道被迫抬高了四五米。渭河被迫形成了一条“地上悬河”。关中平原的地下水无法排出,导致大片田地的盐碱化和沼泽化现象严重,粮食产量大幅减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