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人物简介</p><p class="ql-block">于敏(1926年8月16日- -2019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现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p><p class="ql-block">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p> <p class="ql-block">二、人物功勋荣誉</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p><p class="ql-block">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p><p class="ql-block">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p><p class="ql-block">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p><p class="ql-block">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p><p class="ql-block">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p><p class="ql-block"> 2015年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p><p class="ql-block">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p><p class="ql-block">2019年1月16日,于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同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p> <p class="ql-block">三、人物生平及科研故事</p><p class="ql-block"> 于敏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并考取了北大理学院院长。他超强的记忆力、超群的理解力和领悟力曾让整个理学院为之惊叹。研究生在一次代数考试中,由于试题极难,数学系的平均成绩竟然不足20分。而有一张成绩单,几乎轰动了整个北大校园:于敏,100分!从此,于敏的大名在北大校园总是跟“天才”二字连在一起。</p><p class="ql-block">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自恃核武器威胁中国。此时,身在北京大学的于敏并不知晓,他的命运已经随着战争时局和国家发展的需求开始发生转变。1951年的一天,于敏被带入了新中国的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近代物理研究所。接待于敏的是我国核科学事业的奠基人——彭桓武先生。当时,那里集中了中国所有核领域的顶尖人才,于敏同邓稼先、黄祖洽、金星南等8人一同分入了原子核理论小组。在研究所短短数年间,于敏不仅掌握了国际核物理的精髓,还写出了多篇重量级论文。这些论文直接让我国的原子核研究上升到全新高度。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专家朝永振一郎访华,当他得知于敏从没有出过国门,更是未受过任何国外名师的指导,竟然仅靠独自钻研就能获得如此巨大的研究成果后震惊。</p><p class="ql-block">1961年冬日的一天,于敏被钱三强邀请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那时34岁的于敏已在国内原子核理论研究领域耕耘了十载春秋。眼看要有所发现、有所建树的关键时刻组织上却让他转行。突如其来的决定,令他始料不及,但很快冷静下来,接受了任务开始新的研究。最终带领团队使氢弹爆炸成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