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之旅。

好人平安!

<p class="ql-block">起飞啦!</p> <p class="ql-block">岳麓山,因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西岸;橘子洲位于湘江中,由南至北,纵贯江心,西瞻岳麓,东临古城。岳麓山景区内现有植物174科559属977种,以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暖性针叶林为主,部分地区还保存着大片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次生林,并有大量珍贵的濒危树种和年代久远的古树名木。岳麓山是融中国文化精华的儒、释、道为一体的文化名山。它包容了历史上鸿儒巨子、高僧老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湖南大学岳麓山书院,座落在岳麓山脚下,湖南大学校园内。门前有毛泽东主席雕像。</p><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千年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1986年湖南大学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正式成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千年学脉再次延绵,千年学府再添光辉。今天的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的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胜地,更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沁园春·长沙</p><p class="ql-block">独立寒秋,</p><p class="ql-block">湘江北去,</p><p class="ql-block">橘子洲头。</p><p class="ql-block">看万山红遍,</p><p class="ql-block">层林尽染;</p><p class="ql-block">漫江碧透,</p><p class="ql-block">百舸争流。</p><p class="ql-block">鹰击长空,</p><p class="ql-block">鱼翔浅底,</p><p class="ql-block">万类霜天竞自由。</p><p class="ql-block">怅寥廓,</p><p class="ql-block">问苍茫大地,</p><p class="ql-block">谁主沉浮?</p><p class="ql-block">携来百侣曾游。</p><p class="ql-block">忆往昔峥嵘岁月稠。</p><p class="ql-block">恰同学少年,</p><p class="ql-block">风华正茂;</p><p class="ql-block">书生意气,</p><p class="ql-block">挥斥方遒。</p><p class="ql-block">指点江山,</p><p class="ql-block">激扬文字,</p><p class="ql-block">粪土当年万户侯。</p><p class="ql-block">曾记否,</p><p class="ql-block">到中流击水,</p><p class="ql-block">浪遏飞舟!</p> <p class="ql-block">橘子洲头,毛泽东主席32岁雕像,</p> <p class="ql-block"> 《七律·到韶山》:</p><p class="ql-block">别梦依稀咒逝川,</p><p class="ql-block">故园三十二年前。</p><p class="ql-block">红旗卷起农奴戟,</p><p class="ql-block">黑手高悬霸主鞭。</p><p class="ql-block">为有牺牲多壮志,</p><p class="ql-block">敢教日月换新天。</p><p class="ql-block">喜看稻菽千重浪,</p><p class="ql-block">遍地英雄下夕烟。</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故居,原称上屋场、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旧居,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整体坐南朝北,属土木结构“凹”字型典型建筑,总占地面积566.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1-3]毛泽东同志故居共有大小房屋20间,东侧为毛家宅院,共14间;西侧为邻居宅院共5间;厅屋两家共用,现门额为邓小平同志手迹。毛泽东于此诞生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3][4]1961年3月4日,毛泽东同志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997年7月,毛泽东同志故居被中宣部批准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现场演出。片段庆祝抗战胜利。</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故里</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主席铜像</p> <p class="ql-block">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构的古建筑,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1988年1月,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岳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5年1月30日,岳阳楼入选湖南十大文化遗产。2011年9月,岳阳楼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黄兴:近代民主革命家。</p><p class="ql-block">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汉族,原名轸,后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曾用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后裔。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p><p class="ql-block">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以字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故于上海。1917年移柩长沙,同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p> <p class="ql-block">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夜市美景,美食。</p> <p class="ql-block">  湖南大学,简称“湖大”,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为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p><p class="ql-block"> 湖南大学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办的岳麓书院,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省立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第15所国立大学;1950年由毛泽东亲笔题写校名。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中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校名。2000年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4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有藏书763.4万册;设有27个学院,开设80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6个;有教职工4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3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20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岳麓山下。天马山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