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 陪伴 行动——儿女孝敬说

老汤姆

<p class="ql-block">  每个家庭,都要经历父母年长后如何与儿女相处、沟通的问题。由此,会引申出态度上,如何善待父母人生的晚年,处好二代人间甚至三代人间的关系;延伸出方式上怎样互动最为有效;派生出如何爱意表达是最为恰当行为。</p><p class="ql-block"> 演绎的思考导出三个关键词:责任、陪伴、行动。</p> <p class="ql-block">  </p> 【对父母的责任】 <p class="ql-block">  父母养育了自己,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发生的事也各不相同。</p><p class="ql-block"> 有个家庭父母在远离城市的乡间,生养了孩子。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当教师的父母持续十多年频繁的调动工作,放弃了许多个人的事业发展前景,千辛万苦在孩子读小学时候,来到了教育环境较好城市。</p><p class="ql-block"> 懵懂长大的孩子,经历了持续的瓢泊生活;感受了常人难以遇到的人生波折;失去亲人的极度悲壮。上辈人在人生的磨难中,展示了不为生活所困,坚持努力、与命运抗争!这家人走出了生活的困境,赢得事业、学业、家业的诸多成功。父辈的晚年生活是幸福的,那子女的内心又该是怎样呢?</p><p class="ql-block"> 笔者以为:父辈在艰难中养育了生命的我,那是超乎常人的意志力表达!不容易的父辈人生,告诫自己人生唯有奋斗才可能改变命运!心痛自己年长的父辈,应尽己之力善待长辈,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功来回报上辈人,当年的牺牲与付出。让长辈们晚年生活过得开心、幸福!</p><p class="ql-block"> “养儿防老”这是国人古训。增强责任意识,在繁忙的职场生活中,留意出孝敬、关心日渐衰老父母的时间;主动积极培育自己尽责父母的能力,含人脉社会资源,遇事不慌有办法;关键时刻有行动冲的上。</p><p class="ql-block"> 孝敬不仅是理念,更多的是行动(后续)。</p> 【孝敬父母的陪伴】 <p class="ql-block">  时下许多子辈对孝敬的理解,认为就是给长辈点钱;或者买些个营养品;定期去饭店用餐;再或者安排旅游节目,买票你们去享用。较少有自己的过程陪同。</p><p class="ql-block"> 其实,对父母相处,或孝敬除了上面表达外,更为重要是心理的陪伴。人尤其是年长者,经历岁月的沧桑,当退出职场回归家园,有更多感慨,内心也需要倾诉,这个意义上,陪伴就显得非常突出。因为,陪伴是伴随着沟通、言语交流,可以释然长者情绪,也可以缓解子辈的工作压力,增进两代人精神世界,让昨天与今天,在陪伴中得到情感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陪伴方式蛮多,如可以共同用餐,一起喝茶聊天,共同去某地游玩,共交流对某社会现象、某个兴趣话题的讨论等。</p><p class="ql-block"> 粗略说陪伴有形式陪伴、有心理陪伴;情感维度有应付性陪伴、有融入式陪伴;态度维度有任务式陪伴、有责任性陪伴。</p><p class="ql-block"> 有位成年的孩子,从事工作确实忙,父母能理解他,他也就以自己忙为由,常常几个星期不问及父母事,客观上疫情更为自己找到借口。时间久了父母非常生气,同在一个城市好像远隔千山万水;一年下来与父母单独相处不到72小时,春节长假结婚的他,跟着太太走,将父母撇在一边。更有甚者连重阳节也不给父母问个好。。。</p><p class="ql-block"> 从事教育工作的父亲有方法,用严肃教育的智慧,重新唤醒了孩子那颗迷茫、冷落的心,觉悟了自我回归家人的关爱,明了家人亲情“金不换”,在这个物欲横流“世俗生活世界里,什么是生活最重要!那迷失的心,再次回归到家人怀抱。</p><p class="ql-block"> 陪伴不是物理的客观形态,那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归岸,人的心灵、情怀是有寄托的,现实人可以浪走天涯,可内在出发地,永远属归于他的故土、他的出发地、那是生命的起源处,无论走到哪里,心中的家牵着“原乡魂”,那是情感家园,那里有不尽的动力,需要自己去回归,回归心灵的港湾,述说瓢泊艰辛,表达思念的困苦,倾诉归来的惬意,找到重新出发目标,这就是陪伴的力量!</p> 【子女务实行动】 <p class="ql-block">  大白话就是为年长的父母做些事。岁月无情、时间没有回头箭。一天天过去的日子不能回头,生命在即、未来在际,就人生而言父母养育了自己,可以回报的机会有限,时间的成本挺珍贵!明白这点两代人间都应珍惜这宝贵又不多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分析这些事主要是父母年长后,会有许多想做事,迫于体能力不从心事。大体有这样几类:精神类需求;情感类需求;活动类需求;生活类需求等。</p><p class="ql-block"> 精神类需求。如对于开心自我娱乐,听歌、音乐会;兴趣爱好如写作、出作品、美食;正能量的家人聚会、交往。</p><p class="ql-block"> 情感类需求。与孩子陪伴交流;期待自己第二代出生;盼望家人时有团圆;不时知悉孩子工作、学习境况等。</p><p class="ql-block"> 活动类需求。定期节庆活动;季节性郊游、旅游活动;家人生日活动等。</p><p class="ql-block"> 生活类需求。父母想为,不能为的事如看病求医;买米买油携重量物品;家里未来房屋小装修等。</p><p class="ql-block"> 以上所例,主要是需孩子予以联系、帮助父母解决问题,经济上大多父母有支付能力。如果是孩子要表达自己的孝心,那是情感的回报则另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可能的话,每年安排父母也要有个计划,将父母的需求列个安排表,常规的事;阶段的事;偶然的事基于时间、方式、流程的元素建构。谋事有预案,做事有流程其实陪伴父母活动,开心了长辈也能快乐自己,那是家人团聚的乐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