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讲弟子规》连载三百四十七(1434)

小鱼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细讲弟子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细讲弟子规》连载三百四十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细细看看这三条规定。我们不要只看到这规定的严格,还要看到规定所带来的影响、利益,那样我们就能够安下心来遵守。第一个,为什么只能听老师一个人讲?因为当我们还没有契入真实学问,很可能会在枝末当中打转,你接触的东西愈多,到最后愈会摸不着头绪。一个老师一条路,两个老师两条路,三个老师三岔路,四个老师十字街头。诸位朋友,你细细去看、去观察,我们身旁有非常多很喜欢看书的人,但是他看了三年、五年,你有没有发觉他的思维愈来愈混乱?原因就在于他没有掌握道德的纲领。“教之道,贵以专”,教跟学是一件事,所以“学之道”也要“贵以专”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你学乱了,再从头来学容不容易?可不容易了,可能还要再花好多年把错误的思想清除出去,所以择师不可不慎,选择老师要谨慎。从我们的课程当中,诸位朋友有没有感受到“慎于始”的重要性?你有智慧才能帮你的孩子“慎于始”,你有智慧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老师开出来的第一个条件,为什么是除了他一个人的,其余的不能听?那是在保护学生的知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所接触的书一定要老师同意,不然不可以看,那是对学生的爱护,让他的心专注,不杂乱,因为专注才有定,定才能开智慧。第三个,以前所学一概不承认,这个用意在哪里?所谓半瓶醋会响丁当,半吊子最难学习。所以老师要他全部放下,把心中的东西倒空,用一个虚心谦卑的态度来受教,这样才能学得好。所以这三个条件有很深远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师长答应了,结果守了三个月,内心非常高兴,就跑去跟老师说:“老师,这三个月当中,因为守了这三条,我已经感受到心愈来愈清净,而清净心能生智慧,能生觉照。”所以他跟老师说:“我不止要守五年,我要再加一倍。”当我们要跟着古圣先贤学习的时候,也一定要做到这三点,不能再看一大堆杂书,一定要遵循着老路子走,不然就可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要找老师,要跟着老师好好学习,这个“跟”最重要的不是身体要跟,是心要跟。老师教一句,我们就要去落实一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孟夫子没有见过孔老夫子,但是孟夫子非常恭敬虔诚地拜孔夫子为老师,他的真诚恭敬心超越了时空,所以学得相当好,被尊为“亚圣”,是仅次于孔夫子的圣人。司马迁也以左丘明为师,非常恭敬地拜读他的《左传》,深入学习、揣摩左丘明写文章的功夫,所以他也写出了旷世巨作《史记》。所以诸位朋友,我们能否跟圣贤人学得很好,最重要的是要好好提升自己好学、恭敬的心境,以此来对待经典,对待善友,对待善知识。(第三十八讲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内容选自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p> <p class="ql-block">来源:北京谢文生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