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医中药堂

老狼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药用植物》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宣传中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介绍中草药知识,于1978年9月15日发行的,志号为T.30的特种邮票。《药用植物》邮票全套5枚,分别描绘了药用植物人参、曼陀罗、射干、桔梗、满山红的形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药用植物指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植物。中国中草药学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就逐渐发现一些具有药理作用的植物。这些丰富的药用植物,不仅对中国人民的健康和民族的繁衍做出了贡献,而且对世界植物分类和药物学也起到了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8年9月15日,为了宣传中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介绍中草药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药用植物》特种邮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参》(5-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人参的花、茎、叶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曼陀罗》(5-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曼陀罗的花、茎、叶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射干》(5-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射干的花、茎、叶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桔梗》(5-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桔梗的花、茎、叶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满山红》(5-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满山红的花、茎、叶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药用植物(第二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表现中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于1982年5月20日发行的,志号为T.72的特种邮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药用植物(第二组)》全套6枚,图案分别描绘了药用植物萱草、贝母、乌头、百合、天南星、芍药的形象;小型张1枚,图案描绘了鸢尾的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萱草》(6-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萱草的花、茎、叶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贝母》(6-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贝母的花、茎、叶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乌头》(6-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乌头的花、茎、叶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百合》(6-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百合的花、茎、叶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南星》(6-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天南星的花、茎、叶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芍药》(6-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芍药的花、茎、叶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2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在发行《药用植物(第二组)》的同时,又发行了1枚小型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鸢尾》(小型张),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鸢尾的花、茎、叶形象。这枚小型张采用绫绢镶边,产生了一种衰裱效果,显得高雅大方,衬托出鸢尾的千姿百态,富有韵味。画面底边上标有“鸢尾”及其拉丁文学名“ Iris tectorumMaxim. Iris SPP.”,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药用植物(三)》是中国邮政为展现中华文明的瑰宝,于2023年10月11日发行的特种邮票《药用植物(三)》特种邮票1套6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黄花蒿、忍冬、三七、白术、连翘、红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黄花蒿(6-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性味苦辛、寒,能清热截疟、解暑、凉血、退虚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忍冬(6-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性木质藤本植物,性味甘、寒。其干燥的花蕾或刚开的花入药称“金银花”,能清热解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七(6-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温,味甘、苦。其根为止血良药,可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其花能清热、平肝、降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白术(6-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性温,味苦而带甘。其根茎为补气药,可补脾健胃、燥湿化痰、利水止汗、安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连翘(6-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性微寒。其果入药名为“连翘”,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其种子入药名为“连翘心”,能清心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花(6-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味辛,性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邮政于2020年8月19日发行《华佗》特种邮票一套2枚,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名称为:发明麻沸散、编创五禽戏,小型张图案名称:华佗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全华佗,东汉临床医学家。一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是我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针、灸等方法,并擅长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华佗一生不求名利、不慕富贵,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后汉书•华佗传》载华佗“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后人常以“华佗再世”来称誉有杰出医术和医德的医师,足可见其在世人心中的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一图“发明麻沸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表现了华佗为病人施用“麻沸散”,准备进行外科手术的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图“编创五禽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表现了华佗教人练习五禽戏的场景;小型张“华佗像”通过描绘撰写医书的场景展现华佗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仲景》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坐堂行医、撰书立著,小型张图案名称为张仲景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机,字仲景,约公元150年—约公元219年,南阳人,汉灵帝时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溶理、法、方、药为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为中医药发展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2年10月22日,中国邮政正式发行《张仲景》特种邮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坐堂行医(2-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画面表现了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开放公堂为百姓治病的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撰书立传(2-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内容是摆放在书案上的《本草纲目》,一盏油灯、一只茶盏表现出李时珍潜心著书的辛劳,背景采用了“金陵本”《本草纲目》的序言部分和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三七、朱砂根、千年艾、绿毛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型张“张仲景像”,人物线条挺劲流畅、形象刻画生动,塑造了张仲景施仁术、济苍生的大医气度。画面背景衬以小柴胡汤方原文,凸显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该套邮票由刘金贵设计,整体色调柔和,古朴典雅,印刷使用了中药味油墨,散发淡淡的中草药味,使邮票主题更加鲜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邮政定于2018年5月26日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及著作(一)》纪念邮票1套4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b></p> <p class="ql-block">4-1《明代医学与药物学家李时珍》(1518年-1593年),湖北蕲春县人。历时27年,到各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编撰完成了长达52卷的中医典籍《本草纲目》。图中李时珍身披斗笠,一手举药草,一手拿药锄,正在仔细端详手中的三七药草;</p> <p class="ql-block">4-2《本草纲目》,全书分为16部、60类,共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图中书案上摆放《本草纲目》,背景采用了书的序言部分和四种药物:三七、朱砂根、千年艾、绿毛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邮政于2010年11月20日发行《中医药堂》特种邮票1套4枚。该邮票由李晨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制,志号:2010-28。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三大国粹之一,数千年来在中华文明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通过四座中医药堂的形象,向全世界人民展现我国中医药的巨大魅力。中医文化,历史悠久。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开始采用“四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释人体生理。东汉出现了张仲景、华佗等著名医学家。唐代孙思邈收集5000多个药方,被人尊为“药王”。明朝产生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医以其特有的一些对待和处理疾病的方法,显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技艺。时至今日,中医、中药仍具有巨大的价值和用处,特别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中,中医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历年来发行的邮票上,也记录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独办官药:同仁堂(4-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同仁堂药室,至今已经有三百四十二年的历史。一七零二年乐凤鸣将药铺迁至前门大栅栏路南。一七零六年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的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一七二三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一百八十八年之久。同仁堂之所以能在风雨中饮誉海内外数百年而不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坚守古训,品味不畏昂贵,炮制不畏繁琐,这是药效的保证。其次是注重品牌的唯一性,具有了商标意识。据乐家祖训,凡乐家子孙自开药店,任何人不允许再启用同仁堂字号,但是都可以打乐家老铺旗号。乐家子孙在各地创建的乐家老铺分号很多,其中比较知名的像十二世的乐达仁在天津创建了药店,就叫达仁堂。再次树立了药店的十大王牌,即:安宫牛黄丸、同仁大活络丸、同仁牛黄清心丸、紫雪、愈风宁心片、国公酒、同仁乌鸡白凤丸、壮骨药酒、局方至宝丸、再造丸,此外还有十大名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九九二年八月,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正式成立。一九九七年的六月,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隆重挂牌,在上海证交所上市。二零零零年三月,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下沉部分优良资产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十月底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江南药王:胡庆余堂(4-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胡庆余堂始创于公元一八七四年(清同治十三年),位于杭州吴山北麓大井巷,店址原为南宋惠民和济药局所设的熟药局。胡庆余堂由“红顶商人”胡雪岩斥巨资开设,其名取自《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胡庆余堂是我国全面配制中成药,规模较大,创设较早的著名国药店,与北京同仁堂齐名,有“江南药王”之誉。胡庆余堂以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济药局方》为基础,收集各种古方、验方和秘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造出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方四百多种,著有专书《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传世。至今仍继承祖传验方和传统制药技术,保留了大批的传统名牌产品。胡庆余堂标榜“济世”、“善举”,大厅里悬挂“戒欺”匾,以示诚信,这也是百年老店胡庆余堂经久不衰的法宝之一。胡雪岩故世后,胡庆余堂曾数次易主,但店名仍冠以“胡”字,“胡庆余堂”信誉声名远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庆余堂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晚清工商型古建筑群,系徽派建筑风格之典范。古建筑占地八亩,面积四千平方米,分隔为“三进”;古建筑四周,筑以高达十二米的“神农式”封火墙,墙上书有“胡庆余堂国药号”七个大字。在全国公认的著名老字号药店中,只有胡庆余堂依然保留了古建筑和传统特色,并具有独一无二的中国中药文化以及独特的中药制作方法,因此成为全国最具历史风貌、最具人文特征、最具观赏价值、最能体现中国药业文化的中华老字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胡庆余堂进行了全面修缮,将营业销售、传统产品加工生产、中成药发展史及胡庆余堂历史陈列三者融为一体,形成一座颇具特色的专题博物馆。一九八八年,胡庆余堂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零零六年六月,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国药传奇:雷允上(4-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雷大升在苏州阊门内穿珠巷天库前开设了一家中药店,取招牌名为“雷诵芬堂”,销售自产成药,并以他自己的字“允上”在店内挂牌坐堂行医。雷大升医术高明,治病有方,自己研制的成药疗效显著,于是“雷允上医生”名声遍闻苏州,远近皆知。后来人们都称药店为“雷允上”,至于药店正式招牌“雷诵芬堂”逐渐被省略乃至遗忘,如今反而鲜为人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近三百年来,在兼收并蓄、开放创新的吴文化个性中成长起来的雷允上人,秉承了百年立业的“允执其信、上品为宗”的企业信条,谨记“聚百草、泽万民”的社会责任,弘扬吴门医派精神,选地道药材,遵古法炮制,博采众长,创制了一批组方精当、功效显著的名药。尤以“六神丸”为代表的中成药是吴门温病学派治病用药的经典体现,被誉为中华国药的瑰宝,曾经被国家列为三大机密中药处方之一,自清代一经问世,即传誉四方,远销香港、日本及东南亚各地。新中国成立以后,“六神丸”曾三次蝉联国家质量金奖,二零零八年雷允上“六神丸”的制作技艺已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入新世纪,雷允上与时俱进,秉承传统,科学创新,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制药技术设备进行了中药现代化的全面改造,已经发展成为集工业,商业和连锁为一体的企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济世奇缘:陈李济(4-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广州陈李济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一六零零年),迄今已有四百一十年历史。陈李济由广东南海药商李升佐与商人陈体全合伙投资开设,其店号定名为“陈李济”,意为陈李二人合伙经营,同心济世。据考究,在全国的制药行业当中,“陈李济”是最早建立的企业之一。陈李济的整个发展过程,可概括为:创建于明末,兴起于清末民国初,发展于新中国建立后。陈李济跨越了漫长的三个多世纪,几经沧桑,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方重领风骚,扬名天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陈李济挂牌经营后,李升佐致力于搜集古代固有成方、验方,选用上乘药材原料,悉心研究炮制技术,终于以精湛的工艺,制成多种别具一格的古方正药。清朝初年,“陈李济”的产品已在国内颇有声誉。为了扩大影响力,他们每年趁学子赴京应考之机,运送大批产品至京展销。蜡丸,这种独特的药品引起人们的注意,那神奇的疗效更使它逐渐赢得了声誉。学子们考完试回到各地便以京都见闻来传播“陈李济”的蜡丸,并视为珍品馈赠亲友。从此“陈李济”蜡丸便名闻遐迩,成为“广药”的代名词。清同治年间,钦赐“杏和堂”封号,同时钦准该厂储藏用作原料的“旧陈皮”为贡品,多年向朝廷进贡。</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