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珍贵照片 记录精彩瞬间(八十一)

福全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一代政治家的光辉风采</p><p class="ql-block">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位备受赞誉的政治家——周恩来。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任总理。在他的一生中,他以其智慧、胆识和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首先,让我们听听一些党内外人士对周总理的评价。徐向前曾回忆说,周恩来“思想敏捷,很善于谈判,讲话能打动人”。在比利时留学的聂荣臻则赞誉他为“待人亲切,讲话精辟,思路敏捷,朝气蓬勃”的人物。费正清则认为,周恩来“智慧和敏锐的感觉是罕见的”,并称他为“一个很坚强、正直、诚实、有原则性的人”。</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本人对自己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表示,经历过大革命和白色恐怖的考验后,他对革命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他谦虚地承认自己的忠厚、诚实、耐心和热情,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认为自己必须“从专而精入手”,“宁可做一件事,不要包揽许多”。</p><p class="ql-block">周恩来的卓越才能和领导风范也在历史的考验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在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他都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卓越的智慧。无论是在战争时期的军事指挥,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的国家治理,他都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干和领导力。他的政治智慧和胆识赢得了国内外许多人的尊敬和赞誉。</p><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周恩来的为人处事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不发怒、发火或心烦意乱,总是保持着平静、镇静的态度。与他交谈的人都会感到他的亲切和专注,因为他总是用心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想法。他的坚强和正直也赢得了人们的钦佩和信任。</p><p class="ql-block">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河中,周恩来是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也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宁务其大,不务其小”,他一直在追求着更高的目标,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而不懈努力。</p><p class="ql-block">总之,周恩来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印记的杰出政治家。他的智慧、胆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我们学习和敬仰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1938年,武汉,周恩来与妻子邓颖超站在荷兰进步友人伊文思赠送给八路军的电影机旁合影。周总理目光中透露着坚毅,他削发以明抗日之志,此时的周总理是全中国最帅的男人。</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台35毫米“埃姆”单镜头摄影机,虽然它个头不大,但却不简单,它的镜头捕捉过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的身影,记录过延安火热的战斗生活。</p><p class="ql-block">1938年,荷兰著名纪录片大师约里斯·伊文思来到中国,想要拍摄一部歌颂中国人民艰苦抗战的影片《四万万人民》。他敬佩中国共产党,特意在影片中安排了一段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抗日的内容,并打算去延安及华北地区完成实地拍摄,但是这一计划却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阻挠。</p><p class="ql-block">由于没有办法去延安拍片,离开中国前,伊文思秘密联系了正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筹备拍摄八路军电影的中共领导人周恩来,主动提出要把自己的Eyemo摄影机和2000英尺胶片无偿送给八路军。某个夜晚,在汉口郊外一条偏僻的马路边,伊文思和周恩来派来的左翼电影摄影师吴印咸对上了接头暗号“延安!延安!”之后,就将珍贵的摄影机和胶片交给了对方。不久,吴印咸和左翼电影人袁牧之就带着这台摄影机和胶片到达延安,并由八路军总政治部成立了延安电影团,拍摄了一系列影片和珍贵的历史镜头。</p><p class="ql-block">这台摄影机直接记录下了延安以及各敌后抗日根据地鲜活的生活: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留下了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聂荣臻等将领在前线的战斗影像;电影《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呈现了南泥湾开荒的火热景象,反映了八路军战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坚决打败敌人的强大斗志;重大历史影像资料如《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延安各界庆祝百团大战胜利大会》等,表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的卓越风采;还有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阵地前沿小庙里为伤员做手术的珍贵画面……</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这台摄影机已经遗失,现在放在国家博物馆的是一台与伊文思所赠同一型号的摄影机,透过摄影机我们仿佛置身那个火热的年代,看到了延安各行业的风采风貌,感受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延安,那些珍贵的历史档案鲜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主题——“天下人心归延安”。</p> <p class="ql-block">1936年,毛岸青13岁和周总理在苏联的罕见合影,难得一见!</p><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和瞬间,尽管已远去,但他们的影像却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它们记录了毛岸青这位历史人物的不同人生阶段,也展现了他与亲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p><p class="ql-block">首先,让我们回到1924年,那时的毛岸青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孩童,只有1岁大。他与母亲杨开慧、哥哥毛岸英的合影,是那样的温馨而珍贵。照片中的杨开慧,年轻而美丽,她的眼中充满了对孩子们的深深爱意。这张合影,不仅是我们窥见毛岸青童年生活的一扇窗,更是对那段革命岁月的一种深情回忆。</p><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到了1936年,毛岸青与周总理夫妇以及哥哥毛岸英在苏联的合影,让我们看到了他青涩的少年时代。那时的他们,远离故土,在异国他乡相互扶持,共同成长。这张合影,不仅见证了毛岸青的成长,也体现了革命先辈们深厚的友谊和团结精神。</p><p class="ql-block">而在1948年,毛岸青与李敏在沈阳的合影,则展现了他们兄妹之间的深厚情谊。作为毛主席的孩子,他们从小就相互关爱,共同成长。这张合影,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特殊年代里,革命家庭中的温暖与亲情。</p><p class="ql-block">进入五十年代,毛岸青与哥哥毛岸英的合影,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尽管母亲早逝,兄弟俩在生活的磨砺中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许多艰难岁月。他们的合影,是对那段艰难岁月的一种深情回忆,也是对兄弟情谊的一种永恒见证。</p><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毛岸青与邵华的合影,则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幸福与浪漫。人到中年的毛岸青,有些发福,但依旧英俊潇洒;而邵华则留着长长的马尾辫,少女感满满。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岁月静好的美好。</p><p class="ql-block">而1960年,毛岸青与邵华的结婚照,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毛岸青身穿西装,打着领带,面带微笑;邵华身穿婚纱,手捧鲜花,美丽大方。他们的结合,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幸福,更是两个革命家庭之间的联姻。</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毛岸青在新疆天山骑马的照片,则展现了他的英勇与豪迈。身穿军装的他,骑着高头大马,威武高大,仿佛一位驰骋疆场的大将军。这张照片,让我们看到了毛岸青除了文人气质之外的另一面——英勇果敢的军人形象。</p><p class="ql-block">到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毛岸青与家人的合影则更多地展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幸福。无论是与儿子毛新宇的合影,还是与邵华牵手留念的照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家庭生活的和谐与美满。</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张照片,是2006年毛岸青与家人的合影。那时的他已经83岁高龄,身体虚弱,但坐在众人中间的他,依旧显得精神矍铄。这张合影,不仅是对毛岸青一生的一种总结,更是对那个特殊时代的一种深情回忆。</p><p class="ql-block">2007年,毛岸青病逝,终年84岁。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热爱。这些珍贵的照片,不仅记录了他的人生轨迹,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在回顾这些照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铭记毛岸青为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学习他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们以他为榜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太珍贵了!1924年,杨开慧抱着几个月大的毛岸青,旁边依偎着2岁的毛岸英,在上海市某家照相馆,留下了这张珍贵的“不完美的完美全家福”!</p><p class="ql-block">一直以为杨开慧带着毛岸英、毛岸青拍的这张珍贵的照片,可能是寄给在外闹革命的毛主席,没想到,毛主席其实就在照相师旁边。您知道是什么原因吗?</p><p class="ql-block">其实是因为当时有严格的规定,严禁党内重要人物拍照留影,所以没有主席的身影。</p><p class="ql-block">这一年,应该是这个家庭最幸福的一年,因为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形势如何严峻,起码有家人一直陪在身边,相互照顾。</p> <p class="ql-block">张文秋和三个女儿的罕见合影,大女婿是毛岸英,二女婿是毛岸青!</p><p class="ql-block">图片张文秋和三个女儿</p><p class="ql-block">张文秋和三个女儿刘思齐,邵华,张少林的罕见合影。张文秋1903年出生于湖北京山县一个大户人家,自幼读书学习,14岁时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在老师陈潭秋和董必武的影响下,她积极投身革命事业。</p><p class="ql-block">张文秋的第一任丈夫是刘谦初,早年在青岛加入讨伐袁世凯的军队,后来他加入共产党,担任山东省委书记,在工作中与张文秋相识,结成夫妻。</p><p class="ql-block">图片刘思齐</p><p class="ql-block">1929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张文秋和丈夫刘谦初被敌人抓捕入狱,两人宁死不屈,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后来张文秋被组织营救出来,刘谦初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其实,张文秋被捕时已经怀有身孕,她曾问丈夫刘谦初,孩子出生后叫什么名字。刘谦初告诉她就叫“思齐”吧。</p><p class="ql-block">刘谦初之所以取“思齐”这个名字,是因为他长期在齐鲁大地工作,表达对山东父老乡亲的思念。1930年3月2日,刘思齐在上海出生。</p><p class="ql-block">图片邵华和刘思齐</p><p class="ql-block">刘谦初牺牲后,张文秋带着刘思齐来到延安。毛主席看到出演话剧的刘思齐,前去询问刘思齐的父母,得知情况后,他把刘思齐认作养女,当时的刘思齐还是一个8岁的小女孩,活泼可爱。</p><p class="ql-block">在延安期间,张文秋认识了老红军陈振亚,两人在1937年结成夫妻。陈振亚早年参加过平江起义,他是一位久经考验的革命者。</p><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30日,张文秋和陈振亚的女儿邵华出生了,这是张文秋的第二个女儿。出于保护女儿的原因,女儿没有跟随父母的姓氏,这在那个时代很常见。</p><p class="ql-block">图片张文秋和三个女儿</p><p class="ql-block">长期的战斗,导致陈振亚身体留下严重的伤害,1939年8月,组织上安排陈振亚前往苏联治疗,不料走到新疆时被盛世才扣押,1941年6月13日被盛世才用毒药杀害,牺牲时才39岁。</p><p class="ql-block">1942年,张少林出生在新疆监狱之中,她一生没能见到父亲陈振亚。张少林也是张文秋的第三个女儿。</p><p class="ql-block">在此后的日子里,有人为张文秋介绍对象,张文秋都拒绝了,她表示自己不会在结婚,好好工作,同时把三个女儿抚养长大,她们都是革命烈士的后代。</p><p class="ql-block">图片刘思齐和毛岸英</p><p class="ql-block">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在毛主席的介绍下,与刘思齐相识,两人位年轻人很快走到了一起,1948年两人在西柏坡定下终身大事,1949年10月15日,刘思齐和毛岸英在中南海举行了婚礼,毛主席为他们送上了衷心的祝福。</p><p class="ql-block">朝鲜战争爆发不久,毛岸英主动请缨走上了前线,不幸的是他牺牲在了敌人的炮火之下,年仅28岁。在三年的时间里,刘思齐都不知道毛岸英已经牺牲了,后来毛主席安慰和鼓励她再嫁,刘思齐坚决不同意,她无法忘记毛岸英。</p><p class="ql-block">直至1962年,刘思齐在走出了失去毛岸英的痛苦,与杨茂之再婚,为了纪念毛岸英,她的第一个孩子取名杨小英。</p><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7日,刘思齐病逝,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图片毛岸青和邵华等人</p><p class="ql-block">1960年,邵华和毛岸青成婚,毛主席很开心,张文秋更高兴,她和毛主席亲上加亲。邵华32岁时生下了儿子毛新宇,他是毛主席嫡系孙子。这张照片中坐在邵华和毛岸青中间的小男孩就是毛新宇,站在后面的是刘思齐和张少林。此外邵华还是一位女将军,拥有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2008年,邵华走完了她光荣的一生,终年70岁。</p><p class="ql-block">图片张文秋和邵华等人</p><p class="ql-block">小女儿张少林与李天策成婚,李天策是一位军人,拥有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图片邵华和张文秋</p><p class="ql-block">三位优秀的女儿,离不开母亲张文秋的精心培养,她的一生光辉伟岸。2002年,张文秋病逝,享年99岁。这张照片是1998年,邵华和母亲张文秋的珍贵合影。</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张文秋和两个女儿刘思齐,邵华都已经不在了,但是她们留下的革命精神却依然闪耀着光芒。</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刘思齐</p> <p class="ql-block">1960年5月,杨开慧母亲向振熙老人(前中)90大寿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向振熙(中)、市委、市府领导(向振熙)两边、向理卿(右3)、向明卿(右2)、向定前(右1)、</p><p class="ql-block">杨瑛(左1)、杨开智(左2)、向漱虚(左3)、李崇德之母(左4)</p><p class="ql-block">后排:王仲植(中)、李崇德(右3)、尹维琪(右2)</p><p class="ql-block">杨开慧的外公向寿吾育有五女三子。长女向振恺,二女向振熙(杨开慧母亲),三女江氏,四女黄氏,早年去世,小女向漱虚。</p><p class="ql-block">长子向理卿,娶叶仲秋,二子向明卿,娶严嘉,三子向定前,娶郑氏,继配尹维琪。</p><p class="ql-block">因为大舅向理卿排行第五,杨开慧开慧称他五舅,向明卿被称为六舅, 向定前被称为七舅。</p> <p class="ql-block">向振熙(中)姐弟六人,前排左起:妹妹向漱虚 向振熙 姐姐向振恺 后排左起:三弟向定前 二弟向明卿 大弟向理卿</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嫂子李崇德、侄女杨瑛和母亲合影</p><p class="ql-block">毛泽东、杨开慧和这些长辈都有交往,他们年轻时在长沙干革命活动时,长辈们都资助、掩护过他们。</p><p class="ql-block">尤其是杨开慧的父亲是毛泽东的恩师,对他有知遇、提携之恩,因此,杨家对毛泽东恩重如山,毛泽东也对杨家情有独钟,这种感情是任何人也无法替代的。</p><p class="ql-block">他不仅对杨老太太、杨开智夫妇,就是杨家的其他亲戚,他也非常关心。只要杨家人生活上有困难,他都义不容辞给予帮助。</p><p class="ql-block">杨老太太90大寿,遗憾的是缺了毛家人,毛主席委托杨开慧的堂妹送来贺礼</p> <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25日,向振熙老人80大寿,因为毛岸英的到来相当隆重,亲友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祝寿,为毛岸英接风</p> <p class="ql-block">外婆80大寿,毛岸英和外婆、舅舅、舅妈合影</p><p class="ql-block">毛岸英牺牲后,一切都变了!</p><p class="ql-block">毛岸青在50年代初生了病,去苏联治疗几年,毛家、文家、杨家、向家,诺大的家事没人替主席分担。</p><p class="ql-block">恰好,毛岸青和邵华也是在1960年五一前后在大连结婚,他们也没能回来为外婆祝寿。</p> <p class="ql-block">1962年,毛岸青、邵华、刘思齐和外婆合影</p><p class="ql-block">向振熙老人于1962年底仙逝,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关心杨开慧的堂妹杨开英,杨家人口单薄,杨开英和杨开智亲如兄妹</p> <p class="ql-block">1962年,左起:邵华、毛岸青、刘思齐肃立在杨开慧墓前</p> <p class="ql-block">2001年,毛新宇在杨开慧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和向家亲友合影</p><p class="ql-block">杨开英是杨昌济之弟杨昌恺的三女,杨开慧的堂妹。她是烈士杨开明的亲妹妹,比杨开慧小14岁,杨开慧牺牲时,她才15岁。</p><p class="ql-block">自此,杨家已人口单薄,杨开英常看望霞姐的母亲向振熙,向伯母尽一份孝心,开英与堂兄杨开智往来密切,二人也就成了更亲密的兄妹。</p><p class="ql-block">1950年春的一天,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杨开英。</p><p class="ql-block">1956年,当毛主席得知杨开英患病后,马上写信问候并寄钱帮她解难:</p><p class="ql-block">开英同志:</p><p class="ql-block">很久以前接你一信,甚为高兴。拖延未复,以后查不到你的地址了。近日毛世美他们来看我,知道你在大连的育英中学做教务长,又说你仍患肺病,甚为系念。寄上一点钱以供医药之用。如有所需,尚望告我。我的情况尚好。杨老太太及杨子珍夫妇和我仍有联系。便时望以你的情况见告。</p><p class="ql-block">祝好!</p><p class="ql-block">毛泽东</p><p class="ql-block">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六日</p><p class="ql-block">关切之情,让人无限感佩。</p> <p class="ql-block">烈士杨开明,杨开慧的堂弟,杨开英的亲哥哥</p><p class="ql-block">1958年2月初,杨开英与李辉举行了结婚典礼。婚后,杨开英由大连调到北京工作,任某中学教务主任。</p><p class="ql-block">不久,她向主席写了一封信,告知她已调来北京,并已成家,病情也有所好转等等,主席接信后,十分高兴,并给杨开英亲笔复信:</p><p class="ql-block">友妹:</p><p class="ql-block">来信收到,很高兴。结婚了,病也好了,为你祝贺。好像在一九五六年,听了胡觉民同志说你又穷又病,曾付一信,并给了一点钱给你,不知收到否?我还好。江青有一点病。谢谢你的问候。祝你努力为人民服务,同时注意身体。并问李同志好!</p><p class="ql-block">毛泽东</p><p class="ql-block">一九五八年二月二十日</p><p class="ql-block">杨开英调到北京工作后,与主席同在一个城市,虽然近在咫尺,但她很少去打扰主席,即使有什么事情,也只写写信,或捎捎口信向他表示问候,这使主席对她更为挂念。</p><p class="ql-block">1960年4月21日,主席又给杨开英写信:</p><p class="ql-block">开英同志:</p><p class="ql-block">久不见,甚以为念。你的情形好吗?有暇望告。祝好!</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杨开英先后收到毛主席写给她6封亲笔信和赠给她的数笔款项。</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她深感荣幸。可是,1973年,杨开英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58岁。</p> <p class="ql-block">1960年9月,邵华和岸青在大连结婚时,一张罕见的合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场婚礼并不像别人想象的一般盛大,就只简单的给大家发了喜糖,甚至连婚宴也仅仅只有一桌,没有传统的仪式中繁琐的礼节。</p><p class="ql-block">虽然父亲没有来参加他们的婚礼,但是还是给小两口带来了新婚礼物,一部收音机和一块手表。</p> <p class="ql-block">70年代末,毛新宇和外婆,一张罕见的合影,镜头中的毛新宇胖嘟嘟的非常可爱,而他的外婆张文秋则穿着一件灰布衣服,看起来非常朴素,毛新宇出生的时候,张文秋已经快七十岁了,面对眼前这个小外孙她非常疼爱。</p><p class="ql-block">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张文秋其实也是一个老革命,早年间她长期从事地下工作,曾两次坐过国民党的大牢,而且两任丈夫全部壮烈牺牲,后来机缘巧合下她把大女儿刘思齐嫁给了毛岸英,又把二女儿嫁给了毛岸青,成为了一段佳话。革命年代她本人九死一生,却福大命大,最终以100岁高龄离世。</p> <p class="ql-block">80年代,毛岸青和岳母张文秋、妻子邵华、儿子毛新宇,以及邵华的外甥女李杰在杨开慧烈士故居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毛新宇:母亲去世以后,对于毛东东,我感觉到很多人都关注着他,我跟我妻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教育好他。为了能让毛东东对太爷爷有更深的了解,我们经常带他遍访祖国大地各处的红色根据地,让他在那种红色文化的氛国中去感受、去缅怀。</p><p class="ql-block">毛东东现在正在读大学,他的毛笔宇很好,篆体、楷书、隶书都行。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东东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很感兴趣。我希望把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弘扬,这些神圣的历史责任能传给东东,由他更好的去完成这项工作。</p> <p class="ql-block">贺敏学一家与妹妹贺子珍母女的珍贵合影</p><p class="ql-block">照片中,贺子珍母女在前面,而贺敏学一家人站在后面。</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这一家的颜值真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