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平沙。

范立雄

<p class="ql-block">平塘河。平沙镇重点实施平塘河一河两岸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p> <p class="ql-block">五彩平沙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占地29公顷,包括滨河示范带、五彩平沙故事馆、五彩中心、五彩桥、四季耕读乐园、疏河队民宿等丰富内容。项目创新采用了政府与市场化主体四季文旅共同投资建设,委托市场化主体20年长期运营的 O + EPC +投资模式。其中一次性基建及配套投资1.6亿(政府1.2亿元、企业投资0.4亿),20年运营期运营业态及运营投资由企业承担。</p><p class="ql-block">知青桥广场</p><p class="ql-block">项目以"莲雾和他的朋友们"作为主题,立足于平沙镇独特的农业、生态、文化等资源,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讲述平沙故事,推介平沙特产,体验平沙生活。推动"农业+"创新模式,以文旅方式点燃农业产业 IP 、挖掘农业文化价值,打造滨河农业风貌带,运营农文旅体验业态,成为集农业推广、农旅研学、乡村度假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拉动沿途乡村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振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带。</p> <p class="ql-block">平沙镇农业产业以特色蔬果种植、水产养殖经营为主,近年平沙镇壮大农民合作社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合作社打造品牌,提升品牌形象,众多名优农产品牌已家喻戶晓、远近闻名。本项目聚焦辨识度高、形态优美、口感优良的莲雾、芭乐、火龙果、凤梨、香蕉作为明星单品强力推广,打造"莲雾和他的朋友们"的酷玩 IP 系列形象,化繁为简,稳步扩大本土明星农产品阵容。构建平沙镇农业地理产品高端品牌,延续当地农业发展精彩故事。</p><p class="ql-block">项目聚焦"五彩平沙"品牌形象,倡导绿色、健康的现代生产消费方式,同时也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面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步伐。</p> <p class="ql-block">平沙镇地处珠海市金湾区西北部,位于珠江水系出海口鸡啼门水道和崖门水道之间,正逐步蝶变为珠海"东融西接"的交通枢纽、大湾区向粤西地区辐射的桥头堡。陆地面积152平方公里,辖11个社区、146个居民小组,总人口约9.6万人。</p><p class="ql-block">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广东省国营平沙机械农场,曾创造"一包糖、一碗面"辉煌时期,华丰方便面畅销全国,平沙糖厂是珠海最大的糖厂,在平沙取景的电影《甜蜜的事业》风靡一时。</p><p class="ql-block">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悠久很厚的文化底蕴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近年来平沙镇驶入发展"快车道",一二三产整体成势,形成"2+ N "现代化产业体系,在2023镇域经济500强中排名190,是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国家卫生镇""国家生态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广东省(游艇)技术创新专业镇""中国桂虾之乡"及"广东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五彩平沙故事馆。</p> <p class="ql-block">故事馆一层有一些图文介绍。除此外没有其他东西。</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平沙大部分土地是从大海中围垦而来的,当年参与围海造田的人员中,来自城市的近万名知识青年是主力之一。他们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奔赴边海防沿线拓荒,为平沙的建设发展付出了青春和汗水,他们的贡献为平沙今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从1961年起,由省农垦厅安置一批学生和城市工人到农场参加建设,农场增加一批新生力量。1962年再次接收广州市下放工人与学生2000人(其中学生约600人),1963年又接收和安置一批来自广州、韶关等城市的学生和城市闲散人员,约1800人,其中学生1370人。到1963年5月,农场保留的职工共5602人。</p><p class="ql-block">1965年以后,平沙又陆续接收来自广州市等地知识青年来场当工人。1967年,平沙农场总人口17000多人,职工8700多人,其中行政,服务人员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共有2000多人。到1975年止,平沙农场先后从广州、佛山、韶关、汕头、茂名、信宜、吴川等地接收多批知青。</p><p class="ql-block">知青们参加了平沙历次大围垦,与其他职工一起展开了一场又一场"向大海要田、向荒滩要粮(糖)"的战役,造就了全中国最大的甘蔗园和华侨农场。围垦之后,知青们还参与农场的工农业生产劳动,种甘蔗、水稻、菠萝、番薯,养猪养奶牛等,各行业都活跃着知青们的身影。当时的工业支柱口平沙糖厂,其建设更是少不了知青们的奉献。最高峰时,知青占平沙劳动力的50%,他们脚踏实地为建设平沙默默耕耘,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平沙的生产建设,当时有部分思想觉悟高、文化素质高的知青被选入教育线,为平沙的教育事业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平沙糖厂作为平沙农场的支柱产业,伴随着农场一起成长壮大,不仅记载了平沙镇农场时期的历史风貌,更是一代平沙人难以割舍的生活记忆和情感载体。</p><p class="ql-block">平沙糖厂从建场初期的牛拉石磨,铁锅熬煮粗糖,日榨甘蔗几百斤的作坊式制糖工艺,一路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形成日榨甘蔗四千吨年产值超亿元的中型制糖企业,生产结构也由原来单一的制糖产业发展到包括酒精、高活性干酵母 MCP 等多种产品的多产业模式,是广东省首批先进企业,为平沙的建设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平沙的制糖工业于1958年起步,从1962年开始,工业生产出现新的局面。之前因制糖设备简陋、落后而发展缓慢的制糖厂,得到了上级的扶持。1962年1月,广东省农垦厅调拨五组压榨机,并将当年原属湛江农垦局的华丰糖厂的绝大部分设备和材料移交糖厂。在此基础上,糖厂开始筹建日榨350吨糖,并在1963年12月试榨,1964年2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p><p class="ql-block">1975年,泰国王室向中国政府求助如何建造糖厂,中国政府几经选择后,选定平沙糖厂作为仿造样板。平沙糖厂鼎盛时期日榨甘蔗3500吨,年生产销售"平沙牌"一级白砂糖5.5万吨,年销售额2亿多元,糖厂工人数达1600多人。"平沙牌"白砂糖逐渐享誉全国,平沙8.5万亩甘蔗林成全国最大甘蔗连片种植基地,糖厂及甘蔗林也在1978年成了著名电影《甜蜜的事业》拍摄基地。</p> <p class="ql-block">平沙华侨农场的前身为"国营平沙机械农场"。1952年,原中共佛山地委书记李坚真,在中山八区乾务乡蹲点指导土地改革工作,发现平沙地区是一片肥美的滩涂,建议省委在此兴办国营农场。</p><p class="ql-block">1954年,广东省水电厅第二测量队,对平沙海滩测量,并由广东水利厅麦景伟总工程师拟写了《平沙农场水利工程技术设计书》,确定平沙农场是种植水稻的国营农场。</p><p class="ql-block">1955年5月13日,以林智敏为首的18名从东莞、顺德等地抽调的干部坐船来到平沙,正式建立"中山县国营平沙机械农场",后更名为"广东省国营平沙机械农场"。此后,平沙人一直把5月13日作为平沙农场的建场纪念日。</p><p class="ql-block">平沙农场成立后,从广东罗定、信宜和新兴等地征集7000多名民工,在平塘涌一块荒滩上的几座大工棚安营扎寨,开始了大规模的围海造田工程。</p><p class="ql-block">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又有数千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广州、韶关和汕头等地汇聚平沙,加入到围海造田的队伍。</p><p class="ql-block">这些拓荒者结庐荒野,风餐露宿,经过8次大规模的围海造田,筑起长18.75公里的防潮大堤,造出良田44万亩,使平沙从一个荒凉的滩涂,变成全国著名的甘蔗生产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平沙镇多措并举建设现代化美丽圩镇和中心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平塘、大虎社区市兴示范样板村居,建成" Happy Go "田园观游步道、沙美儿童游乐园、大虎彩虹公园等场所,11个社区全部通过省定干净整洁村验一大批道路、地下管网、公园绿地新建改建设25座智能公厕并配置智能监控设备。加侨农场砖瓦房改造安置、农科所小区改造项搁置十余年的平沙文体中心建设项目,完成小区改造任务,城镇功能品质日益完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平沙镇围绕"春之花、夏之果、秋之稻、冬之渔",深度策划开展"乐游平沙、月月有节"主题活动,成功举办"花田喜事"春节花卉展、钓鱼大赛、龙舟比赛、水果采摘嘉年华、首届珠海平沙稻田艺术节等活动。坚持文化惠民,持续讲好平沙故事,打造"平沙春晚""平沙红五月""欢乐闹元宵"等文化活动品牌,叠加花香、稻香、果香等农文旅相关业态,推出一系列"文化+景区""景区+市集""节日+市集"文明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人民至上幸福平沙</p> <p class="ql-block">平沙镇作为全省森林小镇、珠海首个国家级生态镇,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和使命任务,依托85平方公里田园、山体、水域"三大空间",投入8000多万元全地域、全过程推动绿美生态建设,组织开展13场造林绿化义务植树活动,栽植树苗1万多株、抚育新造林1651亩、优化林分1651亩,完成"五边"绿化美化提升16.9万平方米、补植时花和观赏植物12万株,新建文楼山公园、五一三广场、雁趣园等"四小园"14个,绿化养护117万平方米、树木养护3.4万棵、保护古树61株,以高质量生态环境支撑保障了高质量发展,获评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p> <p class="ql-block">平沙医院于2008年升级为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为珠海西部地区第一所市级人民医院,并通过国家级基层版心衰中心认证、属全市首家。近年来,政府通过大量投入和引入资金,对医院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服务水平、医护质量显著提高,达到区域先进水平。</p><p class="ql-block">珠海市金湾区</p><p class="ql-block">区平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为平沙镇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服务中心"所属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个门诊部,在家庭医师团队服务模式下,提供以门诊统筹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家庭病床服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平沙镇将紧紧围绕全力打造珠海"全域旅游第一镇"的目标,围绕"果香茵泉、甜蜜平沙",以"农"为根基,以"文"为神韵,以"旅"为表达,突出品牌塑造和氛围营造。精塑宜游宜居"金字招牌",重点实施平塘河"一河两岸"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完成子髻山步道改造工程,有序打造"孙髻山﹣平塘河﹣海皮沟﹣党建示范基地﹣莲藕产业园"连片风貌带,"南海第一泉""足球绿茵""乡村旅游"等旅游品牌越擦越亮,让"近悦远来,幸福</p><p class="ql-block">宜居"成为平沙文旅的新标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镇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12所(其中公办初中3所,公办小学7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和多家幼儿园,其中珠海市一中平沙校为省级示范中学,实验小学为省一级学校,3所为市一级学校,3所为区一级学校,3所幼儿园为一级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平沙镇大力推进珠海市都市现代农业(热带水果)示范区项目、"千亩方"水稻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平沙镇现代化粮菜轮种设施农用示范基地项目、渔光互补等现代化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持续打造特色水果园艺作物产业园、莲藕种植基地、桂虾基地、鳗鱼基地、黄油蟹基地、内循环水养殖产业园,积极推动罗非鱼基地产业升级。开展名特优水果优质高效立体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及示范推广项目,举办水果采摘嘉年华等品牌活动,着力提升平沙特色水果品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均排全区四镇第一。近年来成功引进格力电器、纳思达、一博科技、钧崴电子、维琪医药、海博思创等一批重点企业和优质项目,建成全市首个百万平方米5.0产业新空间、引进优质项目30个,珠江钢管、杭萧钢构、普乐美先后在国际国内斩获大单大奖,金航·沙美产业荟加速建设。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文德﹣钰海广场商圈渐趋成熟,京华ma11商业商业广场建成招商,开展商务促消费系列活动,举办展销会活动,打造消费新场景,大力搞活商圈经济,激发消费意愿,扩大品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知青桥。</p> <p class="ql-block">知青桥旁边知青村。</p> <p class="ql-block">前锋生态园。</p> <p class="ql-block">长征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两万五千里。</p> <p class="ql-block">平沙镇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国营平沙机械农场,1978年更名为"广东省国营平沙华侨农场",1988年更名为"珠海市平沙华侨农场",下设南水、北水、连湾、卫东、大海环、南新、立新、平塘、东风、前锋、前东、前西、前进、九顷、沙美和大虎,共16个分场。从1961年到1974年,平沙国营农场接纳了来自广州、佛山、韶关、中山、信宜、吴川、潮汕等地的知青上万人。其中前锋分场就有广州、信宜、吴川和潮汕的知青800余人。</p><p class="ql-block"> 知青们"甘洒热血写春秋",与当地的农场职工一起战天斗地、围垦造田,把平沙这一片滩涂建成了享誉全国的国营农场,书写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平沙故事。没有上山下乡,就不可能有"知青精神"。随着岁月的流逝,时光的变迁,知青的生活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但"知青精神"将永远流传在平沙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平沙华侨农场于1990年易名为平沙管理区(县级),2000年撤区建镇,前锋分场随后改为平沙镇前锋社区居委会。岁月易逝,青春不老。这个知青小镇,不仅唤起老一代人的时光记忆,而且激励后人继往开来,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一、园区概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锋生态园座落于前锋社区四队,临近高栏港高速,距离平沙镇约6公里,交通便利,环境宜人。原址为前锋幼儿园和生产队仓库用地,整体占地约20亩,辐射周边主要种植区域600余亩。近两年来,乘着国家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前锋生态园逐渐发展成为集现代农业、农耕文化、生态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特色观光园。</p><p class="ql-block">二、整体布局</p><p class="ql-block">前锋生态园秉承创新理念,科学规划,主要布局分为三大主题区:党建教育示范区、观光旅游休闲区、农耕文化展示区。各区主题文化突出,紧密相连,相辅相成。</p><p class="ql-block">三、区域功能</p><p class="ql-block">1、党建教育示范区</p><p class="ql-block">坚持党建引领,致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园内设有以党建元素为主题的</p><p class="ql-block">固定场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要用于党员群众培训教育以及服务群众小站点,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推动社区党建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p><p class="ql-block">2、观光旅游休闲区</p><p class="ql-block">整个园区为观光、娱乐、休闲以及车辆停泊提供广阔的空间。这里将以"回到旧时光"为主题的乡村游项目,通过"微菜</p> <p class="ql-block">园"、知青小径、农耕文化展厅等体验活动,带领大家穿越时空,认知、感悟旧时农村生活的单、朴实以及大自然的美好。其中知青小径,以历史文化为底蕴,融入了大量"红色基因"和"知青印记",见证岁月沧桑的变迁,传承开天辟地、百屈不饶的民族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农耕文化展厅区</p><p class="ql-block">"思源"展厅,在原有旧仓库的基础上改造而来,馆内陈列着各类由居民无偿奉献的旧农具和生活用具。馆外"回甘园",还原了真实的甘蔗林,并通过耕牛拉犁、东方红拖拉机、知青图片展墙等景观,生动记载了平沙农场前锋分场战天斗地的历史场景,再现前锋人民艰苦奋斗的时代经典。</p><p class="ql-block">四、特色优势</p><p class="ql-block">传承"前锋"精神,开拓进取,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步伐。与生态园相邻而立的悦峰果园、裕丰果园,作为前锋特色水果产业的主战场,过百亩连片的葡萄园,成熟之季,大量的巨峰葡萄、夏黑葡萄、百香果等时令水果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平日里,果园还提供各类有机蔬菜、走地鸡、土鸡蛋的预订选购,非常适合家庭模式的亲子游以及团体模式的乡村体验游。</p><p class="ql-block">前锋生态园作为前锋社区近两年重点打造的综合性乡村特色观光园,秉承了前锋社区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以当地自然田园风光为依托,以现代特色农业为支撑,为前锋社区新农村建设创造新引擎,开创新局面,构建新发展。</p> <p class="ql-block">沿知青小径走一圈。</p> <p class="ql-block">这位师傅姓叶。客家人。他刚到这里的时候就是种甘蔗。后来把地分给大家,每人大约7~8亩。现在把地都收回去了,每月发3000块左右的退休金。</p> <p class="ql-block">平沙</p><p class="ql-block">自1955年5月13日建立农场以来,先后</p><p class="ql-block">历经国营平沙机械农场。国营平沙农场、平沙华侨农场、平沙管理区和平沙镇共五个主要的历史阶段。不管是</p><p class="ql-block">哪个时期,平沙</p><p class="ql-block">这片土地都以海纳百川的广博胸怀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民。正是他们为平沙的建设发展殚精竭虑、无私奉献,披荆斩棘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也因为他们。平沙的农场文化</p><p class="ql-block">丰富多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5年5月7日,</p><p class="ql-block">粤中区委和行署抽调十八名干部</p><p class="ql-block">开始从两条水路奔赴平沙,至5月13日,十八名干部全部到齐,便向平塘村村民借得一间曾经用作牛栏的旧石屋作为临时场部,挂起了"国营平沙机械农场"的牌子,宣告"国营平沙机械农场"成立,林智敏任场长,</p><p class="ql-block">李株园任副场长。</p> <p class="ql-block">1.1956年1月,</p><p class="ql-block">从罗定、南海、中山、番禺、顺德、新会、新兴、云浮等县征集的七千多位民工浩浩荡荡进入围垦工地,拉开了平沙建场人工围垦大会战的帷幕。</p><p class="ql-block">2.1956年6月完成建场首期大围垦</p><p class="ql-block">任务。大堤从五一三广场的山边闸起延伸到涌浪闸再向西至大虎东角嘴.全长18点5公里,造地面积4万3千多亩.奠定了平沙农场的础,</p><p class="ql-block">1957年8月,平沙酿酒作坊建成投产标志着平沙工业从此起步。随后又相继建立糖厂粮食加工厂、淀粉厂、发电厂、变电站、砖瓦厂水泥预制件厂等工业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平沙招商引资落户了几批企业,使产业成功转型经济社会得以蓬勃发展。当年,"一条蔗</p><p class="ql-block">"一包面"成为平沙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1978年,越南排华,平沙于当年的6月10日至8月16日,先后安置7批越南难侨共6623人1978年6月16日,平沙农场易名为"广东省平沙华侨农场归属广东省农垦局华侨农场管理局管辖。农场将原接待华侨办公室易名为侨务科"。至1979年12月,平沙华侨农场共接收安置难侨10批1304户,共6750人。对其中的劳动力都给予了工作安排,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p><p class="ql-block">职工特别是知青文体生活更加活那时人们虽然工作生活都很艰苦,但文体活动却很火爆。到六十年代,分别建立电影队,成立广播站。进入七十年代,农场在子髻山落成50瓦电视差转台。至1979年底,农场实现每个生产队一台电视◇丰富职工文化生活◇</p> <p class="ql-block">平沙农场非常重视职工的文化生活。特别是知青来到农场后文体生活更加活跃.那时人们虽然工作生活都很艰苦,但文体活动却很火爆。到六十年代,分别建立电影队,成立广播站。进入七十年代,农场在髻山落成50瓦电视差转台。至1979年底,农场实现每个生产队一台电视,丰富职工文化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兴建工人俱乐部、平沙影剧院、工人文化馆,内有露天剧场、影剧院、游泳池、灯光球场图书馆、儿童游乐场退休职工俱部.</p><p class="ql-block">平沙新图书馆。政府每年还会组织</p><p class="ql-block">职工开展篮球乒乓球、象棋等体育竞赛。</p> <p class="ql-block">平沙刚建场时只有一名卫生员,第一期围垦大会战时,指挥部设立中心医疗站配有5个卫生员和6张病床。1959年底,建立平沙医院还有8个医疗站,共有医务人员36人,此后,医疗事业一路发展壮大。在建院初期,由于各方面条件简陋,医务人员都很辛苦。当时道路不畅通,水网又多,下生产队为群众治病或者接生,都是划着小船下去的。</p> <p class="ql-block">1956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沙创办"职工子弟学校(后易名"平沙中心小学")1957年底,全场有11所学校(含扫盲班、高小班)</p><p class="ql-block">随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59年学生人数1443人,1981年增至7884人,1992年已发展到幼儿园65所、小学17所、初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职业技术学校1所。1993年3月成立珠海市平沙成人中专学校,列入全国成人和普通高等中专统考招生范畴</p> <p class="ql-block">平沙华丰食品公司(含前身)</p><p class="ql-block">1983年从日本引进一条三解</p><p class="ql-block">伊面生产线起步,事业便一路</p><p class="ql-block">高飞猛进。上世纪八十年代末</p><p class="ql-block">至九十年代初,分厂遍布大江南北,华丰一度成为中国速食面一哥,总经理熊毅武被誉为"中国速食面大王"平沙成为全国最大的速食面生产基地,“食华丰,路路通"的广告词家喻户晓。当时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一个刚入职的华丰临时工,工资比县委书记高两倍。如今,平沙还有以"华丰"命名的幼儿园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平沙糖厂</p><p class="ql-block">建于1958年2月,起步时用牛拉石磨榨蔗铁锅煮粗糖,日榨甘蔗20吨。后来引进机械设备,日榨量从200吨一路扩大到850吨,1975年12月又成功扩建至二千吨,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已扩大到四千多吨。当年,平沙糖厂万吨甘蔗利润位列全省大型糖厂第一名,人均创税利、全员劳动生产率荣居全国制糖业之首,年产五万多吨的"平沙牌"白砂糖获部优而享誉全国。同时,平沙糖厂还率先引进外资技术及项目。生产瓦楞纸外销还有精、高活性干酵母 MCP 等多种经营。</p> <p class="ql-block">平沙农场早期主要是种植荔枝,龙眼,香蕉、芒果、西瓜等传统品种,还建立了一个专门种植水果的园艺队、产品主要用于农场职工的生活自给。为改善职 T 生活,农场还扩种蕃薯等杂粮,大搞渔业和畜牧业,在子髻山脚下建有畜牧队养奶牛、黄牛、水牛、山羊、猪、鸡</p><p class="ql-block">鹅、鸭等、各分场办一个养猪场各生产队养水牛(用于生产畜力)</p><p class="ql-block">各生产队有鱼塘。</p> <p class="ql-block">平沙</p><p class="ql-block">从1961年起开始接收城市学生和工人参加农场建设,到1976年止平沙农场先后从广州、佛山、韶关、汕头、茂名、信宜、吴川等地接收多批知青近万人。在那段艰苦岁月里</p><p class="ql-block">知青们与职工们同生活、同劳动同学习,是平沙农场各方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生力军</p> <p class="ql-block">知青下乡报道处。</p> <p class="ql-block">这位师傅告诉我,当时他来的时候,这里没有淡水,喝的水都是靠船用来的。</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当年的码头。现在已经废弃了。</p> <p class="ql-block">平沙镇原为一个围海造田而来的大型农场,曾是全国著名的甘蔗生产基地。上世纪70年代末,这里的糖厂成为电影《甜蜜的事业》的拍摄地,这部电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影片讲述了:思想守旧的唐二婶(马琳饰)已经连续生了5个女儿,可是她还想再生一个儿子。唐二婶的行为不仅令到当地专管计生的工作人员头疼不已,连丈夫唐二叔(刘钊饰)亦不胜其烦,不能好好进行甘蔗试验田的实验。大女儿招弟(李秀明饰)为了帮助父亲解困,一心一意干事业,苦口婆心为劝唐二婶转变观念,并提自己愿一生都不出家,守在母亲跟前服侍她。这可急坏了和招弟相恋了三年的恋人,糖厂的司机田五宝(李连生饰)。一双恋人究竟最终命运如何?该部影片反映了那个年代真实而感人的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再去爬一下孖髻吉山。</p> <p class="ql-block">珠海市区西南部约40公里的平沙镇中心区,有一座海拔312米高的山峰﹣﹣孖髻山。这里,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仙女,不甘天庭的寂寞,思恋人间的生活。她偷偷下凡,爱上了平沙一位勤劳善良的青年渔民,与他幽会,相亲相爱。</p><p class="ql-block">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恼火,亲自带四个天将前来捉拿仙女。当时,他们正在近海捕鱼,突然间,天空乌云重重,雷声隆隆,由远而近。渔夫大惊失色,急忙收网返航。仙女知道大限临头,天命难违,焦急中跪在船头,合掌念咒,祈求南海龙王相助渡过劫难。南海龙王获悉后,很同情这对恩爱的恋人,对王母娘娘的专恣表示不满,一气之下念动法术。刹那间,将海水分隔成两边,一边风平浪静,小渔船安然无恙;另一边的海水像脱缰的野马,排山倒海似的卷向下凡的天将,四个天将被巨浪打得晕头转向,动弹不得,变成了平沙境内的大虎、二虎等四个小屿。老态龙钟的王母娘娘见势不妙,赶忙逃到海滩上,谁知滩涂上到处是深深的泥淖跑不动。她越用力拔腿越往下陷,最后只露出个头来,变成一座高峰,叫"孖髻山"。山上"凹"字形的双峰,就是王母娘娘的孖髻。</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孖髻山,山清水秀,奇石嶙峋,为平沙镇中心区的森林公园。拾级登上孙髻山顶,向东、西远眺,可望见珠江口的鸡啼门、崖门及传说中的四个小岛;向南可俯瞰平沙镇全貌,珠海疏港高速公路、高栏港尽收眼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