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熊村:大圩镇熊村村委熊村自然村,距桂林市约24公里,大圩古镇相距约8公里。熊村始建于宋代,繁盛于明、清。是湘桂古商道上著名的货物和商客集散地。至今留存着古街道风貌,保存完好建筑面积各约1000平方米的湖南会馆和江西会馆,均建于明代,依稀记录着当年商贾云集、商客往来的繁华景象。 由于铁路的开通,古商道而被废弃,熊村也随着古商道一同衰败没落,逐渐地被人慢慢淡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熊村是建在一个小山峁上的明、清建筑,布局独具风格,房屋以叠梁式木质结构为多,排列在水渠两边,辅以青砖外墙或土坯墙,民居错落有致,每栋房屋由门前、天井、正房、厢房、后院组成,整体古朴典雅。南北向一条主街,东西向巷道繁多,从低到高各层皆有街门,每户人家的大门口都建有经商的铺面。村中至今保存完好的三街六巷,全用石板和鹅卵石铺成,3条街道两头均设有街门,共有6座,现存3座,均为大块石料砌成的石拱门楼,门楼高约5~8米,宽约3~4米,入夜街门一关,自成一体,十分安全。在村街中段主要街巷交汇处,建有凉亭,可供赶集人员和商贾休息。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熊村始称熊家村,最早住户姓熊,始祖系从江西迁入。后随商贾日益发达,特别是湘桂古道的兴起,逐渐发展、繁荣,杂姓融入,遂更名为熊村。</p> <p class="ql-block">听村民说,原村落被清澈水渠环浇,家家户户门前流过,后因源头水源被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据说镇上只有四位老人居住了,这位八十岁老奶奶还在编织草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今有能力建新屋的村民搬离,这里用来饲养鸡、鸭、牛。房屋年久失修了,熊村变得更老了,当然也益发显得古朴、沧桑,同时还有些悲壮、荒凉。</p><p class="ql-block">走进熊村古镇,映入眼帘的是由石板台阶或鹅卵石铺成的极具时代特色的石路,每个路口都有一座圆顶的拱门。静寂的、窄窄的老街,两边是整齐有序排列的商铺式、土墙黑瓦的房屋、墙体或大门上仍有字迹模糊的文革时期的标语、磨得发光的青石板和鹅卵石。</p><p class="ql-block">悠长悠长的小巷,漫长漫长的时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保存完好的记忆,没有因为开发而刻意忘记真实存在的历史,不仅仅是几百年前的古砖房 ,还有几十年前那场差点让我们自己毁于一旦的伤痛 ,熊村就像一位随和的老人,真实的展现着自己,不矫情不做作,无声的向你讲述很久以前的故事,这是在其他古村没有的时代印记。</p><p class="ql-block">熊村是为数不多的零商业化村子,错落有致的古建筑,保留完整的老街道,长满苔藓的石板路,紧锁的大门,走在空荡荡的街巷中,好像身处在静止的古老时空。偶尔碰到一只黄犬空吠,几只走地鸡觅食将你拉回现实,里面还有稀稀疏疏的几户人家,倚坐在门口的阿公阿婆,老式电视机发出的声音给这座空荡荡的村落带来一点生活气息,却让这长长的古街显得更加空旷。</p><p class="ql-block">熊村,一个曾经有着非常辉煌历史的村落,一个被遗落的古村落,没有被旅游开发对它来说也是好事。虽然熊村往昔的辉煌以难再现,但是她古朴的明清建筑风貌,小桥流水,青砖石路,历史印痕却又让人们流连忘返。适合喜欢寻找古韵或摄影的驴友。</p> <p class="ql-block">公交路线,桂林灵川城乡公交306路]到[大圩镇政府站]下;转[灵川107路]到[涧沙路口站]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