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图为能发公夫妇墓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我休假回家探亲,每次休假,我都会抽时间去祖坟山看看,祭拜一下先祖,但我这次发现祖坟山只见满地杂草,却不见墓碑,刚开始我以为是我眼花,但等我揉了揉眼睛,随即进一步前往墓地察看,此时只见墓碑倒塌、散落一地,景象令人十分痛惜,思考片刻后,我决定将此情况发至家族群中,族人闻讯后都感到震惊;于是族人在家族群中商议,决定于2022年1月27日,由名高、建洪(名)、光明(名)、(扬)兵等对能发公夫妇墓地进行打扫,同时一行人还走访了因文革时期而被平掉的显咸公、远春公墓,并就此三处墓地的重新修缮进行了初步的商议和规划。</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2日晚由名高、华兵(名)、(扬)兵等宗贤邀约(善)友、(善)吉、(善)富、名富、名贵、名华、(名)瑶、施宏(端)等共计十一人在(名)瑶家就关于是否重建能发公夫妇墓碑一事展开了讨论、到场人员发表了各自观点,经众议决定重立祖坟碑,并发出相关“告能发公后裔倡议书”:各位亲人,原建于大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年)的陈氏祖考能发公与祖妣罗氏合葬墓碑因年代久远,加之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已于2021年倒塌,深感悲痛!经2022年2月2日晚众族人商议关于重立能发公及其配偶罗氏墓碑一事决定如下:一、能发公后人各户头暂行出资600元,上不封顶;二、能发公后户头下年轻人自愿出资; 三、若最终费用出现不足时则再次募捐;若资金充足则余用于扩建台阶、增建护栏、更甚者重建显咸公坟墓;四、出资详情将刊登于族谱、功德碑,功德千秋,世代流芳!请各位家人相互通知,广提建议,出谋划策,鼓励年轻人积极踊跃出资出力,共同筑好家族根,守好家族魂!上诰祖宗英灵,下启后世子孙!倡议书一经发出,便得到了族人们的高度认可与大力支持,积极踊跃出资,出谋划策,2月2日当晚便收到资金肆仟柒百元,更加坚定了我们重建祖坟碑信念。</p><p class="ql-block"> 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在选定墓碑时,主要从位置、安全、资金、材质几个方面出发,其中(善)吉、名高与施宏(端)俩爷孙、(名)瑶与(扬)兵俩父子、华兵(名)、名荣等等先后多次前往多家实地墓碑商家了解;同时2月6日早上名高、华兵(名)、(名)瑶与(扬)兵俩父子等四人在族亲代彬的带领下参观、学习了郑氏祖坟碑的修建,并前往能发公墓地对其位置尺寸进行了测量,为重建能发公夫妇墓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下午小均(善)、名高、建洪(名)、华兵(名)、(扬)兵等五人相聚茶楼对如何重建祖坟碑发表了各自意见与建议,并邀请从祖地外迁的小均长辈到祖地参观交流,虽天上下着蒙蒙细雨、伴随着阵阵凉风,亦挡不住众人为祖宗出一份力的热情,尤其像陈名高老师七十六岁的高龄还身体力行,出谋划策,出资,出力,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点赞!同时从发起公告倡议书日起,得到了族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不乏各地族亲、外迁族人、能发公后外嫁女等等闻询捐资的宗贤,实属难得,在此致以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9日,请来挖机师傅,开启挖路、平整工作;后面的两个月里,陆续购置材料、搭建护坡、清理风化残碑、铺设道路、整理雕刻资料、4月1日辰时安放墓碑基座、硬化一二级拜台;4月2日未时安放墓碑、4月4日辰时举行安祖坟与祭祖仪式,既安既固,以利嗣人。</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21日,从网上购置栽种塔柏二十二颗,寓意儿子儿孙,代代传承;万年青一颗,祝愿家族千秋万代,兴旺发达;保护土地资源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美化墓地环境,为后代子孙创造一个宜人和安详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这次墓地修缮处处充满着团结,家族群中处处充满着凝聚力,我一直认为重建祖坟墓地不仅是对祖先的敬仰,更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通过每个人的奉献和努力,祖坟得以重新立起,为后代子孙创造了一个安详和美好的环境,同时也展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的价值观。我想墓地修缮不仅是家族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通过这次重修墓地的活动,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体会到了家族的重要性和自己作为一份子的责任。 </p><p class="ql-block"> 在将来的岁月里,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守护祖坟,传承家族的根和魂,让我们的后代能够感受到家族的温暖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能发公夫妇墓地修缮前图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能发公,1800年生,1890年殁,寿91岁,生二子,长子早夭。1827年,能发公28岁,父亲过世,留下54岁的老母亲,和18岁的三弟能乾,15岁的能顺,12岁的能书,能发公夫妇奉养母亲,长兄如父,照顾幼弟,助其成家立业。1830年,时年30岁的能发公喜得爱子,取名显咸,亦是独子。1861年,时年62岁的能发公痛失手足,曾经父亲过世时才18岁三弟能乾公,一路共同照抚幼弟,娶妻生子,点滴回忆,何尝不难过。1865年,能发公时年66岁,遭遇人生中两大苦难,母亲贺氏四月与世长辞,享寿92发;十一月独子显咸英年早逝,享年36岁,留下孤儿寡母,四个孙子尚小:远春15岁、远方13岁、远灼10岁、远山7岁,夫妇协助儿媳抚育教导孙子,为孙子成家立业,培养出远春太学生。1870年,时年71岁的能发公,痛失爱妻罗氏,享寿78岁,从此那个与他艰苦奋斗,相敬如宾的爱人与世长辞。1884年,时年85岁的能发公再次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失三孙子远灼,远灼享年30岁,留下孤儿寡母25岁谭氏与6岁的历象。1888年,时年89岁的能发公,痛失长孙远春,留下五个曾孙,历炳12岁,历耀10岁,历辉5岁,历光2岁,历象过继给远灼,89岁高龄的他已是垂暮之年,压力巨大,可他却不敢松懈,想必当时他的几个兄弟,和其他几个孙子面对此情此景也都是全力帮助共同度过难关,照福后代茁壮成长1890年能发公过世。能发公一生艰苦奋斗,创造基业,栋宇辉煌,经历了多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但不曾放弃,尽心尽力抚育了四代人,正如高祖历炳公在谱书中对其曾祖能发公的赞扬一般“忆祖之徳,创造基业,克勤克俭,田连阡陌,栋宇辉煌,润身润宅,排难解纷,乡党钦悦,抚育孙曾,训诲谆切,歌咏鳞趾,寿至耄耋,徳泽未报,书铭谱牒——曾孙炳讚。”传承了陈氏家族,至今百多号人员,他的一生是非常不易的,是值得我们每个子孙后代纪念、传颂的,没有他就没有如今的能发公一脉,就没有今日的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铭记他的奋斗精神和慈爱之心,传承他留下的优良传统和坚贞不屈的奋斗品格,愿我们能够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向前迈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者小记:文字和图片均由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陈(扬)兵撰写和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