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从“心”出发!

伏羲师范

<p class="ql-block"> 黄山校区于老师</p><p class="ql-block">​ 这次月总结大概是从熊老师和赵老师来我们校区开始的。一个词总结来说就是“提升”!上个学期开学之前来到校区的时候,感觉校区是有着无限可能的,但一开学小麦的几次病给了我当头一棒,学生们的状态又给了我一锤。后面的状态基本上都是陷在了细节里,对于整体的把握感是到后半学期才慢慢有感觉。但总的来说依然是整体和细节都没很好的掌握住,直到熊老师和赵老师来,我才意识到这些问题。晚几天,黄老师也来支援我们了。孩子们很开心的去和黄老师打招呼,第二天黄老师就把阳台来了个大变样,效率和速度都特别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后面两天我们主要是听了课,熊老师和赵老师带早操,其实就是想改一改他们懒散的状态,通过早上的这个时间提升他们的能量,女生们的状态普遍会好一些,就把男生女生分开练,男生这边就是温柔的坚持原则,整体有要求,个人有鼓励的方式。不让任何一个人划过去。这个点我还是挺有感触的,有些时候对于他们的状态,我会有一种无力感,当时处理不了,就会选择放下,后面一忘就划过去了。听了刘老师的语文课历史课经典课,后面也听了熊老师的经典课和赵老师的历史课。赵老师的历史课孩子们依然是听得津津有味,意犹味尽。课上氛围那么好,除了赵老师上课的那种激情的状态以外,和赵老师多年以来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熊老师上经典课,也发现了男孩子们的通病——软塌塌。当时就觉得男生宿舍可能会有问题,如果不是睡觉没睡好,就是身体层面出了问题。后面依次找到了游戏机、手机。后面就决定用交换校区的方式请邱老师过来了我们校区。</p><p class="ql-block">​ 开始先抓主要问题:一日流程里的时间节点 ,因为时间观念不强就会导致整个整体松松散散。松散下来了,老师们就不好管理。先把一日流程里面的几个框架点抓住,这边就是课任老师在教室随时与宿舍楼这边老师沟通,黄老师这边就清人去教室。同时那边学生迟到也要有一定的处理方案。这样学生才能转的起来。从这个点上感受到的是,其实很多孩子他们是知道规则,特别是老生,而且她们也是有能力做的好,但为啥一直以来拖拖拉拉做不好。从我的角度出发,我对于规则都不明确,没有给孩子们清晰的边界。在教孩子们做事的时候,也都是在事情的层面。所以大家并没有力量感,同样没有成就感。时间卡点不明确的问题主要还是在厨房这一块把控的不是特别准。除了午餐的餐前没有学生帮厨之外,另外两餐的餐前餐后的准备,都是带孩子们一起做,短时间内对她们来说是磨练,时间长感觉到的就有一些消耗的意味了。在这一块的带学生上,也做过很多次调整。比如1.做不好就磨,直到做好为止2.做不做的好,到时间就去上课,老师来收尾3.上课听不进去的,就过来参加劳动4.安排几个有能力的人负责三餐餐后 等等… 在这个点上我觉得还是得想办法物质奖励和精神鼓舞相结合,另外关于学生的状态反应出来的老师们存在的待提升的点,我这里是有很多的,其实对于我来说,也才是刚刚明白了一点啥样才是“伏羲娃”,刚整明白了一些伏羲的教育思路,教育理念。也是难为了刘老师,从开学以来,我们校区的老师来来回回的。就我这水平的还带着个娃还混成了老老师,刘老师是教学后勤生活一手抓,特别辛苦!老师之间形不成合力,导致班级四处漏气。感恩熊老师赵老师的支援,夏老师任劳任怨,年轻活力满满,黄老师更是像顶梁柱一样,邱老师帮忙过来重新搭建班委树立班风,感恩集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说说老师和学生们吧</p><p class="ql-block">​一:黄老师带学生的总结</p><p class="ql-block">​1.纵向分割</p><p class="ql-block">​ 这个点也是刚掌握不久,同时这个点也是在带孩子们做晚饭的时候接受到的一个教育点。之前我总是忙到事物里面去,感觉就是自己好忙。但反过来再想想,就觉得那种状态其实是在补课。由于自己之前没有体验过做饭,况且是做大份量的饭菜。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心里很没有底,那自己都处于这种状态在带学生的时候就没法跳出来。现在带他们做事情就是分工明确,并且是纵向分工,一个人一件事从头到尾的负责。</p><p class="ql-block">​2.提高整体意识配合适当抽查</p><p class="ql-block">​ 每天中午会有一个集合,包括了整队、卫生通报、重大事件的通知(根据学生的状态做点评,给她们一个反馈,但用的目的是鼓励)同时卫生制度不断<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优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所有制度背后的无形的心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老师体会爱的力量 做事情无愧于心 且有成就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带孩子们体会身份的变化 边界感要明确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了解孩子们的状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解决不了的问题先放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3.既有整体又有细节</span></p><p class="ql-block">​二:关于夏老师 </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这段时间夏老师整体进步很大,适应能力很强。一来就可以挑大担子,我心里其实是很佩服的。早餐也做得越来越好了。课程承担了很多,同时对自己又能有要求。年龄那么小却有深刻的思考,比我优秀,向夏老师学习。</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三:关于邱老师</p><p class="ql-block">​ 邱老师之前没有怎么多接触,对他的印象就觉得像个小孩,这一次接触下来发现他好优秀,擅于思考和观察,可能是不怎么会表达。但他的分享都是以鲜活的案例作为支撑,很有教育意义。他很善于与孩子们玩在一起,知道孩子们的点在哪里,同时又边界明确。这样上课和下课就比较明晰,给孩子们的感受就是上课有上课的规则。同时他上课课堂学生参与度比较高,他会聆听孩子们的语言,同时又抓住上课的节奏。有时间学生提出疑问,他会做笔记,孩子们参与度会比较高。虽然学生现在提出的问题很多都是利己的,但如果打消掉提问题的热情,又怎么让他(她)们从利己到利他呢。</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四:关于学生</p><p class="ql-block">​ 这段时间眼看着孩子们向上走,正气越来越足。整体进步很大,同时每个孩子也都有肉眼可见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女生这边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怨气少了,没有那么多抱怨和那么多小表情。每个人清晰自己的职责,也清晰标准。特别是有了黄老师,制定的一套非常完善的积分制度,让孩子们有了边界,她们就不会再来谈条件,试探老师的底线。班委里面确定了天逸做中队长,她的榜样力量还是很强的,各方面都挺优秀的。另外她还推荐了刘施延同学做小队长,实际上我们老师可以认为吴亦然会更合适一些,但涉及到吴亦然也是有那种亦正亦邪的劲,听到天逸说过她会阴阳怪气的不服气老师对于其他同学的夸奖。所以当让她推荐搭档的时候,她推荐的是刘施延。施延的人际关系是比较好的,但她管人方面确实还是需要磨练一下。怡岚的劳动品质还是可以的,人也比较真诚单纯,但她管人的方式有点硬,别人会不太服气。再加上她平时说话做事情可能也过于直爽,棱角比较明显,在宿舍里可能有些摩擦。人际关系是她的卡点!可以让她管某件事情,在这件事上提升能量,老师引导同学们给与她正确确认。纪朝辉与上学期相比确实感觉往下掉了不少,但学生的起起伏伏本身也是正常的。</p><p class="ql-block">​ 男生这边是力量感强了一些,首先是董能坤和蒋林澄因为犯了错误被通告批评了之后,踏实了很多。另外徐煜铭由于有了中队长的职位和老师们的认可鼓励,力量感也慢慢起来了。刘卜帆被推荐做了小队长之后,虽然他是属于肯干但不长久的那种,课堂上容易有小动作,但他在小队长的位置上只要老师稍加提示一下,他可以很快调整。现在男生里面就剩下个林柯臣还是软塌塌的样子,偶尔还来犟个嘴。但实际上他还是在跟着一起学。整体来讲现在的课堂上的睡觉率已经降下来了,而且都是跟着学的。</p><p class="ql-block">​ 另外我发现两个比较好用的方式,其一:整体带动个体发展,让学生去磨学生。不提具体名字,就说哪个队还有几个人没完成要求,他们其实心里还是有团结和整体意识,很快就会在同学们的注目下调整。其二:表扬。就抓榜样,想要她们往哪个方向发展,就抓在那个方向上做的比较好的同学。</p><p class="ql-block">​教学相长,越来越棒。加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