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礼记·学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p><p class="ql-block"> 和美课堂“以生为本,以美启智,以和谐促生长,以高级促发展”。慕“和美课堂”之美名,2024年 4月12—14日乐平市第十一小学教师六位数学老师南昌赴“和美课堂”之约,观摩学习。邂逅名师大家,潜心修学,汲取精华,求同存异,成己之美。</p> 精彩课堂 <p class="ql-block"> 贲友林老师讲授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一课,让学生用小正方形摆一摆,通过实践操作,一排摆几个,摆几排的问题转换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从而求出面积公式,同时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用更少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就能知道需要的个数。</p><p class="ql-block"> 贲老师的讲解清晰明了,逻辑严密,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北京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刘延革为我们带来了一节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她从回顾学生学过的整数和分数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关于小数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猜一猜、量一量中直观感受0.7米教鞭的实际长度,通过长度单位模型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经历一位小数的产生过程,然后利用人民币模型抽象推理得出十进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抽象的取油方法让学生体会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整节课既让学生在量的情境中感受了分数的含义,又让学生在数的范畴里明确了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关系,为学生系统学习小数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p> <p class="ql-block"> 苏明强老师以“图会说人话”激趣导入,让学生轻松掌握图形语言“升”“降”“平”,再将这三个字与折线统计图结合,由点到线,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其特点。苏老师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帮助学生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苏明强老师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和学生的互动自然频繁,学生全员参与互动,特制的小礼品奖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感受原来数学是这么有“魅力”。</p> <p class="ql-block"> 顾志能老师执教《平均数》时,创设了“瞬间记忆力水平测试”这个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平均数的产生,体验平均数作为统计量的意义及价值。教学中顾老师瞄准“10、8、7、6、5,小军的瞬间记忆力水平是几?”这个认知冲突点,暴露认知、引发碰撞、直观支撑,形式丰富灵活,步骤层层推进,使得学生的思维一直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入,逐步接近。清晰的引领,呈现了概念的本质,强化学生的认知,课堂深入浅出,让知识真正生活化。</p> <p class="ql-block"> 罗鸣亮老师执教的的这节《认识图形》展示了什么是说理课堂,课堂上学生敢想,敢说,敢于挑战、思考,真正做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核心素养落地。</p> <p class="ql-block"> 张齐华老师的《平移的再认识》课例精彩纷呈,以全新的视角引领学生对平移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再认识。通过巧妙的设计、生动的演示和丰富的互动,成功地将平移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平移的本质和特性。整堂课下来,张齐华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不仅掌握了平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乐趣。</p> <p class="ql-block"> 强震球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一节综合实践课《身体上的尺》。强老师通过四个实践活动,对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层层推进活动。活动一:认识身体上的“尺”,一拃、一庹、一步和一脚。活动二:分别测量一扎一庹、一步、一脚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信息。活动三:探究身体上的尺与1米的关系,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尺测量物体。活动四:将测量活动延伸至课外。整节课,学生们积极参与,动手测量,主动表达,向我们展示了综合实践课的优秀范例。</p> 共筑未来 <p class="ql-block"> 聆听不止,笔尖不停,老师们把知识记在纸上,把成长留在心间。</p> <p class="ql-block"> 花开烂漫季,学习正当时。此次观摩学习,我们不仅更新了教学理念,拓展了教学思路,也进一步明晰了前行方向。质胜于华,行胜于言;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加油,教育追梦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