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中的想象(应约请为某校学生而写)

原因

<p class="ql-block">从各种烦杂事务中抽身出来写这篇短文时,窗外,夕阳那朵红玫瑰已向山后隐去,五百里滇池却还在播放它余晖的旖旎。</p><p class="ql-block">远处的山是昆明西山。有一首歌这样唱颂它:“像一位散发的姑娘在梦中,睡美人儿躺在滇池旁”,我却像孩提时一样,习惯把它那起伏蜿蜒的山脊看成大海涌起的波涛。云南多山,生于斯,长于斯,看得最多的是山,最想去看的却是海。因此,有时在写作中我总喜欢把山和海进行一种关联。正如我的收入曾一度畅销获首届云南文学奖的散文诗集《相思草》中的《山中听涛》一文所写:</p><p class="ql-block">“飘洒着微雨的时候,缕缕炊烟贴着黛青的屋脊再也飞不起来,就像那个倚着门框的孩子的湿漉漉的想往。云茫茫、雾茫茫,大海,你在哪里?</p><p class="ql-block">“可是一旦来到闪亮着星光的海滩,他突然发现,其实故乡涌动的群山多么像滚滚的海潮,而摇闪弹动在山林茂密的枝条上的松球果果,多么像激扬飞溅的海浪。故乡山林里的蘑菇,也像海滩的贝売一样繁多,一样色彩斑斓,只不过多了一缕经久不散的芬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请相信吧,故乡山村袅袅的炊烟也会成为绵绵不绝的涛声的。因为心中有了海,就能在到处都找到海……”</p><p class="ql-block">在山丛找到海的踪影,从海滩看到山的身形,这中间是应该有着一个驿站的,里面应该是住着两位客人的,他们就是观察和想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写下来的文章才会让读者会心一笑;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写下来的文章才会让读者神思飞扬。</p><p class="ql-block">我一直认为,观察和想象,是写作起飞的两只翅膀。如果只有观察之细,写出来的文章会太实,缺乏灵动;如果只有想象之奇,写出来的文章会太虚,显得轻飘。既有走心的观察又有无羁的想象,文章才会既鲜活又瑰丽。不能不说,强化观察力,提升想象力,对于写作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限于篇幅,这里不谈观察,只谈想象。但想象涉及到故事编织、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等等较为广阔的范围,我又只想侧重与同学们谈谈想象在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时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请看《海的眼睛》这篇短文:</p><p class="ql-block">“洱海像什么?</p><p class="ql-block">“在小孩眼中,它像一只巨大蜻蜓亮亮的翅膀,驮着无数神奇优美的传说;在老人眼中,它像一朵静穆的白菊,托着晚年安详的梦。姑娘觉得它像一张大唱片,播送着一支支甜美的民家曲(即白族调),小伙子觉得它像一块汉白玉,在上面能把绚丽的希望雕凿。</p><p class="ql-block">“我觉得它身上有很多海的特征。它是鱼的牧场、帆的通途、网的欢乐。有时它很温柔,使得月亮陶醉;有时它会愤怒,使得苍山战栗。晚霞常常向它投下珊瑚树一样的影子,它的沙滩上有星星一样的海螺和贝壳。</p><p class="ql-block">“多少次,我在它身旁漫步,看着它像大海一样喜,大海一样忧,大海一样沉默,大海一样思索;多少次,我在它身上找到了普希金童话诗里的海,安徒生神秘莫测的海。高尔基暴风雨前的海,海明威游走着鲨鱼、海豚、金枪鱼的海的踪影。</p><p class="ql-block">“可是它又那么小,从地图上看。它像一粒珍珠;从山岗上看,它像一片贝売;就是站在它的沙滩上,它也只是一弯小小的湖泊。</p><p class="ql-block">“它一定是大海的眼睛,大海心灵的窗户。”</p><p class="ql-block">我在自己写的这篇短文中,把洱海喻为蜻蜓翅膀、白菊花、大唱片、汉白玉、珍珠、贝壳等等,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大多能够别出心裁,因而读起来让人感到新鲜。最后用“海的眼睛”这个比喻,深化了主题。由于文章有一定的特点,曾在我国的最高级别的文学刊物《人民文学》上发表。</p><p class="ql-block">我们再来看看著名诗人北岛是怎样运用“比喻”这件法器的。</p><p class="ql-block">1970年3月5日,北京青年遇罗克因批驳荒谬的“血统论”而遭镇压,1979年11月21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遇罗克无罪。在这个背景下,诗人北岛写下了诗歌《宣告一一给遇罗克烈士》。“从星星的弹孔里/将流出绯红的黎明”这是其中最著名的诗句。通过联想,把“星星”比喻为“弹孔”,然后从中流出“绯红的黎明”,够新颖的吧?够独特的吧?也是非常有思想厚度并且能激发人们辽阔的想象的吧? 这样的比喻至今铭刻于千百万读者心中,成为传世名句。 </p><p class="ql-block">“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也是北岛是妙喻警句。“卑鄙”二字,是那些卑鄙的人,一路畅通一路卑鄙到底的通行证;“高尚”二字,是那些高尚的人一直恪守到死,哪怕死了也要刻入石头、给子孙做个榜样的墓志铭!“通行证”和“墓志铭”这两个比喻是那么地贴切而又出人意表。</p><p class="ql-block">北岛的这些比喻让人拍案叫绝,是因为采取了“远取譬”——远,就要开放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等全身的感觉去感受喻体,并灵活进行不同感觉之间的转换,跳出人人都会有的固有思维,想人之所未想。唯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比喻,产生全新的意象。有人说,第一次把儿童比喻为花朵的,是一位天才,而第一百次再进行这样的比喻,就“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了。 好的比喻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最忌讳重复别人,也尽量避免重复自己。</p><p class="ql-block">在文章中写出好比喻,就能让文章中出现好句子。而好的文句,不仅能使文章增色,有时候还能带动整篇文章活起来、亮起来,甚至经典起来。</p><p class="ql-block">最后需要再强调一次的是,丰富的想象力,是产生好比喻的基础。</p><p class="ql-block">那么,应该怎样去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个途径;多经历各种事情,多思考各种问题也是一个途径。特别重要的是,要常常在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养成努力探寻其真相、获得正确结论的习惯。这样,你的收益,就不仅是能把文章写好这样一点事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原因简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因,本名袁鹰。曾任《大理文化》杂志常务副主编、大理州文联秘书长、大理州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春城晚报副刊部副主任、主任,春城晚报副总编辑。职称:高级编辑。&nbsp;&nbsp;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第六届副主席,云南文史研究馆馆员</p><p class="ql-block">1982年开始在《人民文学》《诗刊》《散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出版有《相思草》《情感小屋》《访问春天》《在生活的郊野》《听雨》《斑斓乡愁》《风花雪月的故事》《玲珑水仙》《生当作人杰》《不是传奇的传奇》《暖土》等作品集11种。其中《相思草》《情感小屋》先后获首届、二届云南文学奖。文史随笔集《生当作人杰》《不是传奇的传奇》获云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曾获中国新闻奖编辑二等奖,多次获中国新闻奖暨中国报纸副刊作品银奖、铜奖及年度好作品一、二、三等奖,多次获省内外新闻和文学方面的奖项。有部分作品被选入《中学生文库.散文诗选》《中外散文诗鉴赏大观》《20世纪中华散文英华》《现当代散文300篇》《百年美文》等40多种选集及一些中小学教材。有作品被译为英文。</p><p class="ql-block">原因的创作情况曾被《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学报》《散文选刊》《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及云南省多家报刊杂志评述。在这些评论中,著名作家肖复兴认为,从本质上来说,原因是一个诗人。他在注重干净爽朗的叙述线条的同时,语言圆润、湿润,诗意盎然,是用哲思照亮诗情的甘醇清澈的情感之酿。……&nbsp;著名散文理论家,散文作家林非评价:思想的深刻性,往往立足于渊博知识的基础之上。原因先生对于文艺的涉猎,确乎是显得相当的开阔和广泛。……他凭着一手秀美的文字,和洋溢出诗情与哲理的笔调,把纷纭复杂的生活内涵,富于神韵地描摹了出来。著名作家王宗仁则说,散文之美美于思想。原因扎根云南用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悟彻写那里的山水人文。他笔端饱和着感情,画面感强,声色俱全,把我们貌似平淡安然的日子注入了诗性、哲思和感悟,让人从他的文章里得到智慧的芬芳和理性的甘露。对于他的文史随笔,著名学者王志清评价:除了资政存史的作用外,也建立了一种诗情璧合史实的文学范式。</p><p class="ql-block">原因1990年曾作为云南省青年作家代表团团长出席全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系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