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四月-青春】 一 个 正 确 的 选 择

聶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3年4月20日,一辆解放牌军用卡车正行驶在彭山至成都的公路上。公路是当时常见的碎石子与三七土混合而成的路面,而且路面也窄,如遇会车,还要减速靠边慢行,予以避让,所以车的速度并不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军用解放牌卡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值暮春,公路两侧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田与金灿灿的油菜花交相映辉,争奇斗艳。随着拂面的春风,油菜花的芳香扑鼻而来,那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让人陶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油菜飘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坐(站)在车上的我们,谁也没有心思欣赏这如诗似画般的田园风光,大家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未来怎么样,谁的心里也没底。望着这八位与我同样忐忑的战友,往事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参军光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0年12月底,我应征入伍,来到空军第二航空学校驻彭山机场的第二训练团,成为一名航空机务兵。新兵训练结束之后,我被分配到机务三中队特设分队的电气组,成为一名电气员,执行飞机电气设备的定期检修任务。当时一块儿分到这个小组的共11名新兵,我们这些新兵经过机务教导队的理论培训和老兵的帮带,逐步掌握了杜二飞机电气设备定期检修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检修技能,可以独立承担杜二飞机的定期检修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杜二飞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当我踌躇满志,争取更大进步的时候,领导突然通知我,因工作需要决定把我调到四团。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也有过犹豫。入伍两年多来,在二团这边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人员已经熟悉了,维修技术也掌握了,工作也很顺利,正在积极要求政治上的进步。调到四团,人生地不熟,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怕影响自已进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是航空机务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仔细一想,我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一切行动听指挥”是我军的纪律,“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是我们的基本理念。在组织需要与个人想法发生冲突时,应该是毫不犹豫地以个人利益服从组织需要。位置摆正了,思想想通了,我就果断地选择服从组织安排,到四团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把一切交给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翌日上午8点多,我就与我们电气专业的曹长江、孙克拴、王焕勤、无线电专业的武小红、全建乐、于四民、杨树森、张龙圈等9位战友,告别了朝夕相处两年多的首长和战友,一起乘上了专程送我们的解放牌军用卡车,向成都太平寺方向奔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73年初我们电气小组合影,前排中间的是笔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汽车仍在不停地行驶着。从彭山机场到成都并不是很远,约两个小时,我们便到了位于成都太平寺机场的第四训练团。机务一中队的徐荣勋队长和蒋世海指导员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还特意把机械分队的李学孝分队长、特设分队的胡铭汉分队长和无线电分队的彭志军分队长召集过来,与我们见面,给我们作了介绍。蒋世海指导员还告诉我们,让我们好好休息几天,准备去参加初教六飞机改装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团驻太平寺机场的办公楼 图中女兵为我国第四批女飞行学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真没有想到,调我们过来是参加改装初教6飞机的。更没有想到的是,我选择服从组织调动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这次调动竞成为我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也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初教6飞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星期后,我们机务一中队全员出动,赴一团参加初教6飞机的改装学习。学习结束,立即成立了由中队长徐荣勋、修理分队长鲁殿才、无线电师徐开元和我等四人组成的先遣组,赴夾江机场,筹备初教6飞机开训事宜。这时我己明白,今后我将独挡一面,凭一已之力,承担机务一中队初教6飞机的定期检修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飞行特技训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11月,我们机务一中队装备的22架初教6飞机全部到位,并开始在夾江机场执行飞行保障任务。这些飞机电气设备的定期检修工作都由我一个人承担。这期间对我本人而言,既是锻炼,也是考验,更是检验。没想到的是,半年后我的人生便进入了“开挂模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夾江机场营区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4年5月,我们团从成都转场至夾江机场,我也同时转入定检中队特设分队电气组。不久因排除了一个疑难故障,而让我们特设分队的王思智分队长刮目相看。再加上我工作认真,肯吃苦,也能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王分队长在不断肯定我的同时,也越来越器重我。当年10月我就光荣的入了党,同年底又荣立三等功。1975年4月,又被任命为特设师,由战士成长为一名技术干部,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飞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的三等功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作为驻川空军代表,参加共青团四川省第七次团代会的代表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6年我们团建制被取消后,已经担任指导员的我于同年底转业。到地方之后,又从一名普通的基层公务员做起,逐步成长为具有大专学历、能造福一方的地方行政主官。退休之后,在古稀之年又加入美篇,开始尝试学习写文章,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成长为拥有70多万阅读量、2千多位粉丝、获得“红星优质作者”荣誉称号的网络写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的郑州大学毕业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获得“红星优质作者”荣誉称号证书截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十一年后,又见四月。现在想一想,如果没有我1973年4月的正确选择,虽然我依然是我,但绝对不会是一个对人生还算满意的我,而是一个另外的——也许是不堪回首的我。</span></p> <p class="ql-block">撰文:聶直</p><p class="ql-block">图片:聶直 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军人本色</p><p class="ql-block">编辑:聶直</p> 谢谢您的惠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