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将军衙署

张国铸

<p class="ql-block">将军衙署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至四年(1739年)间,是清代绥远城主体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将军衙署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路。中路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一字形照壁、府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四堂共五进院落。这些建筑是绥远城军政事物核心所在,展示的是清代绥远城将军府复原陈列,其建筑功能完全按照一品府衙“前朝后寝”的规制建成,以清·绥远城将军衙署的历史发展为主要脉络,并且以中轴线建筑为主,以两侧厢房、耳房为辅,基本完整保留了清代官衙的建筑特征。</p><p class="ql-block">在将军衙署府门外有一块长24米、高4米,使用大青砖砌成的一字形照壁,照壁上方镶嵌有“屏藩朔漠”四字匾额,匾额由第71任绥远城将军克蒙额于清代光绪十六年(1890年)亲笔题写,意为要像屏障、藩篱一样保卫北部边疆。</p><p class="ql-block">将军衙署曾几易其主,在漫长岁月中一直扮演着绥远地区军政中心的角色。从乾隆二年(1737年)——宣统三年(1911年)这174年里是绥远城将军的办公住所,共有79任将军在此任职;民国期间,这里是国民政府在绥远地区的政权中心,有18人20届以都统、绥远省主席等不同职衔在将军衙署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绥远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曾在此办公。</p><p class="ql-block">一座将军府,半部青城史。将军衙署古建筑群,犹如一部无言的史书,对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的演变历程,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珍贵史料。(资料来源于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