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传递 阅“见”美好(副本)

孙晓梅

<p class="ql-block"> 阅读一本好书;</p><p class="ql-block"> 聆听一段故事;</p><p class="ql-block"> 分享一种情怀。</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相伴,</p><p class="ql-block"> 在字里行间的温度中,</p><p class="ql-block"> 在书香氤氲的芬芳中,</p><p class="ql-block"> 邀您一起书香伴成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书墨飘香,阅享新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丰富我的学习生活以及增强文化底蕴,每天都积极阅读,下面展示一下我的读书的一角。</p> 个人简介 <p class="ql-block">  我是六年(1)班的孟德轩。我性格开朗,言语幽默。在班里,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伙伴。平时学习积极主动,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善于沟通交流。比较爱读书,爱它文字的缠绵与诗情画意,爱它丰富的内涵和哲理。爱它用含蓄的语言,教会我怎样做人,教会我怎样处世。未来的日子里,希望与书相伴到永远!</p><p class="ql-block"> 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超越自我全面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p> 时刻阅读 <p class="ql-block">  马克・吐温说过:“一个人只有在看书时,才是真正自由的。”每读一本书,都是灵魂的一场壮行,让我们能够不断攀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每天都抽挤时间如饥似渴的阅读,让阅读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p> 内容简介 <p class="ql-block">  《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首次出版于1886年。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因此书名又叫《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p> 作者简介 推荐理由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它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爱的教育》都一直是整个意大利的青少年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作者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来叙述故事,通过对儿童视角的准确把握,对儿童世界、成人世界作了逼真展示和深刻剖机“童年永远是一种心理距离,永远是一种心理切入,永远是一种心理觅寻”,在某种程度上,守望童年成为作家们的审美理想,而儿童视角的叙述则是表达他们这一审美理想的最好载体。在小说中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所做所想,除了这个孩子的天真的活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读者看不到作者的感情表达,他的感情倾向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这种表达方式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和说服力。这种在当代叙事学中称为“内聚焦型”视角的采用,一改传统叙事中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的位置,通过儿童的感官去看去听。儿童视角的叙述是一种乐于为儿童接受的表达形式,这种儿童文学作品有利于激发儿童读者的联想,想象他们是故事的主人公,从而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热情和审美能力。</p> 阅见美好 <p class="ql-block">  书海寻芳,遇见最美的故事;共享好书,遇见更好的自己。让我们亲近书本,与经典为友,汲取知识的灵气,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满溢校园,让阅读伴我们一路前行!</p>

儿童

故事

阅读

视角

书香

安利

审美

永远

日记体

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