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5日,来到洛阳城。这是春游的第三站,洛阳。正赶上清明法定假,到哪个景区都是人山人海计划好的,先去大名鼎鼎的龙门石窟。订的酒店在洛阳站附近,去龙门石窟先乘2号线地铁到南面终点“八里堂”站,然后乘旅游公交到龙门石窟。</p><p class="ql-block">到龙门的旅游公交车打扮得漂漂亮亮,车上提供免费饮水,并有志愿者提供疏导服务。</p> <p class="ql-block">洛阳市,简称“洛”,古称神都、洛邑、洛京,是河南省辖地级市、世界文化名城、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三线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著名旅游城市。地处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北与济源市、焦作市接壤,总面积1523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洛阳市共辖7个市辖区、7个县、1个开发区;常住人口为707.9万人。洛阳居天下之中,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世界四大圣城之一,道学发源于此、儒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龙门石窟、中国大运河(回洛仓和含嘉仓遗址)、丝绸之路(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定鼎门、新安汉函谷关遗址)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截至2022年末,洛阳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66处。其中,5A级景区5处,4A级景区30处,3A级景区26处。洛阳市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p><p class="ql-block">2022年,洛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人均生产总值80226元,增长2.8%。</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宅兹中国”,曾迁殷顽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当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p><p class="ql-block">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在洛阳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汉王元年(前206年),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居洛阳。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建汉,初都洛阳,后迁长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治洛阳。辖洛阳、河南(汉置,治王城)、偃师、缑氏、平(偃师西北)、平阴(孟津东北)、新成(伊川西南)、榖成(新安东)及巩、荥阳、新郑、中牟、开封等22县。汉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属司隶。</p><p class="ql-block">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阳为宜阳,设“新室东都”和“中市”。东汉光武建武元年(25年),刘秀定都洛阳,改洛阳为雒阳。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为河南尹。东汉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万零八百二十七”。魏晋南北朝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变雒阳为洛阳,设司隶校尉部。西晋泰始元年(265年),西晋代魏,仍以洛阳为都。</p><p class="ql-block">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在洛阳置洛州。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隋唐五代隋开皇元年(581年),在洛阳置东京尚书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总监。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同年,改洛州(东魏改司州置)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复置洛州,辖河南、洛阳、偃师、缑氏、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嵩阳、阳城等18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洛州总管府,辖洛州、郑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鲁州等九州,洛州辖洛阳、河南、偃师、缑氏、巩、阳城、嵩阳、陆浑、伊阙等9县。</p><p class="ql-block">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洛阳属河南道。唐显庆二年(657年),高宗以洛阳为都,置东都。唐开元元年(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于洛阳置都畿道。唐天宝年间,改东都为东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阳。唐光宅元年(684年)始,改东都为神都,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唐天祐四年(907年),唐室亡祚,其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的王朝,史称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均曾都洛阳,后汉、后周以洛阳为陪都。宋代至清代北宋,以洛阳为西京,置河南府。金代,定洛阳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并河南县入洛阳县。自元代始,洛阳不复为京,降为河南府治。明代,河南府辖洛阳、偃师、巩县、孟津、登封、新安、渑池、宜阳、永宁、嵩县等10县,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清代,洛阳仍为河南府治。</p><p class="ql-block">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署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民国九年(1920年),直系军阀吴佩孚盘踞洛阳,在洛阳设置了两湖巡阅使公署和陆军第三师司令部。民国十二年(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适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适洛办公。“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洛阳成为北方抗日前哨,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洛阳。</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七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解放之后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阳县城区为市,与洛阳县并置。1949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洛阳和开封一样是旅游城市,可看可玩的地方太多了,我们今天先去龙门石窟,然后去洛阳博物馆和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最后到洛邑古城和丽景门体验洛阳商业步行街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大多已褪色。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主要有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卢舍那大佛、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又经历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外国人开窟造像,发现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不仅对国内其他石窟的开凿产生重要影响(如香港天坛大佛),甚至远及东亚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如日本奈良东大寺、韩国石窟庵等均受其影响。</p> <p class="ql-block">总算进了大门</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开始,可以看石窟了。</p> <p class="ql-block">河对岸有游船</p> <p class="ql-block">游客多得人挤人</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人满为患,只见人头不见佛</p> <p class="ql-block">排队登栈道看石窟</p> <p class="ql-block">看石窟的人满为患</p> <p class="ql-block">大佛只能到河对岸去看了</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龙门石窟里最大佛像。</p> <p class="ql-block">在龙门石窟看到了牡丹</p> <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下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举办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0315件,其中珍贵文物5406件。洛阳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等。</p><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北临洛浦公园,南接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下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p><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采用"鼎立天下"的设计理念,整体建筑外观为大鼎造型,以非对称的空间结构为支撑,借鉴园林手法在方形流线的转折位置设置庭院和采光天井,使空间布局达成动态的均衡。</p><p class="ql-block">外部建构了大尺度的起伏地形,内部则通过建构相对应的一系列空间的连接来暗示“虚空”的概念主题,并通过屋面开放的13个遗址考古场景的再现,深刻地揭示了洛阳这座千年古都的厚重内涵,将场地特质与建筑概念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在都城文化、遗址文化、河洛文化、园林文化、地理形胜等五个方面中表现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特色。整个建筑由主楼和附楼两部分组成,长230米、宽140米。洛阳博物馆设计在空间布局上充分吸收了园林布局手法,结合展览流向设置了不同位置、大小、特色的内庭园和采光天井,使游人在参观中始终保持与自然的亲密接触。</p><p class="ql-block">天枢观光塔</p><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前的观光塔,仿照武周时的“天枢”而建。八棱柱高39米,观光塔顶部雕塑4条站立的龙高9.5米,龙托起的“火珠”直径3.9米,龙和“火珠”均为铜制品。</p><p class="ql-block">天枢,是武则天纪功柱。寓意“天下中枢”,乃武周盛世的标志、世界中心的象征。位居世界三大纪功柱(中国武周王朝天枢、罗马图拉真纪功柱、印度阿育王石柱)之首。全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标志着中国古代国际地位达到顶峰,是武周帝国屹立于世界之巅,统领万国、协和万邦的见证。</p><p class="ql-block">长寿三年(694年)八月,世界各国元首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等人的号召下,请求用铜铁铸造天枢,铭纪功德,黜唐颂周。开元初被唐玄宗销毁。</p><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前的天枢为意向性设计,并非原址重建。天枢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轴线端门以南靠近洛河北岸,经过一千多年由于洛河摆动天枢遗址已不复存在。</p><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屋顶按功能划分为13个部分,象征在洛阳建都的13个朝代。屋顶连绵起伏,再现了洛阳历史上作为都城的恢宏气象。屋顶设置不规则的采光孔,同时屋顶的拓扑组合,抽象地表现了河图洛书的意象。并在博物馆南面设计了以“河图洛书”为主题的绿化广场。</p><p class="ql-block">博物附楼的形体处理采用地景手法,解决了主体与陪衬的形体关系,形象地再现了洛阳城市选址背负邙山、南望伊阙的地理特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8年5月洛阳博物馆始建,原址位于洛阳洛南关林。是新中国成立后,地市级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当时由于财政紧张,暂定关林庙为馆址,洛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博物馆合署办公,编制14人,关林庙的大殿和厢房辟为展厅。</p><p class="ql-block">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博物馆工作受到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破四旧”狂飙,内部之争,博物馆正常工作基本陷于停顿。</p><p class="ql-block">1969年博物馆工作人员到农村接受再教育,解放军某部接管关林庙。博物馆人员返回后,暂住西关,业务处于停滞状态。</p><p class="ql-block">1972年博物馆借王城公园的一座简易花棚,举办《文化大革命时期洛阳出土文物展》,这个花棚也成了洛阳博物馆的第二个临时馆址。</p><p class="ql-block">1972年漂泊不定的状况有了转机。洛阳市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批准建设博物馆新展楼。展楼由洛阳市设计院李传泽设计,分期施工建设。</p><p class="ql-block">1974年5月展楼一期工程完工,投入使用。洛阳博物馆自1958年成立,经历八年庙内展,三年棚内展,终于有了展览楼,实现了历史性跨越。</p><p class="ql-block">1973年洛阳博物馆迁至市区中州路,博物馆陈列大楼是一座琉璃瓦装嵌的民族形式建筑。1974年5月1日正式开馆。</p><p class="ql-block">1974年10月馆址落成迁此。占地积35亩,展览大楼面积2800平方米,文物库房3141平方米,综合办公楼155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近40万件,可供陈列展览文物约3.5万件。</p><p class="ql-block">1975年洛阳博物馆负责白马寺的修复,对外开放。白马寺成为博物馆的下属股级单位。</p><p class="ql-block">1981年10月根据职能分工,洛阳博物馆一拆为三。分家后,因没有正式的文物库房,除展厅2000多件(套)文物外,全部划归其他单位。</p><p class="ql-block">2007年底洛阳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元。新馆建筑由主楼和附楼组成,于2009年2月建成。</p><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洛阳博物馆被命名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4月举办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2009年10月先后成功举办大遗址保护洛阳高峰论坛国际性大型展览。</p><p class="ql-block">2011年4月1日,洛阳博物馆新馆开馆并对外试开放。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vhsagj.smartapps.baidu.com/pages/wikisecond/video-flow?secondId=248173&lemmaId=1628817&_swebfr=1&pageType=video"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洛阳博物馆简介</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vhsagj.smartapps.baidu.com/pages/wikisecond/video-flow?secondId=40991027&lemmaId=1628817&_swebfr=1&pageType=video"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洛阳博物馆重40吨的镇馆之宝</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vhsagj.smartapps.baidu.com/pages/wikisecond/video-flow?secondId=44641195&lemmaId=1628817&_swebfr=1&pageType=video"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洛阳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vhsagj.smartapps.baidu.com/pages/wikisecond/video-flow?secondId=59284521&lemmaId=1628817&_swebfr=1&pageType=video"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被摸金校尉遗漏的镇馆之宝</a></p> <p class="ql-block">隋唐城遗址植物园</p><p class="ql-block">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位于隋唐洛阳城遗址,始建于2005年12月,占地面积2800余亩,是以河南豫西地区地带性植物和隋唐城遗址文化为基础,坚持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集科研、科普、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园内建设有千姿牡丹园、野趣水景园、木兰琼花园、百草园、梅园、竹园、桂花园等17个专类园区。</p><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荣获2020年度洛阳市文明景区。</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12日,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p><p class="ql-block">五大都城遗址之一的隋唐洛阳城遗址是是隋、唐两代东都都城遗址(公元605年——公元907年)。整体格局主要由城郭遗址、苑囿遗址、漕运遗址和墓葬遗址四部分组成。城郭遗址总面积约47 平方公里,平面大致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城郭遗址按照空间分布格局可分为洛河以南里坊区(以下简称 洛南里坊区)、洛河以北里坊区及洛河以北宫城皇城区。洛南里坊犀遗址,是隋唐洛阳城里坊遗址的主要分布区。遗址面积约22 平方公里,占城郭遗址规模的三分之二。</p> <p class="ql-block">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始于隋代,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1983年,洛阳市政府牵头筹办了官方性质的赏花节会“牡丹花会”。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1月,经国务院、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它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2023年4月8日晚20点,牡丹幻城之夜2023暨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式。2024年3月21日,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赏花启动仪式在隋唐遗址植物园举行。</p> <p class="ql-block">洛阳牡丹</p> <p class="ql-block">排队等候游览植物园观光车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到处是穿汉服的美女</p> <p class="ql-block">文博路地铁站也是热门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洛邑古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现为国家AAA级景区。总规划面积 1360 亩,为洛邑文旅集团旗下目前运营核心项目。项目范围东至新街,西至金业路,南至南护城河,北至中州东路,总规划面积1360亩。已完成规划建设一期项目总占地面积230亩,其中一期在营园区占地70亩,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在建项目一期续建工程项目占地约 160 亩,建筑面积约8.25万平方米。景区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并以唐、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建筑风格为建设主基调,以历史文化为基础结合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综合业态,综合建设成为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古城。自 2017年4月开园以来,总接待游客量已突破2500万人次,日接待游客量最高突破10万人次。2021年洛邑古城被评为“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荣获2020年度洛阳市文明景区,并入选首批河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拟认定名单;2022年洛邑古城被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授予“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荣誉;2023年荣获抖音全国汉服打卡TOP榜第一、美团洛阳汉服必到打卡点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洛邑古城商业街上的汉服租赁化妆店</p><p class="ql-block">洛阳商业街与其他各地商业街唯一不同的就是有近一半的铺面是汉服租赁化妆店。从早上一开门一直到晚上11点都在忙碌着选衣、化妆、卸妆还衣的业务。一套成人服装租赁费168,押金300元,化妆卸妆一条龙服务,一天内不管何时租赁的,到晚上11点必须还。</p> <p class="ql-block">丽景门,是金明洛阳城西门,始建于金兴定元年(1217年),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西关,在隋唐应天门遗址东北。据《老城区志》载:“金明洛阳城四面开门,东为建春门,西为丽景门,南为长夏门,北为安喜门。丽景门始建于金代1217年,历史上金明丽景门城楼屡经毁败,屡经修复。老城区的丽景门是市政府于2002年在金元明清时期的丽景门原址重建的,占地面积1.8万余平方米,复建之初叫丽京门,2009年3月10日名为丽景门,是一座重现古都洛阳风貌的城楼。由于和隋唐时期的丽景门同名,很多人误认为该丽景门始建于隋唐,其实这是错误的。整个丽景门景区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成为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古城街区的龙头。成为洛阳古城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标志之一,并且被评为洛阳八景之一,有“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丽景门是洛阳古城的象征,又赋予它的新生,当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能领略它的大气,走近它,踏上丽京桥,桥柱上的汉白玉古狮形态各异,扶揽凭吊,河水轻轻在桥下流淌,进入瓮城,抬眼望去,巍巍古庙立于箭楼之上,登城拾级而上,来到最高层的景点,南北两侧,有象征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十三根描金龙柱,似一排昂首而立的勇士守卫着城楼,沿着雕梁画栋的弧型长廊,这里曾是历代进行百官及万民祭祀神灵祈福纳祥之处,这里有“河洛文化长廊”和“帝王史馆”,河洛文化是中化民族文化的祖根文化,河洛文化长廊里展示了众多的河洛历史名人及其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帝王史馆里展出了在洛阳建都的104位皇帝的史料。这里南可远看龙门东西山口,近观洛河两岸的洛浦公园,北眺邙山,东观仿古一条街,真可谓“极目楚天舒”。</p> <p class="ql-block">丽景门外</p> <p class="ql-block">春游河南第六天视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文字说明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