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禾库赶集

zmzg积健为武

<p class="ql-block">美篇名 积健为武</p> <p class="ql-block">美篇号 56868124</p> <p class="ql-block">在湘西凤凰县西北部有一个叫禾库的集镇,地处湘、黔、渝两省一市交界的大山之中,为湖南苗族聚居的自然集镇之一。而禾库赶集之日为每月逢农历尾数为一、六之日推算。正好我们去那天是农历初一,我们驱车从凤凰古城一路上爬山越岭,沿着盘山公路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禾库。终于可以一睹禾库赶集的风采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苗家村寨自古以来就有“赶集”的传统,也叫“赶场”。赶集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四乡八寨的人穿着盛装,汇集到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苗族人服饰艳丽,商品琳琅满目,对于我们来说,虽没有什么稀罕之物,但对于深居大山的苗民来说,寻常之物都是不容易见到的。因此赶集的氛围着实让人大开眼界,其场景热闹非凡。如果是人文纪实摄影者更是在众多的人群中需要施展抓拍的功夫,方能拍摄到满意的作品以及赶集的花絮……</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赶集现场,已是集市中最繁忙的时候。我们穿梭在苗民的背篓之间,背篓赶集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苗族妇女特别是老年妇女的服饰与竹背篓最能吸引摄影人的眼球。小小背篓即能装物也能装人,小孩子从小就在小背篓里长大,加上周围环境的烘托,特别出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湘西山区的苗民总是背篓不离身,可以想像人们在山区行走,背篓不仅能背载货物,还能释放人们的双手去做其他的事情。这对于农耕文化相对浓厚的湘西山区来说,这也是最有特色的苗族人民勤劳的象征。此情此景,使我想起出身于湘西的宋祖英歌唱家,那首唱响大江南北的《小背篓》是那么亲切动听:“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头一回幽幽深山中尝呀野果哟,头一回赶场逛了山里的大世界……”</p> <p class="ql-block">湘西的苗族银饰是在各少数民族中算得上首屈一指了。苗族银饰是苗族服饰上必不可少的装饰元素,仿若被熠熠生辉的银饰所包围的民族。因此,在赶集的日子里,还可见苗族传统的洗银手艺。不少苗民妇女围坐一圈洗银聊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苗族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所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它包含了头饰、颈饰、胸饰和手饰。品种多样,造型奇特,以大为美之特征。再经焊接或编织成型。在赶集现场我们看到了不少银饰摆摊,也有不少苗族妇女试穿试带和购买。</p> <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苗族文化发展过程中,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艺术。如果说银饰是苗族妇女标志性的代表,那么服饰则代表苗家人独特的艺术。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而著称于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湘西地区及其邻近省市的苗服自成一体,俗称“湘西服”,分便装和盛装两大系列,上百个品种。这次禾库赶场集市里苗家人穿的大多数都是便装,中老年妇女头上戴的形如桶状,黑白条纹帽更具特色。如果遇上节日和婚庆活动那便是夺目的盛装出席了。而且服饰上的有些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令人无法完全解读,甚至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这正是苗族服饰独特的魅力,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史学家们戏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承载了传承苗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