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水沽,可爱的家乡 旧事重提之海下人之于水(1)

沽上华鹰

<p class="ql-block">  海下人之于水(1)</p><p class="ql-block"> 何谓海下?大概是指海河之下游也。旧时,或是年近耄耋之龄的老人,说起“海下”,无人不知。咸水沽人,在旧时多自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海下”。当然在其地之上讨生计的人也就是“海下人”了。</p><p class="ql-block"> 水是生命之源,海下人要活着,当然离不开水,不说种菜,不说种水稻,不说养鸡养鸭养马养骡子,就是海下人本身要存活,怎能离开水?照理说,海河是九河下梢,吃水还有问题?尤其是清朝咸丰年间僧格林沁在咸水沽一带开挖秋漠引河,开垦荒田,种植水稻,更是沟渠如网,吃水怎能发生困难?</p><p class="ql-block"> 诸位有所不知,那时海河是直通大海的,并不是现今有一道甚至两道闸门把海水与河水截然分开,做到咸淡分家。因此每当海水涨潮之时,海水汹涌西行,直达咸水沽。有这种说法,为什么此地名为咸水沽?就是因为海水涨潮可直到此地也。这时的水是不能喝的,因为水是咸的。如到落潮之时,大河可以见底,而且即使河底有水,但水位极低,河床都是泥水,挑水无从下脚。因此,挑水必须掌握好时间。</p><p class="ql-block"> 旧时的海下人吃水真是不容易啊!从大河挑来的生水,由于涨潮、落潮,这河水或从上游的运河来,或由海水涨潮把淡水推回来,都带有大量的泥沙,水呈现一种黄中透红的颜色,这水怎么能入口,怎么能下米煮饭,怎么能和面蒸馒头粘卷子?海下人的家里都预备一口大缸,可以盛五六挑水,把水挑满,放入些许白矾,等到水中泥沙沉淀,水变清了,才吃喝,才洗涮。</p><p class="ql-block"> 潮汐虽有规律,但海下人,尤其是男人们总要外出讨生活挣钱,或给人家做短工,或在自家的田地中做活计,整天不在家,而挑水这活也不是当时的女人们所能干的,有钱的人家更不愿意自己受累挑水,于是一种职业便诞生了,那就是专门给各家挑水。这水可以挑来就给钱,有的人家一个月才给钱。这样,既方便了各家的吃水,也使那些一时找不到伙计的闲人们能够临时挣点钱养家糊口。给人挑水这活计一直到解放初期,也就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还有人干,笔者就看见过,一个五大三粗的中年汉子,样子有点傻,給那些需要用水的人家挑水,一挑水壹佰圆,相当于后来人民币的一角钱。</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当然也包括海下人,是不喝生水的,这是长期留下来的优秀传统。这传统使得海下人很少生病,尤其是肠道疾病。再有,海下人也有喝茶的习惯。海下人又有串门的习惯,您老到了某家,那家人家的主人总要泡上一壶浓茶,热情的招待您老,客人主人边品茶边聊天,好不惬意。可这开水在旧时也不是随意就烧的。那时,海下人大都是点不起煤的,根本就没有哪怕是最简陋的煤球炉子。那时家家烧的是大锅,灶火连着火炕。这是一种能源,多种用途的做法。这柴草(海下人称为“柴火”)既做熟了饭、烧开了水,又烧热了炕,。这炕既取暖,又解乏、治腰酸腿疼。可这能源——柴火,也不是随便来的。尤其是大冬天,得预备下冬三月的柴火。您如果家里有地,自家也就有这能源了,可这是地主富农等人家才有的。一般人家只好到开洼去拾柴火。可哪有那么些柴火去拾呢,于是就有了卖柴火的。这卖柴火的一般都是来自八里台、大韩庄子、巨葛庄等地。他们半夜出发,天不亮就来到当时咸水沽最繁华的地方——庙前头,买柴火的与卖柴火的经过经纪人打圆盘,讨价还价之后,再由卖柴火的送到买家。您看这柴火来的真不易啊!既然不易,当然也就不能为一壶水动柴火了。</p><p class="ql-block"> 那怎么办?到水铺倒一壶去。</p><p class="ql-block"> (2009-12-05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