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道之父-詹天佑

冬至

<p class="ql-block">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的先驱和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享有“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詹天佑祖籍徽州婺源,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12岁时赴美国留学,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主修铁路工程,是首批获得美国工程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之一。</p> <p class="ql-block">1891年初,在洋务运动的晚风中,清廷重臣李鸿章受命在山海关设立了“北洋官铁路局”,在1892年和开平矿务局的英国技师金达签下了协议,着手修建关东铁路第一段由古冶到山海关的铁路。当这条铁路延伸到滦河岸边时,奔腾咆哮的滦河水使修路的步伐戛然而止。面对宽阔的河面,踌躇满志的金达邀请世界一流的英国铁路专家喀克斯,信心十足地指挥着施工架桥。可是滦河下游河宽水急,河床泥沙很深,地质结构复杂,桥墩屡建屡塌,众人一筹莫展。高傲的英国专家在架桥环节屡次受挫之后,最终将这块烫手的山芋转嫁给了德、日专家,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各国建滦河大桥失败之后,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建造,他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p> <p class="ql-block">他在铁路工程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包括京张铁路的建设(1905—1909年),在京张铁路的建设中,创造性地使用了“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p> <p class="ql-block">除了京张铁路,还在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多条铁路的规划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此外,詹天佑还在水文、水利、泥沙方面有显著成就,是美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际水力学研究会泥沙专业委员会主席,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美国水利代表团的成员,参与了80年代的三峡泥沙问题研究。</p> <p class="ql-block">1919年4月24日因腹疾严重,心力衰竭逝世,终年58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