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儿时沆水沟 忽如一夜白头翁

秀出云表

<p class="ql-block">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卷四》:陶渠水出西北梁山,东南流迳汉阳太守殷济精庐南。又南迳高门南,又东南迳华池南,又东南迳夏阳县故城南,又历高阳宫北,又东南迳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墓北,东南流入河。</p><p class="ql-block"> 沆水,发源于嵬山东麓刘家沟西侧,在西南村与源于毋家沟之毋水相汇后,流经贺龙,高门,露沉,堡安村,在吕庄村汇入芝水,流程17公里,现在西南村南建有“西南水库”一座。</p> <p class="ql-block">  “汉阳太守殷济精庐”就是现今堡安村的一张历史名片,高门塬上历史著名人士。这就是我的故乡。沆水就从我们村的西南流过,与东西露沉村隔沟相望,小时候人们叫它“高崖河”、“油坊河”,长大后才知道它叫沆水河。</p><p class="ql-block"> 有河就有沟,有沟就有坡,有坡就有道,有道才能走,两村通行只有一条大道相连,还有几条羊肠小道相通,沆水河上我不记的有固定的小桥,牲畜车、人拉车都是涉水而过,行人踩着大石头跨水而行,每遇涨河,行人也要涉水过河。这条土路上还有几处危险路段。一是,我村地界的高崖坡。坡低崖高,崖上柏树茂盛,坡陡路长,加之长年不见阳光,行到此处阴森害怕。我二爷曾告诉我说:“解放前,这段路常有土匪出摸,拦路抢劫,特别是在傍晚的时候”。二是,河漕路段。水深泥泞,上游还没有修水库的时候,河水流量大,流速急,常常造成堰倒堤塌,通行很不方便。两村地畔以河为界,互有穿梭,界线分明。三是,露沉东沟坡中间,有一“之”字弯道,很容易造成车辆侧翻。每遇刮风下雨,突下暴雨,暴雪,行路难,路难行,给河两岸,沟两边村的老百姓带来严重的障碍。</p><p class="ql-block"> 有人要问,你为什么对沆水沟的这条道路如此熟悉呢?因为,我外婆家在东露沉村,我大姑家在西露沉村,二姑家在桥头村,我的夫人家在贺龙村,这条道路是走亲戚的必经之路,从小到大,春夏秋冬,不知道走了多少趟,终生难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天,重走沆水沟,这条道路今非昔比,杂草丛生,树林挡道,有的地方单人行走都非常困难,已不能通行。</p><p class="ql-block"> 我携夫人,手持树枝,敲打草丛,揭杆而行,走近河边,水流不大,但无法通过,又退了回来,穿过一片槐树林,绕道而行,突然发现前边有能过河的小道,还有好心人在小河中放有石头,供人采石而过。过河后,遇一年轻小伙,在树林中采拾羊肚菌,摘香椿芽,收获很大,通过交流得知,年轻小伙在芝阳镇上做生意,从县上审验车回来后来到这里,能找到这个地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前几年我就听村里人说,沆水沟河滩地有羊肚菌,我不相信,今天眼见为实,我认识这东西,它的确是羊肚菌,这也充分证明了近几年沆水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羊肚菌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羊肚菌是一种野生珍贵菌,因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羊肚菌是国际上公认的名贵珍稀食用菌,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肉质脆嫩、清香可口、风味独特、味道鲜美,有“陆地鱼”的美称。此外,据《中华本草》记载,羊肚菌子实体可入药,具有消食和胃、化痰理气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 羊肚菌含有多种维生素,还含有抑制肿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诸多作用;羊肚菌性平、味甘,具有益肠胃、消化助食的作用。它的有机锗含量较高,具有强健身体、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  太阳偏西,霞光洒在树林中,小伙离开后,若大的沆水沟就剩下我们夫妇二人,小河水在我们踋下流趟,鸟儿为我们欢快的歌唱,各种颜色的野花为俩开放,各类树木的绿油油的新芽俏立枝头。仿佛我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妈妈在河边洗衣,爸爸在油房里劳作,爷爷看水磨的身影,外婆站在沟边眺望女儿回家的情景,犹如一幅生动写真的劳动场景和美丽的生活画面,这时,夫人的呼叫声打断了我的回忆,回过神来,我俩没有寻找羊肚菌,只摘了些香椿芽,就离开草丛树林,找到大道,走了一会,沿着新修的八一大桥下的北护坡,爬到连接两村的公路大桥之上。</p><p class="ql-block"> 沆水河沟挂彩虹,一桥飞架变通途,重走儿时沆水沟,忽如一夜白头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