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历史:门前大路说坛山

逍遥舟子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咱们学校门前这条路叫什么?坛山路。</p> <p class="ql-block">  坛山是哪座山?大家知道,赞皇县四面环山,正东面是五马山,东北方向的山是坛山,山下两个村分别叫东坛山和西坛山,属于龙门镇。五马山和坛山夹槐河对峙,就像一个天门一样。县人东出赞皇,去省会、上京城、到华北平原其他地方,都要经过这个天门。可见坛山和五马山在赞皇地理位置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其实龙门最初不是一两个村,指的也是槐河两岸坛山和五马山形成的山口。龙门乡很大,考古证明,现在最东端的寨里、东高自古属于龙门乡,比赞皇设县还早得多。古代,五马山和坛山之间这个山口,更接近坛山,而非现在的五马山。最早五马山北头这里并不是大路。槐河冲刷,道路狭窄,只有山间小路,而且常常被五马山下来的洪水冲垮。能通时只能走行人,不能过大车。过去出赞皇走龙门桥,过榆底村到元氏县车汪沟,或者绕到坛山以北,走元氏县苏阳方向。还要强调一句,坛山是赞皇这块土地上最早出现在历史典籍上的一个地名。</p> <p class="ql-block">  赞皇为什么叫赞皇?与坛山有什么关系?</p><p class="ql-block"> 赞皇在隋朝开皇十六年设赞皇县,距今1400多年,因赞皇山而得名。赞皇在设赞皇县以前,属于房子县。房是很早的历史古城。赞皇这块地方很早就很发达,发到什么程度?以后有时间再说。周穆王的母亲也就是周昭王的皇后,和周穆王的妻子、他的皇后,都姓房,都应该来自赞皇这片土地。“高山出俊鸟”,赞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啊!</p><p class="ql-block"> 我们汉族的前身叫华夏,直到现在,华夏还是中华民族的别称。与华夏民族相区别,周围有很多少数民族。戎本来是中国西北方向的一个游牧民族,常常袭扰中原以农耕为主、比较发达的华夏地区。一段时间,戎占领了古房地区,这可是周穆王的母国啊,是可忍孰不可忍!周穆王御驾亲征,追到这里那天是癸巳(古代干支纪年法,用八字记录年月日时)。</p><p class="ql-block"> 话说远古科学不发达,人们对事物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命运感到非常神秘,于是形成了占卜问卦的风俗,小到民间过日子、大到军国大事都要占卜问卦。大家知道,中国现在公认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占卜问卦的文字。西周时期依然是这样。战争正在火候儿上的时候,军师一翻黄历大惊失色,说:“不好,癸巳不吉,不宜出兵。”周穆王是一个非常英武、很有作为的皇帝,他知道战机对战争的重要性,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不听军师的劝告,毅然拔剑出兵,终于大获全胜,将犬戎驱逐出境。据说,当时战场在古房这个地方的巑山。这个“巑”与“攒”字同音近义,都是“聚集”的意思,“巑”是群山汇聚,“攒”是财物聚集。凯旋而归的周穆王,认为大战胜利是“三皇”保佑的结果,下令将巑山更名赞皇山。据考证,这个赞皇山就是现在县南的石柱山(也叫天台山),但是目前地图标注的是西北方向黄北坪乡与嶂石岩镇交界处的一座山。</p> <p class="ql-block">  周穆王封山之后,意犹未尽,把队伍拉到坛山,祭天感恩,留下“吉日癸巳”四个大字的纪念碑,被称为“坛山刻石”,俗称“穆王碑”。这个故事自古就有,但是现在古籍失传。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收藏家、历史学家宋祁因公务,从京城方向去今天的正定,路过赵州(今赵县),请人走访赞皇寻找穆王碑下落。喜出望外的是终于在坛山发现埋没于荒山野岭数千年依然清晰可辨,一时震惊朝野。宋朝第一才子,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收藏家、历史学家欧阳修和名士赵明诚、李清照专门收藏拓片,名相王安石写诗赞美“谁珍坛山刻,共赏兰亭贴”,将坛山刻石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相提并论。往前追溯,秦统一六国之后统一文字的宰相、书法家李斯在见到穆王碑之后,感叹自己的书法自愧不如,连续七天七夜慨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这个碑现在还有,谁知道他在哪里?没在坛山,历史上被地方官收进官府。元朝赵良弼奏皇帝恢复赞皇县时,专门请回收藏文庙,作为文化地标和镇县之宝。这个都有明确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赞皇县开创风景区时将这个碑保存到嶂石岩纸糊套槐泉寺后院。</p><p class="ql-block"> 坛山石刻“吉日癸巳”诞生于西周初期,出土于北宋,迁回于元初,是全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被誉为“中华第一石刻”,在中国书法史、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作为赞皇人光荣不光荣?我们学校门口的标语有中央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什么是初心使命?朴素理解,就是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国家、个人家族都不能忘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要明白为什么奋斗,不能数典忘祖,不能迷失方向。赞皇虽小是中华民族的一股力量,子弟学校是赞皇的子弟。俗话说“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赞皇发展、为了家族兴旺,务必当好“接班人”,时刻艰苦奋斗,发愤图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