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蔡楚故地)——话杨公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创作者:岳文生</p> <p class="ql-block"> 淮南市谢家集区历史上是蔡楚故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个乡镇叫杨公镇。</p><p class="ql-block"> 杨公镇历史上属楚都寿春东乡,解放后划规长丰县,1992年和朱集乡合并而成。2004年划拨给淮南市谢家集区。</p><p class="ql-block"> 杨公镇北依舜耕山、西临瓦埠湖,是典型的高低起伏的丘岭地貌,102省道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p><p class="ql-block"> 它为什么叫杨公镇呢?从字面上解释像是附近杨姓居多而得名,其实非也。实是因街附近有座杨公庙而得名,庙里供奉着传说中的杨戬公元帅,他是道教中的护法神之一。</p><p class="ql-block"> 古老的杨公街原是南北大街,杨公庙在杨公街北头。至于杨公庙的建庙时间现已无法考证。</p> <p class="ql-block"> 如图为杨公庙旧址(现为杨公中心小学)</p> <p class="ql-block"> 杨公庙毁于抗战时期。当时杨公庙里盘踞着一股伪军,附近的大孤堆集大孤堆上建有一座日军炮楼,周边拉有铁丝网日伪相互勾结,危害一方。</p><p class="ql-block"> 1940年,时任新四军2师6旅18团政治处主任的杨效春亲自带领部队一举端掉了日军在大孤堆集的据点(炮楼),并一鼓作气打掉了盘踞在杨公庙里的伪军。因杨公庙易守难攻,庙周围挖有很宽的壕沟,战斗打了一夜,最终取得了此次战斗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杨效春.原名杨世浓,山西万荣县人。运城第二师范毕业后,在万荣女子学校任教,1937年进延安抗大学习,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寿六霍及淮南地区工作,并担任重要职务。1946年任中共定(远)、凤(阳)、滁(县)、合(肥)中心县委书记,华东军区淮南支队司令员,1947年5月任华东军区江淮军区第4分区司会员。1948年任华东军区皖北军区巢湖军分区政委,同年4月任津浦路西地委书记。解放后在安徽省委担任重要职务,历任的皖北巢湖地委书记,安徽省省委委员,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省检查院检查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一小撮坏人捣乱破坏,造成淮南煤矿停产,严重影响了华东地区的生活和生产用煤。省委几次派人都未解决问题。这时,杨效春正在住院,听到消息后杨效春主动请缨,要求到淮南去。在征得省委同意后便带领几名同志连夜出发,一到淮南就深入群众进行调查了解,揭露了敌人的阴谋,很快恢复了生产。他一直在淮南坚持了二个多月,直至生产走上正常才回到医院。</p><p class="ql-block"> 如今,杨效春政委抗战时期在杨公镇打鬼子的故事在当地的大街小巷和村里仍然被老百姓广为传颂。</p><p class="ql-block"> 当你走在杨公镇的大街上,随便走访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他们大都还清晰的记得杨效春当年打鬼子的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 出杨公镇往南约三公里便是杨公镇下辖的汤王村。</p><p class="ql-block"> 汤王村因村里座古老的汤王庙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汤王庙旧址现已建成汤王小学。汤王村是红色革命村,淮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列入南北红色旅游文化休闲线路。</p> <p class="ql-block"> 如图</p> <p class="ql-block"> (汤王村)革命先烈王培吾、王影怀就出生在杨公镇汤王村。</p><p class="ql-block"> 王培吾(1906年﹣1931年)原名王报德,又名王安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1军2师政治部鄂豫皖军委政治部主任,中央六大列席代表并担任大会记录员和宣传委员。</p><p class="ql-block"> 王影怀(1902年3月﹣1928年12月)原名王三德、又名荫槐、映淮。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先后在武汉参加安徽党务干部学校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学习,1928年3月任中共寿县第一届县委书记。7月调任安徽省临委秘书,9月被捕。同年12月英勇牺牲于安庆,时年26岁。</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徐向前元帅为王影怀烈士碑题词</p> <p class="ql-block"> 汤王村往南不远处便是朱集村,在朱集中学附近双庙村境内有座安徽省文保单位李三古堆(离散古堆),它是著名的楚大鼎出土地。楚大鼎现在是安徽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第一批禁止出国展文物。</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楚大鼎(图片为网络转载)</p> <p class="ql-block"> 朱集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属长丰县管辖时期,因当地兴修水利而发现大批战国墓葬。后经省及县文物部门考察出土大批玉器、玉璜、玉壁、玉玦等数件文物,从而印证了此地丰富的蔡楚文化。</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李三孤堆</p> <p class="ql-block"> 杨公镇附近历史上庙宇很多,历经沧桑岁月,现几乎消失殆尽。唯附近有陈庙、汤王庙、双庙等地名还在使用。</p><p class="ql-block"> 其中杨公庙历史上是有庙会的,每年的正月十五逢会。逢会时各地商贩前来杨公街上做生意,善男信女前来烧香的络绎不绝。至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有庙会,后期就渐渐地消失了。希望能够恢复杨公庙会(物资交流大会)。</p><p class="ql-block"> 杨公镇作为这片古老的蔡楚故地的一部分,如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种植、水产养殖、各行各业突飞猛进,百姓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 古老而又年轻的杨公镇正张开双臂,热忱欢迎全国各地游客来此进行一次红色之旅和寻古探幽,静听瓦埠湖畔的渔歌唱晚。</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杨公镇附近的瓦埠湖日出</p> <p class="ql-block"> 感谢千纸鹤老师给予本人的写作指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