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晏殊《解厄学》16字真言

心静出功夫

<p class="ql-block">安身立命,破除一切不好的东西,就看北宋宰相晏殊的《解厄学》,也就16个字,字字真言:藏锋、隐智、戒欲、省身、求实、慎言、节情、向善。</p> <p class="ql-block">藏锋</p><p class="ql-block">锋,锐利也,容易引起对立,产生嫉妒,没有目的展露锋芒是无用,只会增加自己的消耗。孔子说,“示人以锋,群而攻之;示天以锋,天必收之;”,意思是暴露锋芒会招来是非厄运。锋,应该藏起来,用的时候才展现,出人意料,效果奇佳。简而言之,隐藏杀机(目的),要么不展现,展现就一定达成目的,一剑封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隐智</p><p class="ql-block">藏锋是人在对外时的要求,隐智则是向内。要求自己不要自视过高,自以为聪明过别人,对待别人和事物,要厚道平和,不好为人师,不卖弄,待人不刻薄,摒弃小聪明。简单说,大智若愚,做人要低调,会避免麻烦和无谓消耗(小厄),更好的保护自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戒欲</p><p class="ql-block">这点很好理解,无欲则刚嘛。欲望多了,便会被欲望裹挟,别人就会利用你的欲望,驱动你,利用你,而你往往因为欲望而蒙蔽双眼,失去分寸铤而走险,做出将来可能会后悔的决定,带来更多的厄运。当然戒欲,并非要大家完全绝欲,只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驾驭欲望,而不是被欲望驾驭。</p> <p class="ql-block">省身</p><p class="ql-block">保持警惕心,自谦,要不断复盘,审视自己的行为和认知。不断重复的反省,一定会想到如何解困厄的方法。而每一次修正,也会更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一旦知道了人生目标,这就是最高境界的“自知”,从此人生无惑,无困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求实</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实,是真实和根本,代表事物发展的底层规律。做事应基于最本真,才能走的长远,也更顺利(少困厄)。毛主席一直强调实事求是也是这道理,一切行为基于真实的基础,构建出来的事物才会稳固,可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慎言</p><p class="ql-block">少说话,说多了就会出事。有时会暴露自己的无知,这倒无伤大雅。但有时多言会暴露自己的财富,引起歹人的歹心,这叫祸从口出。也要避免好为人师,人并不是个理性的动物,你也很难通过语言去帮助修正一个人,随便干预别人的因果,大多数时候,只会获得一个白眼,一团埋怨,所以孔子才会说“智者无言”。这就是多言引起的困厄,所以慎言可解厄。</p> <p class="ql-block">节情</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情可以理解为情绪,情感,喜好,意思是个人的一些喜好,情绪不能太多。比如当官的,不能过多偏好自己的亲朋,一旦过度,就可能犯错误,最后走上不归路,比如祁同伟。又比如同情心,圣母心,慈悲心,不能泛滥,当你自身能力不够时,这些情绪因素过多,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以前看过一个救助流浪猫的女子,一两只可以理解,但成群结队就不对了,后来她因为这事家庭破裂,自己财富消散。又比如爱情,这玩意也要节制,过分宠溺,也容易失衡,最后导致结果不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向善</p><p class="ql-block">嗯,做个好人,不仅是非少,晚上还睡的香,自然身体好,没病没灾,无困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藏锋无敌,隐智保身,戒欲无缚,省身自知;慎言无祸,求实无虚。节情少悲,向善正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