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淮安市博物馆》

方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几位老人相约参观《淮安市博物馆》,这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又是全市的文物收藏、陈列和考古研究中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创建于1959年,馆藏文物丰富,分陶瓷器、玉石器、青铜器、钱币、书画等诸多门类。其中尤以1978年高庄战国墓出土的刻纹青铜器、青铜马车饰件、双囱原始瓷带盖熏炉等战国重器;2004年运河村战国墓出土的木雕鼓车;徐伯璞先生1984年捐赠的近现代名家书画为馆藏特色。现全馆占地面积13亩,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面四层。是一座现代气息和古典风韵相融合,集历史、艺术、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性、现代化的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博物馆大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楼展厅》</b></p> <p class="ql-block">△《视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高庄战国墓车舆铜饰件》(一)</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淮阴高庄墓的车舆铜饰,为迄今考古发掘所仅见,是研究古代青铜工艺史和车舆装饰史的重要实物。这批车舆铜饰以气势恢宏和器形宏大而著称,如轼饰和前聆饰之长都和车舆等宽,都是长约170余厘米的大型铜器。特别是交龙形较饰,仅一侧的曲线长度就达205厘米;其他的轸饰椅饰也是同类器物中最大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据研究,这些器物都是浑铸法所铸造,由此说明当时的青铜铸造之规模,已达到相当的水准。同时,这些舆饰又以装饰精美而著称,其纹饰之繁缚,制作工艺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纹饰是由春秋中晚期才兴起的印模法所铸造,至战国早期方传入南方等地。其精美花纹的拼合衔接十分严谨,若不是经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很难发现其拼接痕迹。这说明当时的印模工艺已相当成熟,已广泛流行与江淮等地。特别是其主题纹饰蟠螭纹,已不同于同期流行的平面蟠螭纹,其形状如羽翼翩翩,自由飞翔;又似碧海扬波,浪花飞溅,具有十分优美的韵律和动感,已完全进入浅浮雕的羽翅纹之形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高庄战国墓车舆铜饰件》(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运河村战国墓木雕鼓车》(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该车为运河村战国墓出土,是江苏省境内首次发现的战国木雕鼓车,也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的保存最好的雕刻最精美的木雕鼓车,其纹饰之精美,令人赞赏,在考古学、历史学和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运河村战国墓木雕鼓车荟萃了古代车制和青铜、漆绘多种工艺,是淮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是"南船北马"的重要实物。为展示淮安考古成果,还原馆藏国宝级文物风采,我馆对该车构件实施了技术保护与修复,并依据原貌进行复原展出,以飨观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运河村战国墓木雕鼓车》(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洪泽湖铁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在洪泽湖畔曾流传过九牛二虎一只鸡的故事,如今虎、鸡无从考证,但铁牛尚存。铁牛又叫铁犀,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铸造,作为镇水除灾之用。原有9尊、现存5尊,两尊匍伏在洪泽县蒋坝镇南的三河闸管理处门前花园内,两尊驻足在洪泽县高良涧节制闸临湖花园内,还有一尊横卧在淮阴县高地乡渡口大堤上。1982年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洪泽湖铁牛列为省级保护文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铁牛系生铁铸成,身长1.70米,宽0.75米,高0.68米,伏卧在长1.50米,宽0.83米,厚0.07米的铁板之上,与铁板联为一体,重约2250公斤。双角均残缺,胛处铸有阳文体七言,四言铭文。七言文曰:"维金克木蛟龙藏,维士制水龟蛇降,铃犀作镇奥准扬,永除昏坐报吾皇,康熙半已午日铃,监造官王国用"。四言铭文曰:"维金克水,蛟龙运藏,土能制水,永镇此邦。镇水吉祥物,康熙辛已端阳日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铁牛的铸造工艺精湛,造型生动,"魁型巨首,垂耳抱角",大有"翘首茫茫湖天,欲吞万顷波涛"之势。铁牛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在高良涧开始铸造,铸成后分置在洪泽湖大堤各险要工段,以示镇水护堤。洪泽湖铁牛的铸造对研究我国古代治水史和洪泽湖水文及大堤历史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淮安概况》</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淮安,地处淮河下游江淮平原中部,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淮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孕育了闻名遐迩的"青莲岗文化"。夏商时期,淮安为"淮夷"和"徐夷"聚住之地,商周时代其为徐文化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国。秦时,此地始置郡县。东晋时置山阳郡。隋代,人称楚州。南宋时升为淮安州,明清始为淮安,并与运河沿岸的扬州、苏州、杭州井称"四大都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历史上,淮安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她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标志所在之地。自古以来融南汇北,是南北水陆交通的咽喉,为历来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她扼淮牵运,是唐宋时期漕运的重要通道和明清时期的漕运中枢;她是历史上淮北盐的集散中心,特别是明清的盐榷重关;她地处黄、淮、运交汇之处,是历史上黄淮治理的关键和明清两代河务总督的驻节之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历史上的淮安,屡受战争、水患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经济上几度繁荣,几度衰落。但其文化发展始终刚柔并济,亘古绵延,遂成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人文荟萃之所,英杰辈出之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本展览将引导观众一起走入历史的淮安,去感受她那昔日的繁华与辉煌,曲折与沧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p> <p class="ql-block">说明:本文主要的文字资料摘自博物馆展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策化:张荣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指导:马伯良、孙炎、刘亚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摄影:方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编辑:方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