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 悟人生,温州孔庙分享

温州孔庙(文创)

<p class="ql-block">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p><p class="ql-block">●《论语译注》: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p><p class="ql-block">●《论语新解》:先生说:“只传述旧章,不创始制作,对于古人,信而好之,把我私比老彭吧!”</p><p class="ql-block">●《论语今读》:孔子说:“阐述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有人拿我和老彭相比。”</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比于我老彭:把自己比作老彭。我,表示亲近。</p><p class="ql-block">老彭,指殷商时期的彭咸。《大戴礼记》中将他描述为“善于述道以行政”的贤大夫。东汉经学家包咸也说“老彭,殷贤大夫,好述古事”,这与夫子的“信而好古”如出一辙。</p><p class="ql-block">孔子说:“阐述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p><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述而不作,是说对古代的典籍要科学的详尽的阐述而不随意的发挥,尤其是胡乱的阐述。信而好古,是说诚信而喜好古籍。诚信并且喜好,是正确对待古代典籍的正确态度,也是科学的阐述而不随意发挥的保证,更是严谨的治学态度的表现。</p><p class="ql-block">孔子一生为中国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遗产,被孟子称之为“金声玉振”的集大成者。一句谦虚的“述而不作”,显然不足以表达他的丰功伟绩。《礼记·中庸》里说“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说孔子遵循尧舜之道,效法文武之制,这是他“信而好古”的明证。孔子相信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道理。《八佾· 第三》篇里,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周代的礼乐制度借鉴了夏、商两代,才有了今天的繁盛局面。与此同时,孔子的忧虑也显而易见,自平王东迁后,王室衰微,礼乐不兴,各诸侯忙于征战杀伐,致使西周时存有的大量文献典籍,也在连年战乱中丧失殆尽。他不无痛心地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夏代的礼仪,我大概能够说出,但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为证明;殷商的礼仪,我大概能够说出,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为证明。”又说:“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是由于两个诸侯国现存文献不足的缘故啊,如果文献充足,那么我就能讲得清楚。可见,孔子已经迫切感受到古代典籍的缺失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断层问题,强烈的使命感让他将抢救及整理古代文献作为终身的使命。他更希望通过自己和弟子们的努力,使得天下重回礼乐文明的秩序中来。其中最大的成就,是他晚年归鲁之后,依据自己多年的心血,重新修订六书。即删《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修《春秋》。朱子说:“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故其自言如此。”但李泽厚说:“任何‘述’中都有‘作’,孔子以‘仁’解‘礼’,便是‘作’。实际上孔子是‘述而又作’。‘述’者‘礼’也;‘作’者‘仁’也。‘作’是为了‘述’,结果却超出了‘述’。”(《论语今读》) 这说的恐怕才是事实。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虽然在继承古典方面有很大功劳,但其中当然也有自己的创造,如“仁”的概念的提出等,故不能说他光是“述而不作”。孔子自己这样讲,是有谦虚的因素。孔子在“述”的同时,已经对到那时为止的中国文化做了很大的整理与改造,主要是把迷信鬼神崇拜上帝的夏商文化改造成为重人文重理性的周文化。这个改造,始自文王、周公,到孔子手上才成为一个完整自洽的意义系统。</p> <p class="ql-block">“信而好古”其实也一样,既是孔子的自述,也是孔子的自谦。孔子曾说:“吾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吾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礼记·礼运》)《坤乾》即《归藏》,“三易”之一种。可见当时上古文献非常缺乏,而以口传资料为多,很难采信,所谓“皆传先王之旧”云云,当是“托古改制”之烟幕。康有为说:“吾中国号称古名国,文明最先矣,然‘六经’以前无书可记。夏、殷无征,周籍已去,共和以前不可年识,秦、汉以后乃得详记。”“合比考之,三代文明皆借孔子发扬之,实则茫昧也。”(《孔子托古改制考》卷一)孔子当时无位,生于乱世而欲立万世之法,“托古改制”乃是合乎情理的行为,这也是历朝历代改革所经常采取的政治策略,如西方文艺复兴亦如此。孔子并非一味复古, 我们不妨说孔子是以复古为革新。以复古为革新,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好多次,都是把自己的理想假托为“古”,这样复古的结果就是创新了。</p><p class="ql-block">因此,不能说孔子“食古不化”,不能推陈出新,不能原创创新,而是孔子是前人思想之大成之人,前人优秀的思想认知,经过时间的检验,很靠谱,孔子认为根本不必再用所谓“自己的语言”去“原创”个什么理论或言论。把人类思维的精华,思考的结晶梳理清晰,学明白,并能传承下去,就已经是大功一件。随意发挥,是现代人的通病,是对古代典籍原意的歪曲和曲解。这是不严肃的态度,也是不科学的态度。没有对比就没有衬托,从古至今,不少人都这样——前人成果不学,非要标新立异,号称革新创新,其实还真不是孔子提到的“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的那类好学生。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于我老彭”等对应到当下某些人身上,那就是“作而不述”,为求名利,只管“创新”,实在技穷,数典忘祖也是一条出路。回头想想,孔子能说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于我老彭”,其内心平静到了什么样程度,可谓真正达到了波澜不惊。</p><p class="ql-block">做人做事,不要习惯于标新立异,这并不是提倡保守的意思,而是说,标新立异也需要有基础。没有基础的标新,空中楼阁的概率大一些。</p><p class="ql-block">对于为人而言,谦虚真的太难,也太重要,常思己过不谈人非,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谦虚,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能通过别人让自己进步,在这样的基础上标新,是恰当合适的。否则,容易站着说话不腰疼,哗众取众,自讨没趣。</p> <p class="ql-block">科学的发展,无不是在先人的基础上获得进步的,没有牛顿,苹果砸的人再多,不过是多了一些抱怨,没有爱因斯坦,谁又能知道宇宙的奥秘,如果所有的科学家,都要自立门户,那么,学科的产生和进步,一定是空谈。碰壁的概率和弯道,一定太多了。正是因为,实事求是、尊重前辈,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才有了今天的发展。这就是尊重的意义,也是尊重的价值。</p><p class="ql-block">不管人类的历史,有多久,能够被大家记住的人,都是超于凡人的人,好坏不平说,但绝对是精髓。我们如果连这样的精华都不愿意品味、吸收,我们又应该找谁进步,如果天下人皆不如我,那你又是何方神圣?</p><p class="ql-block">只是这一念之间,注定了你凡人之身,就像孔子说,述而不作,这话如果从我们的嘴里说出来,恐怕意思就真的变了,所以,谦虚不是嘴上的功夫,而是内心的敬重。超凡才能脱俗,否则不过是超俗罢了。</p><p class="ql-block">我也不明白,为何如此多人都称自己“原创”这个、“创新”那个的。我只知道,孔子这个开创了N个世代的圣贤先师,也只是说自己不过就是个“编辑”。</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起在《论语》的智慧引导下,走向更美好的生活。原创 当下的事放下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