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曲星”庙纪行

明月如洗

<p class="ql-block">  四川梓潼七曲山麓有闻名天下的文昌帝庙。说“文昌帝庙”多数人或许不熟,但提若提说“文曲星”——就是那个主管天下读书人“科举”事宜的神祗,恐怕就少有人陌生的了。</p><p class="ql-block"> 梓潼文昌大庙号称文昌帝君“祖庭”、“帝乡”,这在《史记·天官书》中便有记载;《明史》来得更加直接,称文昌帝君为“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云云。一番游历下来,不难发现,其实文昌大庙分为“福、禄、财(供奉武财神关羽塑像)、寿(文昌帝君是“瘟神”的化身,主管人间疾患)、泰(供奉文昌帝君坐骑,主管出行平安)”五大部分,洋洋大观,殊所罕见。只是因为这种星人神三合一的特殊敬仰使文昌帝君几乎成了和孔子并驾齐驱的中华民族文化大神,因而更多地被人们当作“魁星点斗、求学祈愿”的神灵来膜拜罢了。</p><p class="ql-block"> 据说 “自古文章无凭据,但凭魁星一点斗”,时下莘莘学子也有信奉这个的,现今的香火更盛。</p><p class="ql-block"> 此次游历梓潼文昌帝君庙,弄清楚了几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一、文昌帝君姓张名亚子,本是梓潼帝君。据考,张亚子确有其人,本是蜀人张育与亚子两位人物合并而成的神灵。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蜀人在梓潼郡七曲山建张育祠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当时,梓潼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后人遂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张亚子”便成为梓潼神灵;后升为天上星神。</p><p class="ql-block"> 二、文昌帝君汉以前权力很大,“司命、司文、司禄”,后来才慢慢演进为“专司文人禄位、且颇为灵异”的文化神灵。</p><p class="ql-block"> 三、“魁星”是文昌帝君的化身,“魁星”,在北斗七星中的位置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天枢星);另一种说法认为是第四颗星。正好居中,见附图。</p><p class="ql-block"> 四、中国道教及民间信仰认为“魁星”是文昌帝君的化身(民俗有“文曲星下凡”之说与之印证),主管儒士学子的文运。</p><p class="ql-block"> 五、文昌帝君现象很好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那种“星人相通、人神相通、星神相通”的文化特点。</p> <p class="ql-block">  梓潼文昌帝君庙的匾额大多是赞颂文昌帝君的,值得把玩欣赏!</p> <p class="ql-block">  因了“文昌帝君”大名,七曲山开发了国家森林公园,有纯古柏林,据资料记载,其占地千余亩,共两万余株;系先秦、两汉及三国时所植,尤因依傍文昌帝君庙而得以保全。因时间紧张,只登高远眺,古柏森森,目视之枝干虬劲,剑拔弩张,耳闻之林冠翻波,绿涛盈臆,恍然懂得“六一居士”醉翁之真谛了。虽有养生步道,未能徜徉其间,大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