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砥砺学涯

气自华

<p class="ql-block">昵称:气自华</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636274</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9 年 2 月,我怀揣着期待与兴奋,首次踏上了美国新大陆,落脚于德克萨斯休斯顿,与在此留学的老公相会。那时,我的目标简单而纯粹,就是夫妻团聚,共享幸福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现实却迅速给了我们一记当头棒喝。生活的挑战接踵而至,经济的困难如影随形。老公仍在休斯顿大学读书,为了维持生计,我不得不走进餐馆,开始了端盘子打工的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段时光,有快乐,也有痛苦。在餐馆的忙碌中,我结识了一些善良的朋友,他们的陪伴让我感到温暖,尤其是台湾餐馆老板娘琳达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但每天的劳累和服务生这份乏味没技术含量的体力工作令我颇为沮丧,还时不地要忍受来自老板的吆喝和斥责,跟国内大学毕业后在石油公司做日语翻译被尊重温柔以待的工作有天壤之别,毫无成就感,心里落差巨大,把它只是当成暂时维持生活的缓兵之计。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餐馆端盘子并非我的长久之计,它没有出路,无法让我在那个社会中立足,必须要有一技傍身才活得有底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困境中,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当时,护士和会计这两个专业在当地极为抢手,学出来肯定能找到工作。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了护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回炉再造,在26岁的青春时光,人生的十字路口转个向,朝着成为一名专业护士的目标迈进。这个决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虽然道路崎岖,但我从未后悔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改变为我打开了另一扇大门,体味欣赏了丰富多彩的浮世三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时方才初至美国,丝毫未曾察觉到老公仅以区区 400 美元勉力支撑家庭的辛酸,满心挂念的唯有上学一事。老公劝我先在餐馆打几年工,等他毕业有了稳定工作后我再向学,我当时认为已经26岁了,半工半读挣学费上学,全然不知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无着落呢。两人看法相背,争吵得极为激烈,我更是又哭又闹,实在无法明白为何不能尽早上学,软磨硬泡后老公实在被我闹腾得受不了了,同意我半工半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时我必须支付高昂的留学生学费,竟比美国本地人高出三倍之多,当时的艰难处境便也不言而喻了。心中不由得泛起阵阵委屈与酸楚,心理落差可谓极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外,还面临着语言的困难,在国内我是吉林大学日语专业毕业,工作对口,原本踌躇满志,然而到了美国落地后才惊觉日语根本毫无用武之地,等于是个毫无专业技能的素人了。而自己的英语又很差劲,在大学作为二外学的几乎是哑巴英语,当初想上学报名时,连跟社区大学的老师沟通都难以做到。第一次去学校打听报名事宜和护士专业具体要求时傻眼了,根本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气绥地回了家。老公第二天拉着我再次回去打听,轻松地把入学要求搞明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有两条不同的学护士之路摆在我面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条是四年制的大学,另一条则是社区大学开办的两年制护士学校。四年制的大学无疑能提供更全面、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教育,但穷兮兮的我经济条件无法选择这条道路,只能到社区大学办的护士学校学习两年,相当于大专学位,只要能毕业考上注册护士就能找工作养家糊口,当时想法就是先能生存最重要,学海无涯,以后条件好了想深造必有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想进入护校前,未曾预料到竟有诸多预备课程等待我去学习。包括三门心理学、一门社会学、一门英语阅读、两门英文作文,这些看似与护理专业不直接相关的课程,却都是进入护士学校的必要准备。这几门课我用了一年学完,三个学期包括暑期课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还需提供一份高中毕业考试证明,国内大学毕业证要公证来不及,只能入乡随俗,亲自参试拿证。这无疑给我的入学之路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挑战。赶紧到图书馆借来两门复习书用了两周时间紧锣密鼓地啃熟,报名考试,顺利拿到高中毕业证,证明下我是有学习能力的人,才有资格申请进护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些预备课程的学习为我未来的护理职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必须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这些课程的学习中。在这一年里,可谓日夜兼程,努力攻克每一门课程。无论是复杂的心理学理论,还是广泛的社会学知识,我都用心去理解和掌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于英语阅读和作文,更是下了一番苦功,词汇量小就每天看Houston Chronicle报,选一篇精读,选一遍泛读,用二把刀英语写日记,写生活感悟,日常吃喝拉撒,那文章很幼稚可笑,硬着头皮去找老师修改指导,认识要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英语水平,才能在真正进入护校时应付课业。说起容易,英语写作课拿个及格太难了,那时连作拿A梦的勇气都没有。为写一篇像样达标的作文绞尽脑汁,我把这过程跟女人怀孕生孩子比拟,前期孕育素材理出大纲,反反复复思考从那说起,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构思,往往拖延到交作业的前一天我才能定下最后一稿落笔成章,过程堪比生产前的阵痛,写作文是我最痛恨的一门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也尝到了美式教学的红利,曾经在吉大读书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内教育体系中成绩评定的特点。当时我对美国学校的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中国的大学,成绩往往取决于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表现。一旦这两次考试搞砸了,就没有太多挽回的余地。相比之下,美国学校的考试方式则有所不同。他们通常在学习几个章节后就会进行一次考试,学生们似乎总是处于考试的状态中。 这种频繁的考试方式有其独特的优点。由于知识掌握得还很新鲜,我们的记忆力也处于较为良好的状态。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考试采用的是multiple choice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特别是在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中。只要我对书本内容记得清楚,功底扎实,通常都能够选对答案。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很快地适应了这种方式,并形成了有效的学习考试方法——笨鸟先飞,三遍原则。我会在老师讲课前把章节先行读一篇预习了解内容,讲课时专注听讲记好笔记,课后读第二篇增强记忆,考试前再精读一遍,这要花费很大工夫,挑灯夜读是常态,但好处是内容掌握熟练,答卷时再用排除法选答,效果奇佳,屡试不爽,除作文外,所有课程门门是A,信心大增,暗忖进到护校学习也是小菜一碟,生出了些许小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终于成功地搞定了所有的预备课程,并于1992年夏季顺利地进入了Houston Community college(HCC)二年制 护士 program。</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护校学习为我开启了全新的领域, 当年我们这个 program 招收了 46 名学生,两年后仅有 32 人成功毕业。同学中有家庭主妇,有私立医院的助理,有孩子爸爸,还有公司秘书......, 也有越南、印度、墨西哥、萨尔瓦多和非洲纳基利亚裔外国人,大部分同学是白人女生。大家都期望通过这个职业选择,为人生带来改变。课业紧张繁重,一多半人是半工半读,白天上班晚上来上课,中途陆续有人跟不上节奏挂科放弃,最可惜的是一对纳基利亚夫妇竞因为一门简单的医药计量计算课没能通过离开了program, 那种二元一次方程多容易啊,他们就硬是搞不懂,那天看着夫妻两眼泪光闪闪地离开教室的背影,我都替他们心酸,走了一半的路堵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替别人伤感后也轮到自已要面对的困难——演讲恐惧症,最打怵的是在同学面演讲。每门课都有到教室前面面对老师和同学汇报课题的部分,或是读文章,或是借助板报、电脑投影到黑板介绍。通常是分几小组,老师安排学生组合,也有同学间相互选择,最后按小组打分,我的英语讲得很烂,第一学期时仿佛是烫手山芋没几人爱跟我结伴,大家通常会把讲话结结巴巴不灵光跟学习理解能力划等号,认为我贡献不了多少分会拖大家后腿,最后是老师硬把我塞进一个组,很是尴尬,初时我是大家眼里的差等生,我座位后面一位叫梅兰妮的女同学就直白地跟我讲“Julia, 凭你这样的英语水平是怎么进入这个学校的,Are You sure you can survive this program?" 那时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她,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学出个名堂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真正改变大家的固有印象发生在第二学期,老师改变方式不按小组了,个人形式自选题目,只要跟医学、疾病、护理沾边的话题都可以选,每人单独汇报,生动有趣,引起大家共呜的报告会拿A。我选择了介绍南丁格尔,力求出彩。到社区中心图书馆借了多本南丁格尔和医疗护理发展史相关书籍,选出多副画像图片,让老公帮我做了个PPT, 事先写好文案,在家背诵的滚瓜烂熟以掩盖我口语上的缺欠,提及了南丁格尔之前那个时代启用犯罪分子和妓女娼妇护理病患的历史,邋遢、丑陋、肥胖又无知的女性医护形象和经南丁格尔努力经营付出成就出知性、高雅、仁爱的“提灯天使”护士形象作对比展示给同学,进而介绍了这位白衣天使的生平和贡献。才华横溢、娇滴滴的上流社会贵族小姐如何一步步成为英国近代护理学和护理教育的先驱,妇女护理职业的创始人。她在克里米亚战争时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在战地医院服务,竭尽全力历经苦难把伤病员的死亡率下降到2%的奇迹。我在汇报时尽量装着镇静,用活泼开朗的语气反复提及“the lady with a lamp" (提灯天使), 不仅照亮了自已,也照亮了病人,更是照亮了整个医护专业。望向同学们感兴趣的表情和老师频频点头鼓励,讲着讲着我发现讲话不发颤了,双脚不发抖了,手上也不冒汗了,我战胜了自已的演讲恐惧症,开心地收获了个A。</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那时起小组结伴再也不愁了,成了“香饽饽”了。与几个合得来的同学结为了长期学习伙伴,考试前我们到某个同学家或学校图书室一起复习,互相督促,不让任何人掉队,直到毕业。那时由于是半工半读的多,考试可以根据自已的日程分几天考,同学们让我先去考,我尽最大能力默背考题,出来后给这几位学伴“透题”,五十道题大概能记住四十几个,还好守住了秘密,否则......,不敢想了。那是一段温馨的学习记忆。我也结交了一位叫Maria的一生至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之后又在医院实践过程中战胜注射恐惧,面对死人恐惧和晕血症,一关一关地过,不断地面对挑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两年在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求知,老师专业又负责,同学们也都不错,唯一的不快记忆是被白人女同学梅兰妮的霸凌和歧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是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经历了诸多挑战,尽管困难重重,但我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已经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课堂上给我颁发了一个优秀奖杯是一个陶瓷阿拉丁神灯。没想到一下课,梅兰妮就把我叫到了她座位旁说要找我谈谈,接下来的话震惊了我“Julia, you know what, even though you got a prize but you are still a Chinese!" ( 你知道吗?虽然你拿了个奖,但你终究不过是个中国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我实在难以理解这位女同学的行为,语言上跟不上劲儿,只说了一句。“what do you mean?" (你什么意思)她扭头不回答我,那一刻我看到了她脸上闪过的不屑表情,心里像吃了个苍蝇似的恶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为就在她说那句话的三个月前,我们同学一起还一同去了她家,专门为她举办了一个 baby shower。那是在她小孩出生前,大家为她举办的一个欢乐派对,我还带着给她未出生小孩玩的礼物前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清晰地记得,精心挑选了一个挂在摇篮上的转转音乐盒,花费了二十多美元。那个玩具承载着我对新生命的祝福和对她的友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她却以那般蔑视的口吻对我说出那样的话,这让我感到困惑和受伤。我无法理解她为何会突然改变对我的态度,难道之前的友好都是虚假的吗?那一刻,心中真是五味杂陈,原本美好的回忆与那一刻的伤害交织在一起,让我对同学情谊产生了怀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我深知,不能让这件事打击到我的信心。要抓紧学好语言,把成绩搞好,用实力证明作为中国人的我不比她差,用成绩来碾压她的嚣张跋扈气焰更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时也后知后觉,只跟同学抱怨了几句没有报告给学校,这样明显带有种族歧视的言语一旦被追究上纲上线,她定会被踢出校门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4年夏,经过两年的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拿到了护理大专文凭并顺利考取注册护士执照。同年9月,在休斯敦Forum at Memorial养老院找到了一份称心工作,实现了梦想第一步。才有了后来几年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获取机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回首那段在休斯顿的日子,我感慨万分。它让我明白了生活的不易,要作出一些牺牲,我最难的是把该陪伴四岁女儿成长的那两年机会牺牲掉了,也让我懂得了努力和选择的重要性。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成长的磨砺,而每一个挑战都是迈向成功的阶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相信,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人生的价值,回顾青春求学路可谓无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