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小镇春秋8)

黄美德

<p class="ql-block">  培基祖父黄香廷为南涧团绅,父亲毓琛为社会贤达。在旧中国,两者都承载着维护社会治安和协助政府做好社会公益事业。抗战胜利前夕,办南涧简师的发起人,黄香廷是其中之一。那时经费自筹,不够部分,绅士带头募捐。教师的薪资以谷代薪,像东大那样的教师,年薪500斤稻谷。简师的教室利用老城隍庙,新城隍庙由毓琛重修建。就是南涧的“观音阁”(水池的名字)也是毓琛一手建成。1942年,培基叔毓琨经昆明多年历练后返乡,1944通过竞选成为定边镇镇长。如此一来,黄家宅邸时常人来人往。有商讨事务的,有登门造访的。这时候,长者会教培基如何称呼,然后,培基从大人手中接过茶,恭恭敬敬奉上,令来家的客人感概不已连声称赞:“孺子可教也!”</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不觉六年过去,培基小学毕业了,他考进蒙化中学。这是1943年,培基时年13岁。</p><p class="ql-block"> 考取中学是人生的一大喜事 ,亲朋好友来祝贺了。可是不知道培基到哪里去了?毓琛焦急的探望。就在这时,巷道里传来稚气的歌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哪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随着歌声 ,丁字路口出现培基的身影。同培基在一起的还有他的几个同学,他们同时考取蒙化中学。</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你们这是去哪里了?”</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们去听抗日故事。”1943年,中国远征军新39师116团驻扎南涧。</p><p class="ql-block"> 蒙化中学。星期天午后培基捧着书本在“中国池塘”边背书。这时的“中国池塘”像片叶子。培基沿着池边徜徉徘徊,默默背诵着课文。这时的培基,因其品学兼优成为老师的得意门生。夕阳的余晖照在身上,他的心暖洋洋的。就在这时,有个年轻教师迎面而来,挨近了,笑微微地说:“黄培基同学,你好!”老师操着北方口音,说罢走了。学校教师里,有不少老师是西南联大学生,这个老师是其中之一。望着老师离去的背影,培基心里有点纳闷,他既不是我的班主任也不是我的任课老师,他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培基还不知道,作为地方实力派亲属,他是争取和发展对象。</p><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陈云在《改造大后方秘密党的工作》一文中指出:“在一定条件之下,上层活动有决定意义。如果上层不动,则下层难动。上层的推动往往是下层工作开展的便利条件。”“对许多大小上层人士和地方实力派,地下党通过他们受革命影响的子女亲友,配合进行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使其逐步靠拢中国共产党,共同对付国民党反动派的欺压和歧视,从而掌握统战人士、民族上层的武装。”</p><p class="ql-block"> 建立农村据点,应以中学为重点,周恩来十分重视中学教员的作用,他在一次讲话中说:中学教员是党在青年运动中的骨干,青年在中学时代能受到科学的、正派的、进步的教育,就是将来接近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他还说:“一个教员每个学期教50个学生,两年之后就是200多人。假使我党有500个教师在大后方工作,就可以团结10万青年,这个数目是何等惊人啊!”几年来,从昆明分配到各中、小城镇中建立农村工作据点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最有效的渠道就是到学校工作,以教书为立足点展开工作。</p><p class="ql-block"> 蒙化县地初滇西中部, 东接弥渡,南界景东、云县;西界凤庆、昌宁、漾濞三县;北接滇西重镇下关,靠近滇缅公路。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所重视。</p><p class="ql-block"> 为了使派到蒙中的革命者取得合法的身份的身份 必须改组被反动势力所控制到蒙化中学 。改组蒙化中学的工作 ,由西南联大中共第一支部的成员季洪凯主持,通过西南联大“民青”负责人徐克权(蒙化人)实施。决定由云南大学“新联”成员张瑄出任校长,通过蒙化旅昆同乡会、同学会联名向云南省教育厅和蒙化县府提出请求,撤换现任蒙中校长,推荐由张瑄接替。通过对省县两级的斗争,蒙化县长接受了推荐,任命张瑄为校长。</p><p class="ql-block"> 8月 民青组织派成员佘世广、杨坤犬、张治公、张家炽、潘泳琛等五人随张瑄到蒙中任教。佘世光任教导主任。随后,由组织派往剑川县工作的民青成员陈鈱远、何东昌、李重焕来到蒙中,加强地下工作。随张瑄到蒙中的还有许勉群、徐君实和殷学智等。这批革命教师到校后,在教好书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革命工作,用革命的思想去教育学生,影响社会,使蒙中成了革命摇篮。</p><p class="ql-block"> 在教育上他们拿的说官定课本,讲的是革命内容,在语文课本中增添衣服《石豪吏》、《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和鲁迅的《药》、《狂人日记》等,借古讽今,以激发学生对现实社会的愤慨 ,爆发出革命的火花。废除了公民、党义课,用讲故事的方式 ,介绍苏联及解放区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在教学活动中 ,反对死啃书本,提倡学以致用,如语文课后到作文中,曾出现过许多针砭时弊,向往光明的好文章。</p><p class="ql-block"> 在课余时间,以公开的读书会为掩护,组织学生阅读《怎样降到半殖民地》、《什么叫共产主义》、《大众哲学》等马列主义书籍,使学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p><p class="ql-block"> 许勉群老师利用音乐课及课余时间教唱了《民主是那样?》《你们要干什么?》,《农家苦》、《古怪歌》、《五块钱的钞票没人要》等革命进步歌曲,揭露了国民党到腐朽和假和谈真备战到阴谋,对国民党的政治腐败、金融危机进行了抨击。用歌声唤起了民众,激起了反蒋爱国热情。许老师还不辞辛劳地无偿兼任来城区三个小学的音乐教师,使革命的歌声以蒙中为起点遍及城乡。</p><p class="ql-block"> 其他教师通过讲故事,办讲座等形式去占领课余阵地。如何东昌老师开了《原子弹真相》的讲座,揭穿了原子弹威力无穷的天方夜谭,批评了唯武器论,纠正过来恐美、崇美的思想,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信心。</p><p class="ql-block"> 1945年12月,昆明爆发了“一二、一”运动,学校开展了宣传活动,表示对昆明学生运动的声援,并排演了以反内战为内容的话剧《凯旋》。</p><p class="ql-block"> 《郑伯克回忆录》:“西南联大到昆明后,一批共产党员也随之来到昆明,为了便于领导,1938年10月和11月,云南省工委青委分别在该校建立了两个平行的党支部。”</p><p class="ql-block"> 《巍山一中纪念册》:1946年初,联大北迁,陈鈱远等联大学生服从组织决定返校复学。云南省工委又通过张子斋同志派共产党员蒋致仁、王霖、寇慎三到蒙中继续开展工作,坚持了蒙化中学这一革命据点。</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培基在蒙化中学的时代背景,他在这里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启蒙教育,他的胸腔里有颗火红的心。</p><p class="ql-block"> 父亲告诉我,学校的工作做的非常到位,凡是有权有势有钱家的孩子,都被拉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假期回家 ,其父令他奉烟敬茶,他再也不是小学时代那个温良恭俭让的孩子了,他显出少年人的叛逆,对客人爱理不理的,就像客人借他西瓜还他芝麻似的。父母知道他是讨厌来客,但因为他是独生子舍不得责骂他。客人走后,他的父亲带开玩笑的说:“你的气也不必要挂在脸上嘛!”</p><p class="ql-block"> 一些年后,培基被冤死,他的母亲说:“他早就是共产党的人了。”他是分清敌我矛盾了。</p><p class="ql-block"> 1946年秋,培基初中毕业了。那时蒙化中学没有高中部 ,但蒙化人到外地求学的人非常多,蒙化人知道科学文化的重要性,蒙化人非常开化。在有适龄读书的人家,砸锅卖铁勒紧裤腰带也要供孩子读书。不过,在高中选择上,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分为两类,条件一般的选择在大理一中,条件较好的到省城昆明。培基选择了省城昆明,这不是家里多么有钱,主要是重视对他的培养。伯祖有三个儿子,只有培基一个独孙子。传承香火重男轻女,这个也不能排除。毓宝的遗腹女美权,与培基同岁,小学毕业统考拿了南区第一,连蒙化中学都没有进,进的是南涧简师。培基赴省城不负众望,考取省立龙渊中学。</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叫焦尚庆的南涧人,初中高培基一届,因家庭生活困难无学费,在南涧小学代课一年,筹够学费和培基同年考起高中。难道是家庭钱文来的不易?这个人能够排除纷扰静坐书斋,一些年后成为大学生。这个对比,便为培基引以为憾。</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省城昆明,由云南省工委领导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培基也投身其中。他是秋季入学,三个月后的12月,培基经刘华民介绍加入民主青年同盟。(《平反通知书》)这时的培基年仅十六岁,应该是读书学习的大好年华,但培基投身于学生运动。</p><p class="ql-block"> 1947年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周恩来最早把国统区以学生运动为主体的人民运动称作“第二战场”,把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运动特别是学生运动提到了同第一战场――人民解放战争相配合的战略地位,他说:“这个运动是配合自卫战争最有力的运动。”</p><p class="ql-block"> 为了响应华北学联提出的将6月2人日定为全国反内战的倡议及抗议国民党当局制造“五、二0”惨案的罪行,郑伯克与省工委委员商量后,经学联党组研究决定6月2日,全市大中学校罢课一天,举行“反飢饿、反内战、反暴行大会”。昆明市的45所大中学校万余名学生都无所畏惧,一致行动。这次运动的标语:“保证人民人身自由”,“反对任意拘捕人民”。运动持续到1947年底,也称“人权保障运动”。</p><p class="ql-block"> 《郑伯克回忆录》:这次运动后,开除了几十名进步学生。</p><p class="ql-block"> 培基就是这时被开除了。 根据《关于对黄培基案件的复查决定》:“黄培基……因从事学生运动,反对国民党当局而被开除。”</p><p class="ql-block"> 这时,距离培基赴省城昆明读书还没有一年。因为是独孙子, 家里的人也舍不得训斥他,只有他的父亲把他带到楼上,叮嘱他好好看书,安分守己。很快地,南涧人都知道培基被开除一事。到了这时,家人还撒谎,说昆明天天闹学潮,独生子在那不放心,是家里将他叫回来的。南涧在昆明读书的年轻学子十多人,为什么其他人不回来,偏偏只有他一人?</p><p class="ql-block"> 宁静的楼房哪里容得下培基躁动的心,他乌黑明亮的眼睛不时地仰望窗外。堤坝上,高大的攀枝花猩红烂漫,好像学校营火晚会的灿烂火花。他的脑海不时地出现游行示威的画卷:面对军警,他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想到这,他的心仿佛被火点燃,他再也安静不下来,他冲向楼下。</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时,培基接到组织通知到大理五台中学继续学业。</p><p class="ql-block"> 《郑伯克回忆录》:“鉴于国民党反动政府解散了云大附中、建民中学、金江中学等党员、“民青”成员比较集中的学校,这些学校地下组织的周围凝集着大批进步学生;其他学校还有一批被学校以“参加学潮”为由开除学籍、停学、退学的学生,其中有一部分党员和“民青”成员以及他们周围的大批进步学生不能解散,要利用转学、升学有组织有计划地将这些同志、学员作为种子,播洒到几乎有影响、有潜力的学校,变敌人的打算为我们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据南涧县人民政府文件落复(1985)010:黄培基1946年12月在昆明省立龙渊中学读书时,经刘华民介绍加入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因从事学生运动,反对国民党当局而被开除,后经我地下党组织介绍转入大理五台中学读书。</p><p class="ql-block"> 但是,在大理五台中学读书期间,他收到了一个共产党员老师的来信,他又一次放弃学业投身革命运动。</p><p class="ql-block"> 《南涧落发(1985)010》:黄培基……,1948年底回到南涧定边分区从事革命工作。</p><p class="ql-block"> 《南涧文史资料》第三辑《南区(今南涧县)地下革命斗争大事记》(吴新荣):1949年12月下旬,无量武工队配合民兵数百人逮捕了恶霸菜文举和唐小英,经群众大会斗争后由武工队押解密底的地下监狱。为避免敌人发现,日伏夜行,经过南涧街的时候,住在“民青”成员黄培基家大楼上。</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培基的家也是革命家庭啊!</p><p class="ql-block"> 安定小学在南涧河对岸,哪里环境幽静。傍晚时分,学校门前的空地上燃起熊熊篝火。在月光的召引下,附近的青年人聚集在这里,热血沸腾的培基击拍教唱:“月亮爬上了东山,营火燃烧在广场上,年轻的朋友快来唱歌,年轻的朋友快来舞蹈。……”</p><p class="ql-block"> 安定小学后面的阿妹山,一轮团圝的明月升上宝蓝色的夜空,皎洁的月亮映射着熊熊燃烧的火焰,也映射着培基胸腔里那颗火红的心。</p><p class="ql-block"> 《蒙化县党史选编》:1948年11月,“民青”成员黄培基由大理五台中学回到蒙化县定边镇的安定小学,任教导主任开展工作,在教师和社会青年中秘密组织了“南涧青年学习会”,进一步发展了“民青”,组织了农抗会、妇救会和建立了地下交通联络站,开展了反“三征”斗争。到1949年12月,共发展9人加入“民青”。(35页)</p><p class="ql-block"> 大伯毓宝生于1910年,投笔从戎死于四川重庆,留一遗腹女美权。</p><p class="ql-block"> 家谱记载:(二伯)原配赵氏生一子二女,子培基立伯父(毓宝)嗣于1941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