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你是否也被投资理财的各种知识洗过脑?“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感觉好像只要你理了财,你距财富自由就不远了,可以随便花、任性花。此后只要是用钱能解决的事都能搞定,之后走上人生巅峰。<div><div>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当你学习了各种知识,网上、书本、跟着大师,正着反着,各种套路、真真假假经过诸多历练实战,十八般武艺全都学了一通,然后发现财富就此远离了你。<br> 近期“中植系”当年销售人员有关退款一事再度刷屏。万亿金融帝国彻底崩塌,北京市公安局已依法对“中植系”高管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追缴涉案人员违法所得一事已启动。“中植系”无论在职还是离职的涉案人员都会被要求退回违法所得。<br> 这时有人在暗暗窃喜:反正“中植”收割的都是有钱人,估计门槛300W起步的人才有资格入坑,穷人还没资格被收割。可是抬眼望去,在目前这种大环境下,普通大众在各大银行和余额宝利率2个点的情形下,又有多少投资机会是留给我们的?还有得选吗?</div></div> 一、先说购房<br> 5年前人们常常提起:“年底不买房,一年又白忙”。人们如果赚了钱赶紧先买房,要不然明年涨价更买不起了。随着3年疫情及出生率断崖式下降,叠加经济增速乏力,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已被打破,即使北上深一线的房屋均价跌30%。<div> 2024年前2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率较去年同期腰斩。目前国家还在继续出台扶持房地产发展的各项政策,“应出尽出”,各地都在为鼓励和支持房地产助力,这种下行趋势还没到底,好多有购买意愿的人们还在观望等待。<br> 好奇怪呀!那么多的刚需人群好像一下都消失了。若干年前购房排队摇号、拖关系走门路、缴茶水费、利率上浮的情形好像还未走远,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变得也太快了!<br> 经济下行,公司降薪裁员,购买力严重缩水。房企大佬从瞩目首富到身陷囹圄,房地产从经济支柱成为经济拖累,过度膨胀的房地产正反噬着经济发展。只要人们认清房子没有金融属性、仅有居住功能时,肯定不会再趋之若鹜地争相购买。</div><div> 反观现在90后、00后面临着升学就业压力,疯狂内卷,索性躺平,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孩,悄然无声地对抗着这个世界。接盘侠没有了,大涨疯涨的可能性就更别想了。没办法,这项投资目前只能放弃。</div> 二、经商办企业<div> 目前经济结构正面临大的调整。不知你是否留意:尽管国家有小微企业各种税收优惠,尽可能想扶持企业的生存发展,但有多少中小企业经营主们从之前的招兵买马为社会解困,到四处应聘求职碰壁。<br> 再看看曾经遍布街道两旁的各种商铺从一铺难求到空闲难租,多少实体经营从线下转到线上,富人从房企大佬变为带货主播。试问这种情境下,你还敢或愿意经商办企业吗?<br></div> 三、投资股市<br> 股市就是极少数人能长期生存和游戏的主场。当然确实有人在资本市场过得风声水起,赚得盆满钵满。但这个零和博奕战场,你赚的钱就是别人亏的钱,很多就是传说中带血的筹码。如果再加上各种税费等,把他比做负博奕也无可厚非。<br> 在这种环境下大多数人不可能实现长期稳定赢利,绝大多数都当了炮灰。就说今年春节前大盘2700时,谁做梦也想不到这个位置还能千股跌停。大多数人的共识就是股灾高位才会发生,大盘已跌了3年了,都在等机会博反弹。可缅A就是这种情形,不按长理出牌,不按套路走。要说今年春节后也涨了不少,试问股民解套了吗?涨的部分你持有吗?你带走这部分利润了吗?在没有较多外来资金涌入、缺乏赚钱效应时,不可能有大的行情。<br> 现在有些能理解2023年爆炒AI时,涉及上市公司股价暴涨,某大股东赶紧声明离婚套现。尽管饱受诟病,股民颇有微辞。但依然不管不顾,落袋为安。他们太了解市场了;太清楚所持有的公司状况了。那就是高光时刻,把靠他10代人努力也赚不到的钱紧紧地握在手里。先跑为上,别无所求。<br> 今年证监会主将换任后,尽管出政策强监管,目前有逐渐好转的迹象。但股市是一个体系,是各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如果大A还是融资市场,中小投资者暂时还没赚钱效应,股民还在亏钱、那这个市场的兴起还要假以时日。<div> 四、其他方式<br> 银行理财早被打破刚兑,这时候还有人承诺收益超过3个点刚兑的,先把他拉黑屏蔽。信托违约、理财暴雷、买房烂尾,城投债、地方债无解。地产一路下行拖跨了金融圈和许许多多的产业链,有多少人生存都难以为继。当然,如果你是投资达人、高人、超人,还想着旁氏骗局、P2P、缅甸诈骗局中局,还想全身而退的,那就自求多福吧。<br> 投资路险,道阻且长!<br><br><br> 2024年4月16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