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菜夏日微笑

霸王

<p class="ql-block">花叶滇苦菜(学名:Sonchus asper (L. ) Hill)是菊科苦苣菜属植物,茎直立,高20-50厘米,侧裂片4-5对椭圆形、三角形、宽镰刀形或半圆形。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日本、喜马拉雅山等地,生长于海拔1550-3650米的山坡、林缘及水边。除此之外,许多南方省市,如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也经常能够见到花叶滇苦菜的身影,不过大多数是野生,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p> <p class="ql-block">4-5月开花。苦苣菜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嘉祐本草》之中,书中道:“苦苣,即野苣也,野生者”。苦苣菜生长速度快,生活力强,耐瘠薄,不耐盐碱,耐阴不耐旱,喜潮湿而疏松的土壤,在春耕过的的农田生长特别旺盛。苦苣菜一般采取种子繁殖的方式。苦苣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药用价值较高,可以治疗厌食,养胃,利小便,可明目,治疗血淋和痔瘘。除了药用,它也可以作为家畜饲料,它也是农区利用价值较高的良等牧草。小满时节,民间有食苦苣菜的习俗,如今,小满吃苦苣菜已经成为都市文化人的一个“尝鲜活动”。</p> <p class="ql-block">《名医别录》云:“苦菜,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阴干。”也就是说,古时候的益州山谷和路边经常能够看到苦菜的身影,这些菜在冬天也不会枯死,最好是在农历的三月三日采摘下来阴干。我们都知道《名医别录》是一本与中医学有关的书籍,那么其中记载的苦菜当然除了食用之外,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中药材。《蜀本草》也对其有过记载:“《图经》云:春花夏实,至秋复生,花而不实,经冬不凋。”这种书中认为春花夏实,经冬不落的植物,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花叶滇苦菜的叶片与花萝卜的叶片也有些相似</p><p class="ql-block">李时珍认为,苦菜也就是苦荬、苦苣菜,在春天生出苗,有着红白两种茎干。苦菜的茎干肥且中空,折断会流出白色汁液出来,叶片像花萝卜菜,开着黄色的花,就像野地里的菊花一样。一朵苦菜花就会结一丛籽,籽上还会有白色的毛毛,风一吹就随着到处飘荡,落到哪就在哪生长。</p> <p class="ql-block">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它:“苦菜,即苦荬也。家栽者呼为苦苣,实一物也。春初生苗,有赤茎、白茎二种,其茎中空而肥,折之有白汁出。叶似花萝卜菜叶,而色绿带碧,上叶抱茎,梢叶似鹤嘴,每叶分叉,撺挺如穿叶状。开黄花,如初绽野菊。一花结子一丛,如茼蒿子及鹤虱子,花罢则收敛。子上有白毛茸茸,随风飘扬,落处即生。”</p> <p class="ql-block">中医常用其来治疗肠炎,痢疾,黄疸,淋证,痔瘘,吐血,便血,崩漏等病症,如果有咽喉肿痛、痈疮肿毒或者乳腺炎的症状,用花叶滇苦菜等苦菜植物也能见效。不过关于其的食用和使用,也不是百无禁忌的。</p> <p class="ql-block">《本草经疏》中认为,对于苦苣菜属植物,“脾胃虚寒者忌之。”即指脾胃虚弱的人和寒气重的人,最好不要食用花叶滇苦菜等苦苣菜植物。《随息居饮食谱》则认为其:“不可共蜜食。”吃花叶滇苦菜等苦菜的时候,不要吃蜂蜜为好。《普济方》《东北药用植物志》《唐瑶经验方》《卫生易简方》等方录中也都记载了关于苦菜入药的药方配伍资料,是非常宝贵的苦苣菜属植物入药经验。</p> <p class="ql-block">根据研究发现,花叶滇苦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钾、钙等,能够很好的预防和治疗贫血症状,还能够起到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的作用。不过虽然花叶滇苦菜的营养价值非常高,但是由于它的味道比较苦,因此许多人并不爱它。</p> <p class="ql-block">将花叶滇苦菜控干水分之后,剁成碎末,再准备适量的瘦肉剁在一起。剁好的馅料放入必备的调味品葱姜末和生抽蚝油十香粉,跟一些食用油调匀以后,用来做包子或者包饺子,煮熟或者蒸好的成品苦味会缩减到最小,几乎吃不出来。</p> <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花叶滇苦菜作为苦菜的一种,经常被饥荒时的人们拿来果腹。它伴随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起,见证了许多的历史和过往,也一起迎来了和平又美好的今天。现如今,人们又发现了吃花叶滇苦菜的其他好处,借此来清理身体内的火气,维持人体健康。这样营养绿色的花叶滇苦菜,赶快吃起来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