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明珠映汉江

雷一声

两颗明珠映汉江<br>——鄂西北的光化县老河口和均县丹江口合并与分设的岁月<br>天下大势分分合,<br>分久必合是自然,<br>远亲不如好邻居,<br>互帮互助共向前。<br>丹江口和老河口,<br>亲如一家汉江畔,<br>共同建设新丹江,<br>大坝工地作奉献。<br> 丹江口市的地名,以前名叫均县;老河口市的地名,以前名叫光化县。<br> 丹江口和老河口是山连着山,水牵着水的两座汉江中上游璀璨的明珠。在老河口的近代历史上曾有过一段光化县和均县合并闪光的短暂灿烂的历史瞬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经国务院、湖北省政府和襄阳行署批准,先后成立了丹江县、丹江市、光化县。光化县的县委书记郑少波和县长唐治民,曾两副担子一担挑,同时担任光化、均县两地新建立的县市书记和市长,在党的领导下,老河口城乡各行各业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干部职工,奔向了热火朝天的丹江口水利水电枢纽建设工程工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在那里,为建设丹江口市水电城,积极做出了奉献。<br> 光化和均县两地人民掀起了一股热爱丹江,建设丹江的热潮。在这股建设热潮中,我的爸爸雷有山、妈妈邓文英、弟弟雷金声和我,还有我的邻居阮淑华、杨保安、朱玉兰、我的同学陈随义、宋秀英、王蕾华、沈爱玲、代学根、及和平街的杨伯、王伯、肖伯、蔡光喜等100多人,先后奔向了丹江口,建设丹江口。<br> 上世纪1965年6月22日前,丹江口的均县和老河口的光化县,同属于湖北襄阳行署管辖。(资料来自襄阳市档案馆1——2——392,1965年6月22日,“关于成立郧阳咸宁地委办事处的通知”)<br> 下面记述的是均县与光化县合并与分设的一段历史岁月缩影:<br> 丹江口水利枢纽建设过程中,均县县委、县人委在沙陀营工地城区办事处协管工作。随着工程水位逐渐上升,1960年5月20日,襄阳地委、专署批准均县县委人委机关,全部迁到丹江口新城区办公。1960年7月10日,中共湖北省委通知,将均县、光化县合并,命名为丹江县,办公地点定在光化县老河口镇。同时丹江口水利枢纽建设工地沙陀营,成立丹江市,隶属襄阳地委、专署领导。7月14日,合并后的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湖北省委有关光化和均县两县合并的精神,新任县委书记郑少波讲话,指出在丹江口水利建设枢纽工程建设形势下,两县合并的重要意义,要求大家熟悉丹江,热爱丹江,建设丹江。并结合新县情,安排部署了工农业生产。7月24日,经襄阳地委研究,报湖北省委批准,郑少波任丹江县委第一书记兼丹江市委第一书记;梁生峰任丹江县委书记处书记兼县长;张家书任丹江市委书记处书记;唐治民任丹江市市长。(之前唐治民是光化县县长)11月1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一0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均县、光化县调称为光化县。<br> 光化均县合并后,新光化县共计有18个人民公社,105个管理区,617个生产队,3748个小队,121208户,548945人,县城总面积4300平方公里,折630万亩,有耕地220、5万亩。原均县管辖区,被称为西片,并入10个人民公社,76个管理区,463个生产队,2334个生产小队,70262户,310861人。1959年粮食总产2、5亿斤,农业人口每人平均905斤;棉花产量136万斤;油料产量269万斤;生猪存栏57900;农业总产值1981、3万元,农业人均分配73、4元。1961年3月,人民公社体制调整,光化县委决定将公社改为区,西片计有9区一镇,下辖86个人民公社。同年6月,襄阳地委通知将丹江市改设为丹江镇,隶属于丹江口水利电力工程局领导。<br> 1961年11月18日至21日,光化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老河口召开。会议代表459人,实到352人,列席28人。会议听取和审议县人委会工作报告、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及财政预决算报告,并分别作了决议。会议选举唐治民为县长,刘富臣、金锡彦、李靖彬、徐化鹏为副县长。均县建制恢复后,将这次会议沿称为均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br> 1962年6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均县建制。仍隶属襄阳地委、行署管理,原辖区9区1镇。同年7月1日,均县,光化两县正式分开办公。7月,湖北省委、襄阳地委任命了中共均县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领导成员,梁生峰任县委书记,熊光轩、谢丛昭任副书记,朱守范任县长,金锡彦任副县长。……<br> 当时,丹江口水利电力枢纽工程,是全国最大的一个水电工程。鄂豫皖三省10万民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丹江口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奉献了力量。这10万人中,老河口城乡有1万干部职工工人农民,参加和支援过工程建设,他们当时不仅奋战在工地,而且他们之中有的人,为了建设美丽的现代化的水电城,一辈子都留在了丹江口。<br> 1965年6月22日,这一天后,丹江口便不属于襄阳行署管辖了,因为这一天中共湖北省委通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郧阳、咸宁两个专署,其郧阳专员公署设在郧县城关(后来往十堰市)最初的意见是郧阳专员公署管辖房县、保康、郧县、郧西、竹山、竹溪6县。8月6日决定,均县仍归郧阳,保康仍归襄阳。<br> 上面一段珍贵的历史,记述的是:光化县老河口和均县丹江口的1960年至1963年天时地利人和人事管辖、经济建设等方面变化的一个缩影。老河口和丹江口,地域的接近,政治的信仰,经济的互联,文化的相似,社会风气、环境生态的相同,总之在各个方面,老河口与丹江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br>  如今的丹江口,已成为了闻名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态文明的水利电力发电城,一个闻名中外的山清水秀环境悠美的旅游胜地,一个水域面积有1000多平方公里的茫茫水都,一个南水北调,源源不断地向郑州、石家庄、天津、北京地区提供洁净优质水的水源取水太平湖。丹江口的水,造福了北方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她的功德是无量的;她是中国水电工程建设史上一颗永远闪光的明珠!<br>由于地域的接近,老河口城乡人民曾经为建设丹江口,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做出过无私的奉献。我的父亲雷有山,从1956年起,在丹江口打工,一直干到1963年;我的妈妈打工在丹江口。在工地地质在队当保姆,为职工抱娃娃、做家务;我的弟弟雷金声,在均县丹江口建筑工上当泥瓦工,为职工们建房屋,干了一年多;就拿我来说,1963年的春节前后,我作为老河口最早外出打工的人,曾经像走西口那样,打工走进了水都丹江口,为丹江口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争分夺秒地奋斗服务了三个多月。丹江的水养育了我,我为丹江的建设流过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丹江口,就是我,就是我和我的家人的第二故乡!这段光化和均县,老河口和丹江口合并又分设的历史,不仅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老河口人永远也不会忘记!老河口人和丹江口人,同饮一江清泉水,兄弟永远心连心,坚定不移眼党走,奋斗不息向前进。<br><br> <p class="ql-block">两颖明珠映汉江:图上:是上游名扬天下的水都丹江口;下图:是汉江中游离丹江口30公里的汉水之滨的古城老河口。</p> <p class="ql-block">图片:1050平方公里的汉江丹江口水库,50平方公里,就是一个大水库,切莫说过了1000平方公里的茫茫水库!</p> <p class="ql-block">丹江口水库纪念石碑。</p> <p class="ql-block">老河口市汉江上一眼望不到边的40平方公里的梨花湖。</p> <p class="ql-block">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没建成前的均州古城图片。</p> <p class="ql-block">丹江口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成前的均县城图片:上图:古均州南大街;下图1958年,均州城房屋拆迁图片。</p> <p class="ql-block">图片:今日丹江口。</p> <p class="ql-block">图片:今日南水北调取水处的汉江丹江口。</p> <p class="ql-block">图片说明:前排左至右爱人陶静珍,妈妈邓文英,妈妈怀中抱的娃雷进军丶爸爸雷有山;后排左至右雷一声丶雷金声丶雷桂华。图片中除了妈妈抱的娃娃和妹妹雷妹雷桂华外,其他人都离开老河口,北上丹江口打过工,为丹江口水到工程建设做出过奉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