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行走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浙江丽水,处处有惊艳,时时被触动。本篇采撷几处村落之景色,与您共享。</p><p class="ql-block"> 以下照片,是以个人的偏好和视角选择性拍摄,不能以偏代全,所以,别被我忽悠了。</p> <p class="ql-block"> 有1800多年历史的丽水松阳县,四面环山,它不仅有完整的古城格局、历史建筑留存,还保留着国家认定的传统村落70余座,位居浙江第一,因此,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p><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峭壁</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上的村庄——陈家铺</b></h1> <p class="ql-block"> 在松阳,层叠的梯田,夕阳下劳作的茶农,仿佛都在诉说古村落的故事,陈家铺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去陈家铺的路崎岖难行,一个又一个的发卡弯,悬崖下的道路上随处可见的细碎落石,都在提醒我----此路危险。</p> <p class="ql-block"> 陈家铺悬于800多米的峭壁之上,三面环山,面朝深谷。 村落依山而建,上下落差200余米,是浙西南典型的悬崖式古村落。 </p> <p class="ql-block"> 陈家铺街巷完整,祠堂、香火堂、社庙等建筑一应俱全。古驿道穿村而过,曾设有驿站,有士兵驻扎。</p> <p class="ql-block"> 以鲍姓为主的村民,祖祖辈辈在这古朴宁静的云端生活,始终如一。</p> 避世迁徙寻吉地,雾罩山野有书香。 <p class="ql-block"> 从村中登高望远,颇有遗世独立天外之感。村落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云雾缭绕,可惜,我没赶上。</p> <p class="ql-block"> 然而,因为位置偏僻,山高路远,随着更多的人进城务工,村中不少房屋田地处于闲置状态,没能逃脱时代的烙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江南布达拉宫——杨家堂</b></p> <p class="ql-block"> 杨家堂村位于松阳县城东7公里,清朝顺治12年,唐代名相宋璟之后裔宋显昆迁居这里,因此有了杨家堂。</p> 走进杨家堂,迎面一棵巨大的香樟,与古村落融为一体,令人肃然起敬。 <p class="ql-block"> 虽历经沧桑,仍根繁叶茂,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精神。</p> <p class="ql-block"> 杨家堂,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这些鳞次栉比、建于乾隆年间的古建筑,和那翘首相对的马头墙。</p> 从村口放眼望去,古民居依山势而建,阶梯式层层铺开。 <p class="ql-block"> 民居高低错落,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有江南布达拉宫之称。</p> <p class="ql-block"> 村子坐东朝西,五座大山合围,据说按五龙抢珠的地形之势设计。</p> <p class="ql-block"> 村里几十栋古建筑均是泥黄色的土木结构。</p> 一条小溪自东而西环绕村落,形成玉带绕村的格局。 <p class="ql-block"> 起初,只有数间茅房,族人以卖柴、狩猎为生,生活十分艰苦。但宋氏祖辈们高瞻远瞩,重视文化教育,要求子孙“日耕夜读”。</p> 也正因此,才使这样一个小山村终于飞出了诸多的“金凤凰”。 <p class="ql-block"> 岁月的沉淀,如樟树的万千根须,深深地嵌入这片黄土之中,难分彼此。</p> <p class="ql-block"> 从村中登高望远,感慨万千,置身这山石树木的环抱中,恍若世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沉寂眷顾的村落——松庄</b></p> <p class="ql-block"> 离杨家堂不远的松庄, 隐藏在峰峦叠翠之中。是典型的高山傍水古村落,很朴素,很传统。</p> 相比杨家堂,穿村而过的溪流,成为松庄最大的看点。 潺潺溪水呈“S”形绕村而过,真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深山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比之苏杭式的江南水乡,多了一丝野性和幽独。 这样的情调,虽浪漫,却与环境格格不入。 真的很佩服他们的勇气。我说:你们好浪漫!女士说:就是脚有点冷。 <p class="ql-block"> 说这座桥火遍全网,还登上《国家地理杂志》, 你们信吗?</p> <p class="ql-block"> 从了这个角度看上去,还真的有点味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松荫溪畔的明珠——小槎村</b></p> 小槎村位于松阳县裕溪乡松荫溪畔。小槎即小木筏,顾名思义,小槎村不缺水。 明嘉靖年间,刘伯温第11代子孙刘廷爵迁居于此,是刘伯温后裔集聚地。 小槎村口原是一大片的溪滩,1995水利局兴建了裕溪电站,溪滩变“平湖”,今天的景致更美了。 我喜欢小槎村,是喜欢这里的青山绿水,这里的明净开阔。 古树蔽日,是因为有了水的滋养。 河溪交汇,山环水绕,人居环境极佳。 <p class="ql-block"> 物产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古今和谐,歌舞升平。</p> <p class="ql-block"> 油茶拾遗,临溪而居 。1千年前,当小槎村的先民种下第一株油茶树,这里就成了“裕溪油茶”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松荫溪畔鸟争鸣,轻风十里油茶香。有谁会不喜欢这山灵水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风情小镇——大港头</b></p> <p class="ql-block"> 沿着松荫溪继续东行,到与瓯江干流龙泉溪汇合处,就是大港头村,离丽水市约23公里,是丽水与福建、江西等地联系的交通咽喉。</p> 有人说这里是“千年古镇,十里画乡”。确实,大港头有着千年古镇的底蕴。 <p class="ql-block"> 大港头有天地所赐、如诗如画般的自然景观,我这次拍的仅仅是岸边即景。</p> <p class="ql-block"> 大港头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古码头和江滩,一年四季,景色各异;雾霞雨雪,姿态万千。</p> <p class="ql-block"> 潺潺涓流聚大溪,浩浩瓯水转头去。彩霞飘过啼声远,浓墨再泼生云地。</p> 大港头是画家的摇篮。 <p class="ql-block"> 薄雾不遮几帆影,斜阳撒下半江金。</p> <p class="ql-block"> 光影下的大溪堤岸,是那么生动。难怪早在唐宋时,勤劳而聪慧的乡民们就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p> 大港头是摄影爱好者的福地。 <p class="ql-block"> 尽管是人造雾,也能填补摄影爱好者镜头中的寂寞。</p> <p class="ql-block"> 靠被摄影谋生,这可是渔民们没想到的新职业。</p> <p class="ql-block"> 大港头有很多的美,正如有人诗曰:瓯江水映一村幽,野度船横客若流。古韵幽幽石巷窄,人行如在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江南古村活化石——河阳</b></p> 离开大港头往北行,穿过丽水城区进入缙云县,古村河阳就是“丽水古村行”的最后一站。 <p class="ql-block"> 公元932年,原吴越国钱武肃王掌书记朱清源兄弟为避五季之乱,定居此地,繁衍生息。因其祖籍河南信阳,故取名河阳。</p> <p class="ql-block"> 河阳古民居号称“烟灶八百、人口三千”。古建筑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堪称“江南一绝”。</p> <p class="ql-block"> 河阳有建于明清两代的十大宗族庄园式古民居建筑群和十五座古祠堂及上百栋旧第。</p> <p class="ql-block"> 有宋代古刹“福昌寺”,元代的“八士门”,明太祖朱元璋御赐的石“稀罕”。</p> “陪嫁井”、“贞节墙”、“辫子洞”等古迹,无不真实地记录着河阳的民居风俗、宗法礼教。 河阳古雕刻、古壁画、古匾额则比比皆是。 走进河阳,犹如翻开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宗祠内悬挂着三十多块老牌匾,古民居门额上的无数题刻,印证了“厅廊柱碌皆学问,街巷门墙尽文章”。 斑驳墙面难掩昔日繁盛,苍茫岁月自有人间烟火。 河阳是一个以宗族血缘为纽带聚族而居的千年活态古村落。 河阳古民居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格之高,可以想象。 历史渊远,文化底蕴深厚,“河阳剪纸”、“河阳清明祭祖”被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停下脚步,拉开时空的帷幔,轻轻触摸那干涩的陈年,能否探寻一脉千年的波动,感受魂灵觉醒的震颤。 浙江山明水秀,人文荟萃,传统古村落更是灿若星河,如同在这古老石墙缝隙里生长的胧月,不畏岁月,顽强茁壮。<div> 那山,那水,那村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