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月,春意盎然,繁花似锦;芳草茵茵,湖波荡漾。春姑娘轻轻挥舞衣袖,把无尽的生机和美丽撒向了人间。人们喜欢在四月踏青,去品尝大自然的花香。人们喜欢在四月春游,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人们喜欢在四月探亲访友,把春的气息带给亲人。</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2日,西安的一个吕姓探亲团出发了,我是吕家的女婿,也是探亲团的成员之一。我们要去武汉探望大伯的家人,整个团队15人,可谓规模不小。其中2名厅级退休干部,还配有专业摄影师,可谓规格不低。年龄最小者50有余,最大者88岁,已经坐上轮椅,可谓动静不小。下午18:30我们在小姑姑团长的带领下,热热闹闹地登上了西安开往武昌的T 248次列车。</p><p class="ql-block"> 火车飞驰一夜无话。清晨,当潮湿的空气窜进鼻孔时,我们已经来到了武昌站。已退休的厅级干部大哥及大嫂亲自前来接站。尽管我们彼此已有多年未见,大哥依然能够一一喊出大家的名字,我佩服大哥的记忆。大哥风趣幽默的问候驱散了一路的疲劳,久别重逢的喜悦点燃了家人的情绪,欢快的笑声不绝于耳。寒暄之后大哥带我们到户部巷吃特色早餐,然后就直奔江汉区福利院去看望大妈。</p><p class="ql-block"> 在去福利院的路上,我努力地回忆着大妈的面容。九二年的夏天,我和大妈见过一面。那是我来武汉开会,想借机与爱人去庐山游玩,临行前爱人打电话托大妈购买武汉至九江的船票。第二天当我和爱人一起来到位于汉口的胜利街农电局家属院时,正好碰见大妈买菜归来,她左手提菜,右手拎着五斤左右的大米。大妈说去九江的船票已经买好,是她自己排队买来的。那一刻我的心里酸酸的,因为那时大妈已经58岁,算是一个老人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大妈。</p><p class="ql-block"> 车子很快就到了福利院,福利院不大但整洁干净。由于该福利院服务细心周到,大哥特意做了一面锦旗。我们一行人打着锦旗,走进了大妈的房间。大妈斜躺在床上,她脸色红润,与我记忆中的大妈相比显得有点消瘦,这也难怪,毕竟是91岁的老人了。她看上去精神很好,脸上也没有老人斑。在护理人员的引导下,大妈还能唱歌。尽管她记忆减退,但她依然能够准确地认出自己的儿子。当她说出“儿子”的时刻,在场的所有亲们眼睛里都闪动着泪花,那是幸福!那是开心!</p><p class="ql-block"> 离开福利院回酒店休息,然后是盛大的欢迎宴会。招待亲人,大哥拿出了2006年的“过期”茅台。酒虽“过期”,却未变质,而是香味越发浓郁,口感更加醇厚。我虽是一个刚刚学会喝酒的雏鸟,却也从微醺走进了酣畅,最后竟达到了“拎壶冲”的境界。大哥劝酒出其不意,妙招连出。这是大哥的高明之处,也是领导的艺术所在!我们只能仰至,不能期及。</p><p class="ql-block"> 晚宴后,大哥安排我们观看大型沉寝式实景演出《知音号》,它是武汉市精心打造的旅游名片,再现了三十年代武汉的码头文化。登上《知音号》,仿佛走进了二三十年代的邮轮。观众不仅可以观看表演,还可以和演员互动。它不同于西安的《长恨歌》,它是沉寝式剧场的天花板。</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在大哥的安排下我们登上了湖北电视台的发射塔。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武汉三镇的分布,遥望黄鹤楼,你会充分领会“龟蛇锁大江,天堑变通途”的意境。我虽然以前来过几次武汉,但对武汉的地理观念一直模糊不清。一直错误地认为武汉长江大桥是从汉口到武昌,实际上是从汉阳到武昌。</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景象也加深了我对大武汉的理解,武汉之所以被叫做“大武汉”,是因为他拥有“大桥”、“大江”、“大湖”以及被河流分隔的武汉三镇。一座城市有了广阔的水域就会变大,在内陆城市中武汉具备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 下了电视塔,我们来到了东湖风景区,从落霞水榭码头乘船穿过湖区,到达行吟歌码头。我们是一群来自黄土高坡的旱鸭子,看见湖水喜出望外,拿着手机就是一阵猛拍。激动的我站在船尾久久不愿进仓,白居易写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此时我要把它改成“碧波荡漾东湖水,春来湖水绿如玉”!</p><p class="ql-block"> 登上码头没走几步,一片水杉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只见水杉挺拔笔直,林中草地翠嫩碧绿。藏在记忆深处的童心被眼前的景色所引爆,我们这些资深美女,白发帅哥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呼啦一声飞进了林子。激动使我们忘记了年龄,快乐使我们张开了双臂,我们像小时候一样在树林里窜来窜去,玩起了躲猫猫。随行的专业摄影师飞快地架起了照相机,记录下了我们顽皮的情景。屏幕里的我们像一群在林中飞舞的蝴蝶,由小变大,由远而近,慢慢变成仙女,最后冲出屏幕降落人间……。</p><p class="ql-block"> 游罢东湖回酒店用餐,前几次用餐我们推杯换盏,为的是渲染气氛,把我们的情绪调到最高。这次我们要安安静静拉拉家常,听一听大哥的处世之道,养生之法。所以没有喝酒,没有客套,全是肺腑之言。这一顿饭吃的时间很长,从下午的6:30一直吃到了晚上9:00多。</p><p class="ql-block"> 大哥的开场白是“吕家是一个有素养的家庭,每一个人都要摆正自己在家中的位置,这次有几位弟妹来武汉没有给我打招呼,致使我无法接站,显然是不把我这个大哥放在眼里。”这种善意的批评拉近了彼此,开启了家庭温馨的交流。</p><p class="ql-block"> 大哥说:“小时候我爸对我要求很严,甚至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就连我鞋子摆放的位置都有规定,放错一次尚可,如若再错鞋子就会被扔出户外,这可能是受遗传或家风的影响”。听到此处,我忽然想起岳父曾经说过他的爷爷在民国时期是督学,督学的职责就是抓教育。这可能是大伯高标准严要求的根源。</p><p class="ql-block"> 大哥受大伯的影响一生要强,学生时期他一路是班长,知青时期是大队干部。在论成分的年代里,从未谋面的爷爷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要不他就是一名解放军。爷爷改变了他的人生取向,并没有影响他的成长。参加工作后他依靠自己的拼搏努力,从普通职员作做到了本系统的最高领导。</p><p class="ql-block"> 大哥还给我们讲述了他为自己挑选女婿的经过。听来像故事,细品很有味儿。后来的发展证明大哥慧眼识珠,日今的女婿已经是副厅级高管。</p><p class="ql-block"> 现在大哥退休了,他学会了葫芦丝、电吹管等多种乐器的演奏。他能熟练的演奏上百首曲子,可惜晚上没有带乐器,否则我们还能一饱耳福,开拓认知。</p><p class="ql-block"> 席间大哥还询问了我们每个家庭的生活状况,对我们各自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我从谈话中感到大哥虽然身在武汉,但对西安的情况并不陌生,些许的小事他也知道。大哥就是大哥,不服不行!</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想继续聆听大哥的讲座,无奈酒店要打烊,我们只好约定2025年春节,大哥来西安继续演讲。</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踏进吕家大院多年的外来户,自认已是半个吕家人。今天我才发现,我只揭开了吕家面纱的一角,吕家有无数的珍藏等待我们去发掘。</p><p class="ql-block"> 为了做好这次接待,大哥、大嫂多次踩点,反复推算流程时间。在时间日程安排上真正做到了卡尺等寸,严丝合缝。在活动项目安排上做到了松紧有度,有张有驰。在职期间大哥是一个宏观管理者,我没想到他的微观操作也做得如此精细。他不仅为我们打印了日程清单,还对清单内容做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大哥已是奔7的人了,对事还是如此认真,可想当年他对待工作应该是多么的敬业!大哥就是大哥,不敬不行!</p><p class="ql-block"> 夏兰,小曹也为这次接待做了大量工作。对此,我们西安的家人十分感激,我们期待着大哥一家来西安聚会,祝愿武汉的家人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 20240416于武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