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老邻居聚会

酒心巧克力

<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5日筹备了半个多月的杨广才弄和府桥弄的老邻居聚会终于在浙江赞成宾馆举办了。</p><p class="ql-block"> 本人严格来说不是杨广才弄和府桥弄的邻居,只是那年家里的房子大修时在父亲的老朋友位于杨广才弄的家里寄居了一段时间,这次承蒙父亲老朋友的儿子水龙兄邀约,参加了他们老邻居的聚会。</p><p class="ql-block"> 府桥弄和杨广才弄只有以前住了格巴里的人才晓得在啥地方。其实府桥就是中河上的一座桥,位于柴垛桥南边,再往南是铁佛寺桥。杨广才弄和府桥弄正好形成一个7字,一头在府桥桥西,一头穿出就是扇子巷。这是一条逼窄的小弄堂,小到最窄的地方两个人错身而过都不容易。至于为啥叫杨广才弄,和隋炀帝杨广有没关联我啊不清楚。隋炀帝建京杭大运河为了来江南,或许真的与隋炀帝杨广有啥牵连也说不定,擅长野史的完全可以发挥发挥编出一段佳话来,不过不管是不是能攀上点什么,它确实在南宋的皇城根旁边。只是太小了,小到中河改造后就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了,现在已经找不到它的一点印记,完全的融入到中河边上的绿化带里了,只存在曾经这些老邻居的记忆里,或许再过N多年没人会记得这里曾经有这么一条逼窄的小弄堂,弄堂里曾经生活着这么一批亲如兄弟姐妹的邻居。小时光从杭州话的谐音叫的是洋官才弄,或许期望着这里的居民能有升官发财的吧?还是做美篇柴垛桥延伸的记忆写到洋官才弄,我初中班的班主任赵老师帮我纠正的。</p><p class="ql-block"> 杨广才弄本来有两位我初中年级的同学,还有住在7字一只角的杨广才弄口第一家的曾姓校友是熟悉的,不过今天他们都没来。所以我唯二认得的只有我父亲老朋友的儿女水龙水娟两兄妹,水娟妹子还是我一个公司的同事,只是不在一个分公司,我是公交一公司,她是公交电车公司的。不过我还没退休时公交电车公司和一公司修理车间合并成立了公交城西修理分公司。</p><p class="ql-block"> 有点扯远了,还是来说老邻居聚会吧。</p><p class="ql-block"> 杨广才弄、府桥弄各有一个群。杨广才弄邻居群是魏国祥发起建立至今已5年,每年组织一次聚会。府桥弄由阿香发起建群,不定期组织聚会。这次是府桥弄兔儿(陆家小女)提出趁四月从美国回杭办事(她们姐妹有三家)与府桥、杨广才弄老邻居一起聚聚,得到两群主支持召集,并又请老邻居在赞成宾馆工作的水英安排聚会。今天一共到了四十多位邻居,坐了四桌,济济一堂。</p> <p class="ql-block">集体照就能看出到了多少邻居</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老邻居就跟兄弟姐妹一样,现在住楼房,独门独户有的住了几年都还互相不认得。不晓得以后还有没有这样融洽的邻里关系了?</p> <p class="ql-block">  在赞成宾馆工作的老邻居水英,聚会场地安排都是她一手落的。不管同学群邻居群总要有几个热心人操办的。这次的照片大部分都是童永森邻居拍摄提供的。真的要好好感谢T们的付出,没有T们的辛勤付出,也就没有了我这一篇美篇了。在此再次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  老邻居能一起聚的都不年轻了,因为城市建设,房屋拆迁大家都各奔东西了。但是几十年从小一起大起来的老邻居真的不会忘记。那个时候串门是家常便饭,很多伢儿碰到邻居家吃饭了,大人叫一声还会在邻居家一起吃饭。平时这个墙门穿进那个墙门穿出,有的墙门都是互通的。</p> <p class="ql-block">  熟悉的面孔,多了几许白发,相聚总是开心的,愿这份开心能继续延续下去,多延续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还有多少人?</p> <p class="ql-block">我和水龙兄</p> <p class="ql-block">  留下一份记忆只为以后回味。老邻居都老了,不晓得还有多少年好聚,这次参加的年纪大的都有九十多岁了,最年轻的也都上六十岁了,真的要好好珍惜这一份相聚的缘分。愿大家保重身体,这样可以多聚聚。</p><p class="ql-block"> 你有没期待下一次的重逢?那几家美国回来的姐妹又要去美国了,再相聚不知是何年何月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