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灵岩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去,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参加单位团总支部的活动日去的,几十年过去了,很多都记忆模糊了,倒是灵岩山户外时去过几趟,但没有进入寺内,为了探寻搜集济南72名泉的卓锡泉、袈裟泉,再次进入,感觉比第一次来时,文物保护的更好,环境也更美了,情不自禁拍了些许图片以做留念,弥补第一次去时缺少图片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灵岩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座落在灵岩山南坡。灵岩寺始建于东晋,于北魏孝明帝正兴元年开始重建,至唐代达到鼎盛。灵岩寺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当阳玉泉寺并称天下“四大名刹”。</p><p class="ql-block"> 将车停在广场下的停车场,沿石阶到达广场,年满60周岁老人免票,直接到金刚殿检票进入。金刚是守护佛法的2位天神,置于第一山门金刚殿内,左为“密执金刚”,右称“那罗延金刚”。</p> <p class="ql-block"> 娇艳欲滴的紫丁香花掩映下的一幢殿就是天王殿,也称二山门,建于明朝,单檐硬山顶,房梁为5架梁,两边以穿插坊连成一整体,柱头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其柱础为复莲式,内壁左右嵌有唐、宋、金、元、明、清石碑17通,中立宋皇佑经幢1座,二山门东为钟楼,西为鼓楼。</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后,古银杏树遮天蔽日的枝杈上伸出淡黄绿宝扇,春风吹过,像给游客招手致意,又似为人摇扇吹凉。大雄宝殿门前的海棠花瓣开始脱离花萼的束缚,或打着漂,或翻滚着飘到殿前深灰色地砖上,给古老的殿增添了无限生机。</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原为宋代的献殿,住持僧仁钦创建,是寺僧诵经的地方。明正德年间,鲁王捐塑佛像于其内后,更名大雄宝殿,面阔5间,进深6间,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是山顶,建造精巧,勾角铃珑,上施黑瓦,现存的殿是清朝中叶建造。</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后北临,是清末毁于大火,现仅存门前八棱石柱及复莲柱础的五花殿遗址,紧挨五花殿遗址的就是是灵岩寺中保持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物,千佛殿。</p><p class="ql-block"> 千佛殿正中,置长方形石座,上有3尊大佛,中为毗卢遮那佛,传为宋英宗治平年间,僧惠在钱塘制造运来,是藤胎髹漆塑造,端坐在莲花座上。东为药师佛,建于明成化十三年。西侧为阿弥陀佛,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这两座佛像均为铜铸。周壁有数以千计高30厘米铜铸或木质小佛(明代所置现存不足半数)。千佛殿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从千佛殿西侧,拾级而上,就是辟支塔,辟支塔是一座8角9层12檐的楼阁式建筑,底围48米,通高54米,通体呈灰白色,基座石砌。塔身为青砖砌筑,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底部3层为重檐,余皆单檐。塔檐由华拱两跳组成,朵数逐层变化,塔层高度与塔径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挺拔雄伟。</p> <p class="ql-block"> 辟支塔西南是功德林,内有巨石上书有“缘”字,塔六座。</p><p class="ql-block"> 出功德林西去350米,就是与少林寺塔林毫不损色的墓塔林。有唐宋至明清各代灵岩寺住持僧的墓塔167座(唐代1座、北宋6座、金代5座、清代3座,其余为元明遗物),志铭碑81通。墓塔的形制多样,造型古朴、雕工精细。一般墓塔均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多呈方形或圆形,雕刻成莲瓣式金刚、力士顶托,多至数层,有的做成须弥座式。塔身一般较高大,有圆形、长方形、钟形等,每个上面皆刻师僧之名和年号。塔顶一般呈长方形,雕刻着莲华瓣的复钵和圆形相轮,上置宝瓶或相轮式宝尖。</p><p class="ql-block"> 墓塔林北侧,有一墓塔林中的典型塔刹就是慧崇塔,建于唐天宝年间,是唐贞观中高僧慧崇的墓塔,为一重檐单层方石塔,全部石砌。塔底面为45.5平方米,通高5.3米,上雕狮头、飞天、伎乐、武士等图案。塔身的南面辟真门,东西两门雕凿成半掩式假门,内测身迈出1人做启门状,券门上火焰状半圆浮雕。塔顶为重檐,以石板叠涩挑出,又逐层内收,以露盘、仰莲、宝珠组成塔刹。此单层石塔古朴醇厚,颇盛唐风格。</p> <p class="ql-block"> 千佛殿、辟支塔之间就栽有一排青檀,恰如屏风,又如柔曼的轻纱,衬托得千佛殿、辟支塔如梦似幻。辟支塔,也把靓影投射到青檀上,由此造就了灵岩青檀的优美。塔下看青檀,树叶浴佛光、树根即慧根;树边看浮图,塔影连树色、塔顶握白云。</p> <p class="ql-block"> 从千佛殿后往东,就是位于千佛殿东北侧的御书阁,是唐代住持僧慧崇和尚专为存放皇帝赐书建造的。现存建筑为明代遗物。</p> <p class="ql-block"> 御书阁前券门洞顶部石壁上,有一棵青檀,因树根盘结膨胀如云朵,得名“云檀”。它没有扎根在平坦的土地,而是半悬于券门洞顶部石壁上,寻找一丁点的隙缝,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植根慢慢推进,日积月累逐渐穿墙裂石,硬是在不毛之地盘根错节长成一株大树!咬定岩石不放松,那是多么刚毅强悍的坚韧哪!云檀不可思议的生长轨迹,似乎透露出妙谛禅机:没有树能轻轻松松参天,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p> <p class="ql-block"> 从御书阁出来,沿千佛殿东侧下来,往东数步,有一木栈道伸向池中,尽头就是济南72名泉之卓锡泉又叫锡杖泉,</p> <p class="ql-block"> 传法定禅师用锡杖敲击山石,水随锡杖喷涌而出而得名。泉水由岩壁下一洞穴中涌出,泉水涓涓,终年不竭,从石间冒出,汩汩作声,注入池中,崖壁满布苍苔,其上镶乾隆镌篆书《卓锡泉》三字。</p> <p class="ql-block"> 泉水与东侧白鹤泉,南侧双鹤泉,汇入一池,俗称“五步三泉”。</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青山绿水和漫出黛瓦的淡粉花朵,与红墙下的五彩斑斓,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一个字“真美”。</p> <p class="ql-block"> 地藏殿,供奉地藏王菩萨,是一个比较新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过地藏殿,灵带桥前行上灵岩山,有一线天,白云洞,环形返回。也可沿出口方向去往袈裟泉。</p> <p class="ql-block"> 袈裟泉又名印泉、独孤泉。过卓锡泉,地藏殿向出口方向“转轮藏”庙堂遗址的东侧路南悬崖下。</p> <p class="ql-block"> 因泉边立有一座被称为“铁袈裟”的铸铁块,故取名为“袈裟泉”,又传说当年法定禅师建寺时有铁自地掘出,高可五六尺,重达数千斤,天然水田纹,颇似袈裟,泉因此得名。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p> <p class="ql-block"> 泉源在封闭的岩洞中,水自崖壁石罅流出,沿岩壁根部的水槽流入一小方池中,泉下为一半圆形池潭。胜水时溢而为溪,盘桓曲绕,由石雕龙口泻入大池中。</p> <p class="ql-block"> 三株不同红色的碧桃,紧紧的相拥在一起,是在比谁开的最漂亮吗?树下的紫花仰望一个春天,也没给出答案。</p> <p class="ql-block"> 出灵岩寺,沿义灵路,左转进入灵岩南路,过灵岩大佛山景区,2.5公里路南即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长清区万德镇第三峪村东的檀抱泉又名檀井、东檀泉。济南72名泉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原为路边一开放性泉,现已建成小众景区,内有水池,池上建桥,桥边有亭。</p> <p class="ql-block"> 因泉源上方岩壁上,有千年青檀茂生,俯抱此泉,故名。泉水由树下石穴涌流,注入下方方形池中,后流入大池中,常年不涸,清澈甘洌。</p> <p class="ql-block"> 离开檀抱泉,沿灵岩南路进入义灵路,沿G104进入崮五路,再拐去五峰路,到达五峰山游客中心前停车场。</p><p class="ql-block"> 五峰山景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境内,距济南市区22公里,是国家级黄金旅游线“一山一水一圣人”上的重要景区。自古以来就被与泰山、灵岩并称为“鲁中三山”。相传玉皇大帝的五个女儿路经此处,见其风景秀丽,不愿离去,于是分别化作迎仙峰、望仙峰、会仙峰、志仙峰和群仙峰,五峰山由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五峰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景区内有五峰山有洞真观,观东有九莲殿、鲁班祠,观西有朝阳洞、青帝宫。</p><p class="ql-block"> 由游客中心前行,就是皇宫门牌坊,始建于金元时期,气势恢宏,四柱三门,底座8个卧狮两两相对,各具情态。</p> <p class="ql-block"> 穿过皇宫门,有13棵古柏,叫“十三太保”,为清顺治帝敕封此名。 来源于元代洞真观道人羽化成仙的传说,道人出家前子亡,其每年子忌日种树纪念,种到第13棵时道人羽化成仙,顺治帝听闻为树命名“十三太保”。</p><p class="ql-block"> 十三太保北的“午朝门”,为景区检票处。午朝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门匾蓝底金字,镶着厚重气派的雕龙金框。</p> <p class="ql-block"> 进午朝门,就是五峰山北观即“洞真观”,德王避暑行宫,宫殿亭堂集中于此,主要有玉皇殿、碧霄殿、真武殿、三元殿、清泠亭、石牌坊等。观内碑石林立,金元明清各代皆有,现存百余块。元初定宗二年《真静崔先生画像赞》碑最珍贵,其书画刻俱佳,为历代金石家所著录。</p> <p class="ql-block"> 过三清殿遗址,有一石桥凌驾于玉皇殿前卧龙池之上,石桥将池一分为二,池水不深,有锦鲤畅游。池内置几通碑刻,龟趺静卧其间,右侧池中置《真静崔先生画像赞碑》。</p> <p class="ql-block"> 玉皇殿始建于宋代,是洞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面阔三间,单檐硬山,前有廊道。内供奉玉皇大帝,塑有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左天蓬、右天蓬四大天神。</p> <p class="ql-block"> 玉皇殿前小门向东,出去是两个小泉,名“玉漱泉”。旁边廊亭内置朽木,名“虬龙舞仙境”系观内古银杏树折断树枝。东山坡上是著名的“清泠泉”与“清泠亭”。“清泠泉”因在志仙峰前又名志仙泉,因清泉激石泠泠作响得名,2004年入新济南72名泉之列。泉上有听泉台,台上筑清泠亭,因在志仙峰前,又称“志仙亭”,上刻对联两副,其一联曰:“到此息尘虑,对之清客心。</p> <p class="ql-block"> 泉水自岩壁石雕龙头口中流出,落入石砌方池,池内的锦鲤自由翱翔。尔后,一脉经溢水口西流,穿石桥入“玉女盆”;一脉至玉皇殿前石桥下水池。</p> <p class="ql-block"> 清泠亭西侧台阶上去是鲁班祠,内供奉的是鲁班先师。亭北是九莲圣母殿,供奉着九莲圣母、碧霞元君和玄妙真君三位女神。</p> <p class="ql-block"> 出九莲圣母西门,位于“清泠泉”西北,玉皇殿东北广场上乃五峰山两千余年树龄雌雄同株银杏树,附近乡民视之为“神树”,高35米,为济南地区树中之冠。“虬龙舞仙境”的朽木就是从这棵树西南枝折断的。</p> <p class="ql-block"> 从银杏树绕到玉皇殿后,上台阶,就是碧霄殿,内供奉五峰山奶奶。与供奉泰山奶奶的碧霞殿有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 站在碧霄殿前,俯瞰玉皇殿。</p> <p class="ql-block"> 站在碧霄殿东侧的平地上,俯瞰壮观的古银杏,巨大的树将广场庇荫。当金秋十月,叶片变黄,在青山绿水中这片金黄是多么壮观好,没有必要跑千里迢迢到腾冲吗?</p> <p class="ql-block"> 碧霄殿东侧上台阶为真武殿。真武殿內祀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是道教执掌北方天界的重要天神。真武殿山墙上有“晋香备醮碑记”碑,是泰昌元年的。</p> <p class="ql-block"> 真武殿东就是俗称的“百级长阶”,其全名叫“保国隆寿宫石坊”,其实只有91阶,91是道家“九九归一”思想体现;每阶东西长10米,但每级台阶高度自下而上却逐级增厚,是“步步登高”纳福祥瑞的象征,三元殿就在石阶上面。</p> <p class="ql-block"> “云阶”牌楼是三元殿的前殿。</p> <p class="ql-block"> 三元殿正殿前有七八块碑石,皆明万历廿七至卅八年的。三元殿始建于元代,内祀三官大帝:上元一品天官赐福大帝、中元一品地官赦罪大帝、下元一品水官解厄大帝。</p> <p class="ql-block"> 三元殿除了南门,还有东、西二侧门,出三元殿西、东侧门,洞真观大庙宇就到此为止,出西侧门可去朝阳洞,也可上山。出东侧门也可开始登山,陡度毕竟比较陡,十几分钟到达刻有“道”字的绝壁。</p> <p class="ql-block"> 从“道”字出发向上,过云鹤桥再上行,到达会仙峰亭,现在会仙峰亭,可以俯瞰五峰阁</p> <p class="ql-block"> 到达会仙峰顶,一片粉红的桃花,把山顶装扮妖艳。游客中心到会仙峰山顶1.79公里。</p> <p class="ql-block"> 桃枝或穿插,或环绕青松,正是红花需要绿叶拌,乍一看还以为松树开花一般。</p> <p class="ql-block"> 原路返回到会仙峰,右转去往迎仙峰和聚仙峰左转沿山腰步道,去往志仙峰和群仙峰,不去群仙峰可沿下山路,回到三元殿东门或者后面,过三元殿西门去往真武殿西侧的朝阳洞。</p> <p class="ql-block"> 朝阳洞位于洞真观真武殿西侧,是一处朱门白墙黛瓦的独立院落,由宋泰和年间全真道士邱志远创建,是棲真洞、隐仙洞、崇玄洞的总称。</p> <p class="ql-block"> 进入朝阳洞山门,便可看到一字排开的三个洞门,中间的是棲真洞,东侧为隐仙洞, 崇玄洞居西。整个洞穴全为砖石拱形建筑,三洞通过内部拱形走廊相连,结构新奇,别有洞天。分别供奉着老子骑牛、赵公元帅、斑疹神医、车神、路神。</p> <p class="ql-block"> 出朝阳洞,西行就是青帝宫,是五峰山道观中规模最大、最豪华的建筑群,始建于元代,是祭祀青帝之所。青帝是道教尊奉的五天帝之一,居东方,主掌春天。从青帝宫可以直接下山,也可以返回朝阳洞,由真武殿西门进入,到达真武殿,碧霄殿,玉皇殿原路返回到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1.出行时间:4月10日。</p><p class="ql-block">2.本次行程:总行程1.87+2.89㎞:步行约1.87+2.89㎞,总用时4小时41分,运动用时:4小时03分。最高海拔404米,最低海拔180米,累计爬升207米.累计下降199米。 </p><p class="ql-block">2.本次活动方式:自驾。 </p><p class="ql-block">3.主要景色:灵岩寺:古建筑、古塔、古碑、古佛、名泉、古柏、古银杏、青檀。五峰山洞真观:古建筑、古银杏、名泉。</p><p class="ql-block">4. 出行人数:2人。 </p><p class="ql-block">5. 出行路线:济南—灵岩寺—檀抱泉—五峰山—济南。 </p><p class="ql-block">6.本次耗资:5RM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