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王朝终结者(48)

安琦健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16.太皇太后王政君驾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 十月,长安碧空如洗,关中和蜀地喜获丰收,经济转好,长安街市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王莽取消了戒荤令,皇宫上下的饮食比不及以往,人们有肉吃,可以穿戴自己心仪的服饰,心情特别舒畅。服饰这块,是新朝宫廷所有人的钟爱,衣着不得体出不得门,就连王莽也不例外。自打公元11年6月朝廷一致穿粗布、去装饰以来,以服饰文化为形象的新朝宫廷,又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服饰穿戴,甭提多高兴。</p><p class="ql-block"> 新朝宫廷延袭秦汉礼仪,穿着讲究,冠冕得体。从国德上说,官服颜色,刘邦尚黑色,汉武帝尚黄色,王莽尚红色,上朝官服上衣下裳,宽袖束腰。官员在袍服外佩挂组绶,腰间鞶囊中装官印。官印上的绦带是组,盖住装印的鞶囊是印绶。绶的颜色,标示官员身份的高低。祭祀大典时,着上衣下裳的冕服庄重典雅,以示尊古。</p><p class="ql-block"> 官员平时服装,名为“深衣”,有袍,有衫。服装颜色四季不同,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p><p class="ql-block"> 王莽冕服用于春祭、祀岁首、天地。王莽乘舆有时戴通天冠,有时戴高山冠。</p><p class="ql-block"> 武官戴武弁大冠,似鹖冠,双鹖尾竖插冠两边,显壮士,示勇武。若在弁或帻上饰以貂蝉,就变成“貂蝉冠”。春秋战国以前官员有冠无帻,战国时,秦武将首加绦帕,以示贵贱,这便是早期的帻。汉武帝时,在帻前作颜题,加巾连额,加帻屋,齐双耳。汉元帝额部有壮发,戴帻遮盖,俊朗潇洒,汉君臣仿效,戴帻成风。王莽秃顶,将帻屋上施巾,罩住整个头部,再戴上冠,不让人看见。</p><p class="ql-block"> 宫内皇后、妃子、公主们穿“襦裙”。上身短衣称为“襦”,与下身所束裙子合称襦裙。襦裙有齐腰、高腰和齐胸襦裙;还有交领襦裙、直领襦裙、单襦和复襦。单襦近似于衫,复襦更像袄。皇后到二千石夫人,均以蚕服为朝服。新朝宫里,女子日常服装是上衣下裙制。</p><p class="ql-block"> 汉赵飞燕皇后喜爱穿南越进贡的云英紫裙,舞起来美不可言,紫裙变成了“留仙裙”,以致后宫宫女纷纷效仿,新朝依然流行。王莽建立新朝之后,众人前去朝拜,发现王莽的妻子王皇后不但生得美丽,身上所穿的服饰居然是一个不过膝的短裙。皇后如此,宫中女子穿着更是五颜六色,襦裙多元化。</p><p class="ql-block"> 新朝,不少贵族妇女喜欢戴高耸的假发,头簪、梳篦成了不可少的头饰。有头饰不能少精美耳坠、颈饰。腰佩美玉,臂饰手镯,手戴玉石指环。</p> <p class="ql-block">  新朝宫廷服装材料主要来自“蜀布”和“蜀棉”,夏季穿蜀布制成的衣衫,后秋和冬季穿蜀棉制成的衣袍。蜀布由苎麻编织而成,蜀棉由蚕丝织造而成。蜀布即丝麻,蜀棉即丝绸,都产于蜀地,成都是纺织中心。</p><p class="ql-block"> 蜀地纺织业发达,产水果农产,丰产粮食,土地改革和货币改革好于其它地区,川蜀成了新朝国倚重的宝地。公孙述自从上任蜀郡太守,整治贪腐,大力发展经济,政绩显赫,是当时封疆大吏中最出色的人物,得到王莽的重视和青睐。</p><p class="ql-block"> 蜀地除了成都平原,其它地方皆是山区,故西汉贵族子弟都不愿去蜀地发展,因此,公孙述推行王莽的改革,阻力比起任何地方要小的多。王莽决定大力发展蜀地,屯兵垦利,一旦局势再掀风暴,蜀地可以作为朝廷的重要支撑。所以,赐玺书召公孙述进京,以观他是否堪当重任。</p><p class="ql-block"> 公孙述策马赶奔京城,受到王莽热情接待。公孙太守45岁,身高九尺,背宽肩挺,高王莽一头。未央殿茶气缭绕,王莽抬手示意公孙述茗茶。</p><p class="ql-block"> “蜀郡烝烝日盛,子阳功不可没。”公孙述字子阳,皇上这样称呼,显得更亲切。</p><p class="ql-block"> “皇上治国有方,臣下尽其职,理所应当。”</p><p class="ql-block"> “有人谏言,迁都洛阳,你以为可否?”</p><p class="ql-block"> “不可,迁都洛阳,西域和匈奴必乘虚而入。况河南连年受灾,地方豪强众多,恐于国不利。”</p><p class="ql-block"> “关中近些年受灾严重,豪强也虎视眈眈,如何应对?”</p><p class="ql-block"> “景帝时,发生七国之乱,景帝为了打压诸侯,把太守的地位提高,直到如今,太守掌握军政大权,堪比侯王。虽有刺史制约,太守握有军权,一旦兵变,朝廷不得不兵刃相见。”</p><p class="ql-block"> 公孙述身为太守,直言不讳说出实情,王莽大感意外,看着公孙述善意的眼睛,一脸正气,王莽心里踏实许多,对公孙述的信任又增加了几分。</p><p class="ql-block"> “很多郡吏称太守为“府君”,这个君字有何含义?”</p><p class="ql-block"> “官员的权力,催生出相应的社会地位,权力极大,就不听朝廷的指挥。太守有权任免地方官员,据有军权,有不轨图谋,欲与圣上争高下,必危及朝廷安全。”</p><p class="ql-block"> “这是千年留下的制度,不会轻易改变。子阳有何良策,可削弱太守的权力。”</p><p class="ql-block"> “圣上,臣以为削弱太守的权力应制定太守责任制,太守必须对郡县以上官员的行为负责,地方官员出现重大错误,太守承担连带责任。中央收编所有不在编制内的地方武装,扼制地方豪强的崛起。”</p><p class="ql-block"> “好,那就从蜀地试点改革,爱卿愿否。”</p><p class="ql-block"> “臣愿鞠躬尽瘁”</p><p class="ql-block"> 王莽下旨封公孙述为关内侯,巴郡归属蜀郡,成立巴蜀郡,地域包括现在的四川、重庆、云贵和广西的部分地区、青海甘肃和西藏的部分地区,公孙述成了新朝拥有土地和权力最大的太守。壮大巴蜀,可以稳定整个西南,没有哪一个少数民族郡国可以打破这道防线,更别想威胁中原。</p> <p class="ql-block">  公孙述走后,王莽在朝中宣布政治和军事改革,大多数权臣心里不安,他们与地方豪强有着见不得人的利益瓜葛。想阻止皇上的改革,又不敢站出来反对,只能表面上同意,准备边走边看。少部分权臣认为改革难以在全国推行,像土地改革一样半途而废,实在不行,该舍就舍。</p><p class="ql-block"> 王莽明白权臣们的小算盘,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变化,预感这次提出的改革将更艰难。须谨慎行事,否则会引起社会大动荡。</p><p class="ql-block"> 散朝,王莽回到未央殿,昭仪增秩端来热茶,坐在他身旁,轻轻给皇上捶肩。女儿王晔出嫁到匈奴后,王莽便把昭仪留在自己身边,想女儿时,看着昭仪思念也就淡了些。</p><p class="ql-block"> “太后的病情有没有好转”</p><p class="ql-block"> “有皇后陪伴,太后心情好,身体日渐向好。”</p><p class="ql-block"> 今年9月,太后王政君大病一场,从鹿林回到皇宫,不思饮食。皇后王静烟不离太后身边。她们总有话说,娘俩手握手唠嗑。屋里溢满笑声,倒也不觉天长。</p><p class="ql-block"> 王莽是个感怀的皇帝,期盼太后康健,他能称帝号召天下,姑姑还是默认了的,尽管她想过,使王莽从这个世界消失,王莽却不记恨。</p><p class="ql-block"> 王莽曾向太后承诺,不施暴政,不对刘氏后代赶尽杀绝,任用贤才以德治国。太后经历四朝,清楚汉末的混乱状况,王莽不及高祖、武帝方略,没有文景二帝的文韬,却虚怀纳谏,体侐民情。她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至于死后,会受到列祖列宗什么样的惩治,不想那么多了。</p><p class="ql-block"> 她真的不去想了,公元13年3月,太后与世长辞,撒手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84岁。王莽守灵3天,不离灵柩……</p><p class="ql-block"> 太后王政君与孝元皇帝刘爽合葬,埋进渭陵。太后过五七时,王莽亲自到渭陵祭祀姑姑,拜了舅舅王凤,站在汉武帝陵前说:“有朝一日,若刘氏血脉出贤德之圣,王莽必归还天下。”</p> <p class="ql-block">作于:2024年4月15日</p><p class="ql-block">注: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