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名流师范先生的剑川情缘

羊大为美

<p class="ql-block">  今天下乡到弥渡,陪同省厅开展乡村环境治理调研,下榻于县城恒中源泉酒店,言谈之中无意间扯到了赵州名流师范先生,三百多年前的往事又注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师范(1751-1811年),字端人,号荔扉,在剑川州为官期间,对剑川山水情有独钟,晚年又自号金华山樵,深得剑川百姓的爱戴、崇敬和景仰。今弥渡县人氏,白族,生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卒于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终年60岁。本人拙著《剑川教育史要揽》上有其小传。</p> <p class="ql-block">  师范的先世是官宦世家,原藉为山西洪洞县师村人氏,他的先祖师毓秀于明初跟随黔宁王应征入滇,屡立战功。云南平定后,被封为“世袭指挥使”,定居于大理府赵州(今弥渡县),后代被民族化,融入当地白族。他的父亲师问忠曾考取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辛酉科云南乡试亚元,曾任晋宁州训导,长芦石碑厂盐课大使等职。</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师范年幼时就跟随他父亲受家教,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继承了他父亲的学识才华。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甲午科乡试,师范也考取亚元,遂有父子亚元之称,传为佳话。后来师范六上京城参加会试都没有考中进士。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朝廷大桃,被授予剑川州儒学训导,在任期间曾兼任剑川金华书院山长,亲自担任主讲,月课子弟,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对发展剑川州的文化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师范在剑川州任职期间,还代理过知州,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奉命赴中甸协助四川制军粮佐道陈孝升办理官军征讨噶尔喀的军响筹措转运工作,以精细的工作作风和超凡的协调指挥调度才能,确保了凡是从剑川运出的军粮,都由他一手经办,使得军无缺乏,凯旋而归。</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因军功被朝廷授予安徽安庆府望江县知县,师范到任后,以除弊兴利,爱士恤民为己任,《新纂云南通志》说:“在望江以爱士恤民为己任,敦礼节厚,风俗义之。所在虽死生利害,弗晓总督委员过境,索供张范而阿之,杖藩司厮役之不法者,督抚皆曰:‘此强项令也’。”师范任望江知县,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克己奉公,政绩斐然,得到当地士民的景仰、信任、称颂和爱戴。在任期间,他还热心举办教育,在县衙署内,修建了小停云馆书斋,吸收志士仁人,共同研经究典,还时考书院诸生,学业之进退,亲为讲学,使士皆奋于学,为望江培养了一批有品质、有思想、有学识、有造诣的人才。姚鼐评论说:“他为人恺悌忠信,笃于友谊,爱士殷殷,出于志诚。”当时,云南人湖南学政使钱南园病故异乡,无力归葬,师范听说后,用自己一生的心血和积蓄,倾囊相救,毫不犹豫地拿出1000两银子,送给他的家人,钱的灵柩得以运回云南安葬,一时传为美谈。这与动辄把“组织”二字挂在嘴边,一有好处就挖空心思不择手段与狼共舞与民争利,所有好处都被抢光,谁要是想喝点汤,就要用骨刺卡脖,非得心狠手辣地把竞争对手和危胁自己的“争食者”置于死地而后快,还要踏上一只脚的那些禄蠹相比,这是何等的修为、徳性、胸襟与情怀!</p> <p class="ql-block">  师范为官时期,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不畏强暴,敢干为民请命,以强项令而著称。除俸禄外,分文不取。为官多年,依然“一担明月,两袖清风”;但交游遍天下,平时又注意地方掌故的收集与整理,对散文与诗词,具有较高的造诣,成为一代杰出的学者。但他那时候还不知道萨特后来发现了:“人是人的狼!”还不理解“他人是地狱!”深感自己在官场上不善于眼观六路耳通八方,见人打卦看佛烧香,圆乖溜滑左右缝源,八面玲珑游刃有余,由此往往成了一些没有徳性的无行政痞和挨千刀挨万刀的官场禄蠹百般玩弄和凌辱的对象,便自己主动退居林下淡出官场。但他解印辞官后,这位曾经一甩手就不惜周济因故去世之同事上千银两的豪侠之士却清风两袖无力归乡,只得客居望江,寄人篱下,仅靠自己微不足道的小点积蓄,掰着指头过着紧巴巴的穷困生活,往往箪食瓢饮,稀饭充饥,顿顿都是房前屋后自家亲手所种的萝卜白菜,有时数月都喝不上一口酒,尝不到了点肉味。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他在贫病交困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心冷绝望,客死望江,家人更无力把他发丧回家。所幸隔头三寸有神灵,好人自有好人报,正当家人为不能把逝者发送回故乡而呼天呛地、寸断肝肠、悲痛欲绝,幸得济南太守张溟洲的赞助,他的灵柩才发回赵州(今弥渡)安葬。</p> <p class="ql-block">  师范一生博学多才,擅长文学,著述较多。经他编纂传世的有《滇系》40卷、《雷音集》《二余堂丛书》等多种;自著的有《二余堂诗文稿》《金华山樵》《南诏征信录》《课余随笔》《抱瓮辑诗文汇稿》等。特别是《滇系》40卷,成为不朽之作,为后代研究讨云南文史,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却不再有人记取过那些军犯、虎叼、背铁柱、狼心狼肺、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那些暪天过海、明火执仗、五脏六腑都烂透了的伪君子,是怎样狼狈为奸,为虎作伥,合伙打压、排挤、妖魔、抹黑和欺负这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善良人!</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予人!”他说这句话说时候,应该基于这样的一种考虑:这世间,并不因为你不惹人,别人也就对你河水不犯井水;而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显摆自己,就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并从中获取“强加(奸)别人”的心理快感,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王,好事就会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坏处大行指鹿为马脏水乱泼。洁身自好的师范一生以孔子为师范,而他的悲剧人生,正在于他没有把人性深处的这种阴暗辨明悟透!</p> <p class="ql-block">(以上PP为弥渡(古称赵州)的夜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