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游记

雨后的蘑菇

<p class="ql-block">西递村,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地处黄山南麓黟县盆地南侧,村域面积10.7平方千米。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代初期。西递村安徽黄山市黟县西递镇下辖村,村域面积10.7平方千米。西递村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徽州三雕、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0年,以西递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6月25日,西递村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西递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5月5日,西递村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2年12月17日,西递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21年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选为首批“最佳旅游乡村”之一。</p> <p class="ql-block">胡文光牌楼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俗称“西递牌楼”,座落于西递镇西递村口处,建筑占地长15.75米,宽8.1米,面积为127.6平方米。为三间四柱五楼建筑格式,是朝廷为表彰胡文光做官三十二年,政绩卓著而恩赐其在自己家乡竖建。牌楼高12.3米、宽9.95米,用黟县青石建造,根主柱下有长方形石墩,两端石柱皆用抱鼓石装饰,中间两根前后雕有两对倒匍石狮,为枋柱支脚,造型逼真。牌楼为镂空浮雕,工艺精湛,神采各异,主要雕刻有“麒麟嬉逐图”、“鹿鹤同春图”、“虎豹呈威图”、“五狮戏珠图”、文臣武将、“八仙”,牌楼脊头三对鳌鱼触须晕动,造型别致美观。牌楼东西面匾额分别刻有“荆藩首相”和“胶州刺史”八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具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西递村被郁郁葱葱的青山环绕,山峦起伏,与村落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南湖湖水清澈如镜,倒映着古老的建筑和周围的山峦,如梦如幻。月沼碧水犹如一面碧绿的镜子,静谧而美丽。晨雾笼罩下的西递,宛如一幅水墨画,古桥流水古老的桥梁横跨在流水之上,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西递村存有明清民居300余幢,保存完好的有124幢。这些古民居风格独特,造型优美,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徽派建筑典范,西递村享有“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之誉。</p><p class="ql-block">西递村古民居有着丰富的体型轮廓,朴素淡雅的建筑色调。其外部体型轮廓比例和谐,一般都是青瓦、白墙,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给人以清新隽逸、淡雅明快的美感。“马头墙”(俗称“封火墙”,原为防火需要)的设置是西递古民居的另一特色,打破了一般墙面的单调,增加建筑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西递的徽派古建筑群落,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独具韵味。村子里巷弄幽深,狭窄而曲折的巷弄,充满了历史的韵味和神秘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三四月份是西递油菜花盛开的季节,也是观赏油菜花的最佳时间。此时,油菜花形成金色的花海,粉色的桃花在绿色的山坡上点缀着,竞相展示着各自的美,他们与西递的古色古香相映成趣,仿佛走进了一个金黄、桃红与水墨交织的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