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自治区“天山英才”邓红艳名师工作室,为了进一步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工作室全体成员线上参与观摩了2024年4月12日上午,温泉县开展的以“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 精雕细琢,精彩展示</p> <p class="ql-block"> 彩虹老师为哈日布呼中学八年级二班的同学带来了一堂扎实有效,内容丰富、设计独特的《大自然的语言》说明文讲授课。老师就文本内容紧扣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等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做“小老师”,合作探究新知,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p> <p class="ql-block">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p> <p class="ql-block"> 研讨课结束后,在教研中心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何燕老师主持评课活动。先由授课教师自评,接着,两校老师在交流中各抒己见,评课议课,研讨气氛热烈,双方在思维碰撞、理念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提升。大家一致认为整个教学活动要注重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推动落实。</p> <p class="ql-block"> 萃取理论,思想升华</p> <p class="ql-block"> 先由县初级中学徐旭红老师带来了一场名为《大单元整体教学之我见》的专题讲座。徐老师为大家给出了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几点策略,一定要目标明确,合理设计。随后,教研中心杨红梅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聚焦课标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讲座。杨老师在讲座中着重从教学评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存在问题及实施策略四个方面进行讲解,杨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方法明确,任务清楚,让大家都有想突破现有课堂状态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 感言碰撞,沉吟感悟</p><p class="ql-block"> 一次讲座,一次提升;一次学习,一次飞跃。此次研讨交流,使教师对未来的教学方向更加明确,对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让老师们对教学评一体化有了新的认识。来看看老师们的思想分享:</p> <p class="ql-block"> 邓红艳老师伴春风花香,语文路上砥砺行</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日清晨,芳香阵阵花含露,暖风习习鸟雀欢,工作室成员杨红梅老师告诉我,温泉县教育局组织教研员、初中语文教师开展以“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我便期待能参加此次活动。</p><p class="ql-block">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4月12日活动如期举行,我与工作室其他成员,虽有不能亲临现场的遗憾,但也有相聚线上的欣喜。</p><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观摩了彩虹老师研讨课《大自然的语言》,虽是一篇说明文,但教师目标明确、设计独具匠心,能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这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课堂以生为本、艺术曼妙又务实,相信成功的课堂背后,一定跃动着一颗</p><p class="ql-block">优秀的心。</p><p class="ql-block"> 徐旭红老师带来的《大单元整体教学之我见》的专题讲座,最触动我心的是她认为教师要有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需精准解读教材,用心设计。教师对教材解读的深度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所达到的高度。只有既生动又有内涵的教材解读,才会让教师对教材有更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教材,为教学把好了舵,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徐老师心里一定装有语文的春天,才会去爱,去珍惜,去理解,去思考。</p><p class="ql-block"> 工作室成员、温泉县教研中心杨红梅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聚焦课标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讲座。杨老师着重从教学评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存在问题及实施策略四个方面进行讲解。杨老师通过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解析,让我们知晓了,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教、学、评三个方面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内外教与学的活动,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活动,以此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教与学的效果。教学评一体化的提出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核心素养有效落地,推动评价理论与实践向纵深发展。教学评价一体化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创新的有效手段,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真知灼见让我眼界大开,思齐自省,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得得失……增强了我要“聚焦课标,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好语文”的信念,相信杨老师也会让更多的教师拨开了前进中的迷雾,明白了语文教师要时刻有一种看得更远的目光,学生才能在你的视线中飞得更高。教育,应在教学评一体化中超越与升华。</p><p class="ql-block"> 一片树叶摇动无数片树叶,森林就飞翔;一个波浪拍打无数个波浪,大海就飞翔;一双翅膀唤醒无数双翅膀,天空就飞翔。语文课、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就是这样的森林、这样的大海、这样的天空。这样,我们才可以飞得更高。</p> <p class="ql-block"> 翟娟琳老师上春山赏“研”途花开</p> <p class="ql-block"> 在这春风煦暖、草长莺飞的季节,我们工作室的成员,在邓老师的主持下再次聚集云端,进行听评课研讨交流活动。下面主要谈谈听杨红梅老师的讲座《聚焦课标,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给我带来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首先,杨老师从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背景讲起。2001年课标中已提出过程性评价等的概念,2011年的课标中提出优化评价体系,要有形成性评价等的内容。2022版的新课程标准对评价已有了明晰的要求,并形成了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杨老师对研究背景的深透追溯,让我不禁为杨老师善于钻研的学术精神感动。</p><p class="ql-block">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尤其是2022版的课程标准中有四大核心理念:语文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组织呈现,学科实践,学业质量标准。而这四大核心理念依次对应的是教学目标、教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因此,教学评一体化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p><p class="ql-block"> 其次,我们一线老师最想了解的是教学评一体化,在教学中是如何运用的?杨老师结合展示课-《大自然的言》,深入浅出的分析了评价的工具,评价的方法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评价等问题。教学评一体化要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评价的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人淡如菊的气质,谦逊温婉的态度,扎实深厚的学养,是我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的讲座,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我对2022版课标中有关“评价建议”的内容进行了再次学习。“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而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终结性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p><p class="ql-block"> 那么过程性的评价究竟该怎么落实呢?我想需要明确3点:评什么?怎么评?作用?</p><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的程度,以及素养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可通过课堂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学习反思等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收集和整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性表现。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心中有数,或提前设计评价量表,或定好评价标准,并告知学生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评价工具。课堂中评价语言的运用,也是一门艺术。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合理运用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时,学习就会带来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例如我在上《台阶》这篇文章时,设计的问题:“读完文章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请结合文中事件阐述观点。”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默默的观察并做出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学习态度也很积极,大家在努力的寻找答案并提炼观点。但是我发现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举事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只有60%的孩子能做到。而且有一部分孩子举的事例和阐述的观点之间是不匹配的。还有一小部分孩子,回答的问题和前面的学生有重复的现象,这就说明倾听不专注。针对以上观象,我要在课堂上做出调整,并举例分析,给学生及时指引方向,以便更好的进入下一个学习活动。</p><p class="ql-block"> 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对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挑战亦是机遇。乘着杨老师的东风,我们一起携手“上春山”,赏青草漫漫,看最美人间四月天!</p> <p class="ql-block"> 罗敏老师沐浴春光,笃行成长</p> <p class="ql-block"> 花开成诗,闻着花香,沐浴着春光,我们迎来了初中语文“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活动。</p><p class="ql-block">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首先是由彩虹老师带来的《大自然的语言》,彩虹老师以其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引导着学生走进这篇典型的事理说明文,通过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及说明语言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去思考寻找答案,学生讨论丰富而且效果显著,善于启发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接着,徐旭红老师分享了关于大单元教学的成果,在徐老师的《大单元整体教学之我见》讲座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徐老师团队对大单元教学的探索、组织与形成经验,而且也让每一位老师反省自己在教学中,是否钻研教材,研读教法,最终形成自己的经验方法,影响学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习惯性的“拿来主义”,不仅不利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最后,有幸听到了初中语文教研员杨红梅老师关于《聚焦课标,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讲座。杨老师从具体的事例入手,讲述了现在老师们对课标的态度以及其他学科的过程性评价,再过渡到语文学科新课标中的过程性评价,杨老师通过让老师们思考什么是教学评,借</p><p class="ql-block">助具体课堂呈现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实施过程性评价,如何在课堂中贯穿教学评一体化。再一次明确,我们为什么要教;在解读文本时明确要教什么;把握学情,学到什么程度;如何教,采用什么方法来让我们的课堂达到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春风拂面,温柔了岁月,专家讲座,拨开了心中的迷雾。通过本次的交流研讨活动,我更加明确了今后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关注到什么,要在课堂中真正做到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以评促学,以学促研。与优秀的语文人同行,道路即使漫长,每一处教育风景都将流淌</p><p class="ql-block">着成长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王建梅老师撷教研之彩,绘教学之篇</p> <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4月12日线上参与“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后,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方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师的使命。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p><p class="ql-block">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富有耐心。程翔老师在导入中很有耐心,</p><p class="ql-block">不疾不徐,基于学生基础耐心给学生纠错的时间。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p><p class="ql-block">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p><p class="ql-block">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p><p class="ql-block">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融情”</p><p class="ql-block">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p><p class="ql-block">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p><p class="ql-block">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p> <p class="ql-block"> 俞霞老师又见炊烟----大单元整体教学所感</p> <p class="ql-block"> 4月12日有幸在网上参加了温泉县初中语文“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听彩虹老师《大自然的语言》,徐旭红老师《大单元整体教学之我见》,杨红梅老师《聚焦课标--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等系列教研活动,我对大单元教学有了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一、大单元教学模式,是基于信息素养的更高要求</p><p class="ql-block"> 大单元教学是指向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的,是基于新课标要求的。无论教哪个学段,我们都可以借助大单元的理念对原有单元进行改造整合,形成新的大单元教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其目的在于优化教学设计,实施结构化教学,提高学与教的质效。从传三维目标到现在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目标到素养导向下的知识在怎么教?从过去的“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大单元教学模式正好满足了这种要求。</p><p class="ql-block"> 二、大单元设计从大目标中,寻找可以整体性、关联性、递进性、迁移性的核心概念的建构,再进行逆向设计,设计教学任务。教师更应把学习情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因为学生对语言的刺激应该是综合的,而非单纯借助语句分析等特殊刺激就能到达预期目的,而现行教材是以话题为单位,以单元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要学习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单元整体进行把握。如果把教材看成一个整体,教师应该从纵向和横向上关注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方面来优化:</p><p class="ql-block"> 1、目标:从“模糊笼统”到“明确可评”。陈述好目标,首先就要把目标写规范:目标陈述的是学习结果,主语是学生,即学生会什么。其次还要把目标写明确:如知道……、了解……、理解……等等都是模糊的概念,精准的教学源于目标的精准。</p><p class="ql-block"> 2、评价:从“只教不评”到“评教一致”。首先以终为始,从预期的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评估依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过程,即逆向设计的三个过程,做到教、学、评一致性。其次设计评价要素与呈现。</p><p class="ql-block"> 3、过程:从“以教代学”到“教学生学”。改变"点状思维,零散学习”,平时的教学,习惯于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去找一个个零星的点,教师让不同的学生谈不同的点,等所有的点由不同的学生补充完,这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要设计“先行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领、组织、帮助下经历一个完整而充分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如何在日常的课堂中落实。</p><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单元教学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的内容要基于教材的文本,但并不局限于教材星现的文本,更多的内容是隐藏在教材文本之下,具有内在的隐性联系。我需要深层次地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相关的教学内容并选择出主要相连的材料。在此基础上,我才能更好地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间的联系,做到深层次的关系。因此我要切实地走进教材,研究教材,用好教材,用心去体会和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学习内容,进行提炼使单元内的课时教学变得更加富有弹性。</p><p class="ql-block">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的碰撞,教学相长。在教书育人上,我们还有更远的路要走,有更高的山要爬,在攀爬中大家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之下,工作室的每一位教师将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在自己的岗位绽放光彩!</p> <p class="ql-block"> 致自治区“天山英才”邓红艳名师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 行是知之始</p><p class="ql-block"> 知是行之成</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继续坚守教育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怀揣学习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点燃教育的激情</p><p class="ql-block"> 秉持行知思想</p><p class="ql-block"> 在感悟中行动</p><p class="ql-block"> 在行动中提升</p><p class="ql-block"> 扬帆起航再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