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月3日一早,我们告别了乌鲁班巴花园般的酒店,乘车前往库斯科机场,从那里飞往玻利维亚的行政首都拉巴斯。</p><p class="ql-block"> 这是飞机即将降落时,拍摄的拉巴斯,它和我们刚刚离开的秘鲁库斯科古城非常类似,也是在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中。当然,这里毕竟是首都级别,实际要比库斯科大很多。</p> <p class="ql-block"> 在拉巴斯的机场排队等待入境。这个机场号称是全世界名字最长的机场,以致我们不得不让玻利维亚导游,用语音在手机上翻译出来~亚里桑德罗维拉科阿斯特。拉巴斯为玻利维亚行政首都:即议会、政府等实际政府驻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法定首都是苏克雷,也是最高法院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玻利维亚的导游是位女士,西语的名字是Lluvia,“雨”,所以她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是“夏雨”。她曾在2003年到中国学习中文四年,现在从事导游工作。</p><p class="ql-block"> 她简要的给我们介绍了玻利维亚的历史:玻利维亚是1825年独立的,在这之前,玻利维亚和秘鲁、智利及厄瓜多尔是一个帝国,西班牙人来了以后,这个帝国就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后在南美洲独立运动的创始人玻利瓦尔的带领下,这里的人民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玻利维亚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为纪念解放者玻利瓦尔,原取名玻利瓦尔共和国,但是玻利瓦尔本人没有同意, 他不希望用个人的名字作为国家的名称,建议大家起一个更漂亮的名字,所以就改为玻利维亚了。</p><p class="ql-block"> 玻利维亚有两个首都,一个是法定首都叫苏克雷,另一个是经济(或曰行政)首都,就是拉巴斯。政府和国会都在拉巴斯,最高法院在苏克雷。玻利维亚是个内陆国家,没有港口,又在南美洲的中间,所以自称是南美洲的心脏。玻利维亚现有人口1200多万,36个民族,所以也有36种民族语言。最大的民族是克丘亚和艾马拉等三个民族,在全国人口中占比最高。拉巴斯所在的高原地区,最多的是艾玛拉人。(以上摘自导游的录音)。</p><p class="ql-block"> 玻利维亚曾经的国土很大,但它与周边国家却经常发生战争,而每次都以战败并割地赔偿告终。特别是玻利维亚与智利和巴拉圭的战争之后,几乎失去了原国土面积的50%,特别是失去了太平洋所有的沿海领土,成为了内陆国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拉巴斯海拔3577m,被称为世界最海拔最高的首都。城市依地形高低分层建筑。最高层为印第安人住宅区;中层是行政中心和商业区;最低层能防高原寒风,为高级住宅区。</p> <p class="ql-block"> 导游带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乘坐缆车。她介绍说:“不乘坐缆车就等于没来过拉巴斯”。拉巴斯是个山间盆地,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区域越来越像高处扩大,缆车可以用最短的直线,到达目的地,而不用走盘山路,所以缆车是拉巴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拉巴斯缆车现在还有十条线。我们要乘坐的是红色一号线,还有黄色的二号线和绿色的三号线,因为这三个颜色,是玻利维亚国旗的颜色,所以排在最前面,序号排在后面的其他颜色线路,就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号线缆车站的海拔标识,我们从4095米的位置启程,乘坐缆车向下行。</p> <p class="ql-block"> 途中缆车很繁忙,一个车厢接着一个车厢,基本都是满员状态。不太习惯缆车样的交通工具,总感觉是在某个景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 坐在缆车上,可以俯瞰拉巴斯城区,观赏到以红砖房子为主色调,被群山怀抱的拉巴斯老城。</p> <p class="ql-block"> 大约乘坐了将近十分钟缆车,就达到了拉巴斯的老火车站,海拔3695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火车站依然保留着原来的铁轨,作为城市的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 拉巴斯老火车站大楼。由于铁路越来越少,这个火车站的大楼已改做他用了。</p><p class="ql-block"> 体验了一把拉巴斯的缆车,我们又重新登上了绕道而来接我们的旅行轿车。</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火车站,我们乘车前往拉巴斯老城的商业街和其中的女巫街。一路上见识了拉巴斯的交通状况。</p><p class="ql-block"> 拉巴斯的公共交通在南美地区显得比较落后,公交车辆许多都是运营四十年有余的大鼻子车,抛锚时常发生,使得道路更加拥堵,看到路上车辆行人相互穿梭的情况,感觉仿佛时光倒退。</p> <p class="ql-block"> 拉巴斯街道狭窄,不讲规则,各种车辆见缝插针,拥堵异常,没有过硬的驾驶技术真不能上路。</p><p class="ql-block"> 私人面包车,参与公共交通的运营。就像北京80年代末的小公共,车顶上有路线编号,都凭乘客自己辨认、追赶,一辆接一辆的在马路上夺路而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终于从杂乱无章的交通中来到了女巫街,这里是拉巴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老街。整条街上的商品,只有女人才能经营,其中包括许多专业女巫。</p><p class="ql-block"> 导游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玻利维亚的宗教和风土人情。在玻利维亚,古老的印加宗教与西班牙天主教非常融合。这是因为当年西班牙殖民时期,为了让这里的人能够信奉天主教,西班牙人采用的方法是将天主教对应古老的印加宗教进行传播。比如西班牙人把圣母玛利亚比作印加人崇尚大地母亲,告诉印加人,这些母亲都是一样的。久而久之,印加人也开始信奉天主教的圣母了。他们既到天主教堂做礼拜,拜谒圣母玛利亚,也会去祭拜大地母亲“巴洽妈妈”。他们还祭拜太阳、祭拜大山等他们认为的神。</p> <p class="ql-block"> 老街的两侧店铺林立,地面铺砖被磨出了光滑,显示了街道的古老。</p> <p class="ql-block"> 悬挂在摊位上的都是这里人们认为最珍贵的祭祀物品~死亡的羊驼胎。这些羊驼胎儿,都是流产或者病死的羊驼宝宝,有的长出皮毛,有的还是胚胎,视觉感受很异样。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都要用羊驼胎进行祭拜,播种、收割、伐木、盖房子、出远门等等。女巫街上有这么多卖羊驼胎的摊位,不难想象,这里的人各种祈祷祭拜的需求肯定是非常多的。</p><p class="ql-block"> 他们祭拜的方式,是请女巫拿一个盘子,上面装上的蜜糖、水果、花朵和羊驼胎,然后念出许多咒语,再将盘子上东西就拿到火上烧成灰烬,然后交给祭拜人埋到地下,以祭拜大地母亲“巴洽妈妈”,或者祭祀他们崇拜的其它神明。</p> <p class="ql-block"> 这些女巫大多在卖草药和各类香料的摊位中,做些类似算命和驱病的营生。</p><p class="ql-block"> 她们不愿意被别人拍照,尊重起见,我也没拍和偷拍。当地的人可以一眼认出哪些是女巫,哪些是一般的女商户。观察了一下,似乎这些巫女们都有一种独特气质,眼神自信且坚定,目光深邃,对视一下,似能看透内心,气场不一般。</p> <p class="ql-block"> 这里女人的传统服装是一种大大的裙子,之所以显得那么大,是里面有十层衬裙支撑,因为她们认为这样更好看。</p><p class="ql-block"> 大裙子被称为波莱拉,是玻利维亚原住民女性的传统服饰文化。这种裙子最初因多为低层妇女穿着而受到歧视,但现在法律已规定,要传承这种体现玻利维亚文化根的服饰,所以被歧视的现象有所扭转。</p> <p class="ql-block"> 女巫街旁还有一些售卖小商品的街道,用雨伞、彩绳做了装饰,以提升人气。</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两侧店铺林立,所卖物品大多是一些民族服装、手工艺品、日用品,例如披肩、帽子、围巾、驼羊毛织物…林林总总,看花了眼。 像极了80年代初国内的小商品市场,东西虽然粗糙简单,倒也热热闹闹,生气勃勃。</p> <p class="ql-block"> 从女巫街通向拉巴斯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的路上。行人很多,也有零星卖艺的年轻人。街道很陈旧,路边的电线密密麻麻横拉竖扯,像蜘蛛网,大教堂的侧面,是年久失修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导游为我们做了重点介绍。</p><p class="ql-block"> 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为拉巴斯著名地标,是拉巴斯最大的教堂。自1548年始建,历经两个世纪终于完工。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表面看,似乎和许多西班牙巴洛克或洛可可建筑风格相似,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在教堂正面的墙体上,发现很多细腻精美的雕塑。本地盛产的各种花朵、各色水果,本地人信仰的生灵万物,都以其鲜明的美学特点,加以传统的印加艺术手法,组成复杂优美的对称图案,展现在教堂上,彰显了玻利维亚人崇尚天地自然朴素的宗教文化观。因此夏雨导游特意强调,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的装饰手法,并不是都按西班牙人的方式去做,而是非常重视玻利维亚人自己的文化艺术传统,是我们自己创造的“玻利维亚式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教堂的这面墙,可说是导游介绍相关内容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 教堂前的广场人挺多,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有人体雕塑、演唱、杂耍、画画等民间艺人表演,间或收取一些小费。不少小商小贩在教堂广场上撑起小棚子,兜售着商品,不受禁止。有一些是游客,很容易辨认,都是我们这种拿着手机见啥拍啥的人。但更多的似乎是本地人,他们很悠闲,有的坐在台阶上、地上、有的靠在墙边,看着广场上人来人往。还有一些人在广场上悠悠逛逛,转来转去,无所事事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恰巧碰到几个年轻当红歌手在广场表演,围观热烈。</p> <p class="ql-block"> 离开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广场,我们继续行驶在拉巴斯的主街上。</p><p class="ql-block"> 途经总统府门口,是一栋桔粉色的建筑只有两层楼高,因为车行之中,无法拍到整栋建筑,但完全没有豪华的外表和高大威严的气派。</p> <p class="ql-block"> 国会大厦也是车行街拍。</p> <p class="ql-block"> 市中心穆里约广场巨大铜像,是南美争取民族独立的先驱佩德罗·多明戈·穆里约(图片取自网络)。因车行速度与角度都不适合拍片,连拍多张都未成功。</p><p class="ql-block"> 铜像基座上刻着的Paz是和平之意,主雕像周围另有8座女性雕塑,4座是时间之神,象征春夏秋冬;另4座代表艺术,象征绘画、建筑、雕塑和音乐。</p> <p class="ql-block"> 车行街拍拉巴斯其它街景。</p> <p class="ql-block"> 铁艺塑像,玻利维亚的民族英雄埃尔阿尔托切·格瓦拉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在拉巴斯市区到处可见的雪山伊宜马尼峰,毗邻拉巴斯,属于安第斯山脉的一部分,海拔高度6,438米。</p> <p class="ql-block"> 拉巴斯著名的观景台,可惜只抢拍到一小部分。在这里可以俯瞰拉巴斯盆地全景。特别是在晚上全城灯火通明时,整个拉巴斯就像一碗熠熠发光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拉巴斯的立交桥。</p> <p class="ql-block"> 拉巴斯交通要道上的宣传画。</p> <p class="ql-block"> 到达今晚要入住的酒店,放下行李后,又乘车去用晚餐。</p> <p class="ql-block"> 晚餐的地点,是一个有点中式风格的小院。老板娘祖籍安徽,是位年近70岁的人,干练利索,快人快语,就像50多岁。来玻利维亚已经30余年,看来这个小院和这个餐馆,是她在玻利维亚的全部家当。</p> <p class="ql-block"> 吃饱喝足,返回酒店途中的拉巴斯夜景。</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这一顿丰盛的晚餐中,最受欢迎的居然是炒腌雪里红和绿豆稀饭。吃得饱,睡得香,明天一早将飞往此行程又一个重要景点,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