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勝書法藝術之六十三……《書風應現字意》

春风朗宇

<p class="ql-block">封面:傅國勝書法藝術之四</p><p class="ql-block"> ——朗宇斋傅國勝</p> <p class="ql-block">内主页:傅國勝書法藝術之四</p><p class="ql-block"> ——甲辰龍年</p> <p class="ql-block">内主封面:傅國勝書法藝術之四</p><p class="ql-block"> ——红寺堡区创业篇</p><p class="ql-block"> 甲辰之龙年初春</p> <p class="ql-block">题目一:李岚清诗,行草,32x64㎝。内容:“有水赛江南,无水泪亦干。引黄造绿洲,万民俱开颜。”此诗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于1999年5月24日为红寺堡开发区题。</p> <p class="ql-block">題目二(1):“共产党好,黄河水甜”隶书,32x32㎝。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扬黄移民安置区。红寺堡经过二十余年的开发建设,使原先千年的荒漠、戈壁荒滩,现己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荒漠变绿洲,沙丘起高楼”的新型城市。高楼耸立,道路纵横,绿化优美。黄</span>河水孕育了二十三万移民脱贫致富,现生活蒸蒸日上奔小康。“共产党好,黄河水甜”是所有移民富裕后发自内心的感激心声!</p><p class="ql-block">题目二(2):适时目标,姚建国题,行书,32x32㎝。内容:“一年搬迁,二年定居,三年解决温饱,五年脱贫致富。”当时,刚成立<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红寺堡开发区工委、管委会不久,由时任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姚建国同志,于1999年8月提出的适时奋斗目标。时下,开发区工委、管委会下辖“三局一室”,人员是从各移民迁出县分别选调二名干部,同工委、管委会领导共23人组成。任务是从“1236”总指挥部接管的“试点八村”,移民约万人,正处于搬迁初期。</span></p> <p class="ql-block">题目三:红寺堡美,高占祥,立体字,32x64cm。内容:“红莲出淤无塵埃,寺寒草枯黄沙埋。堡区人民英雄汉,美景全从手中来。”这首藏头诗即“红寺堡美”,是时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的高占祥为红寺堡开发区题。</p> <p class="ql-block">題目四,《宁可绝不》联,姚建国,隶书,32x64㎝。内容:“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这联是红寺堡刚开发时,由时任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姚建国同志于1999年7月提出。当时工委、管委会驻地在大河乡,下辖“三局一室”(民政局、经济发展局、社会事业局、办公室)。移民搬迁居为“试点八村”(即固原县、西吉具、海原县、隆德县、彭阳县、经源县、同心县、中宁县即“八县”,每县迁居一村,总称“试点八村”),移民约万人,正处搬迁初期。</p> <p class="ql-block">題目五(1):适时目标,马启智题,隶书,32x32㎝。内容:“坚持扶贫,坚持创业,加快致富。”是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马启智同志,于2006年9月15日为红寺堡开发区所提。</p><p class="ql-block">题目五(2):适时目标,何国攀题,行书,32x32㎝。内容:“生态立区,草畜强区,工业富区,以城促区,机制活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由时任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何国攀同志,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04年对当时己约十五、六万移民提出的</span>。</p> <p class="ql-block">題目六,《清平乐.六盘山》毛译东,草书,32x64㎝。是毛泽东主席于1935年8月率红军摧毁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翻越六盘山高峰,胜利在望时写下的词章。这首词既抒发了毛泽东及其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的英雄气概,又表达了他们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六盘山是多数移民故乡的母山。人虽迁居在红寺堡,但心却时常思念曾陪伴生长过的母山!</p> <p class="ql-block">題目七,《红寺堡一名的由来》,刘鹏跃撰,立体字,32x64cm。此内容由时任《红寺堡开发区志》的副主编、总纂的刘鹏跃同志,从历史的角度,考证了红寺堡一名的由来。本人用自悟的立体字书写。</p> <p class="ql-block">題目八,《红寺堡开发区志序一》,小楷,团扇,32x32x2。此内容是由时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的韩茂华,为《红寺堡开发区志》所写的序一。</p> <p class="ql-block">題目九(1) “荒漠沙丘”联,傅國胜,行书,32x32㎝。内容:“荒漠变绿洲,沙丘起高楼。”此联是1999年10月,在大河临时开发区工委、管委会住址的会议室正墙,布置“试点八村”规划图时,傅國胜为该图左右题联。后曾一直作为红寺堡开发区的发展口号使用。红寺堡区移民在开发区工委、管委会的历届领导下,经过二十余年的战风沙、斗酷暑地拼博,现今己完全实现。</p><p class="ql-block">题目九(2),《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基地》,行书,32x32cm。内容是当年的《中国食品报》刊报。</p> <p class="ql-block">題目十,《中国葡萄酒第一镇》,何涛海題,行书,32x64cm。此句为时任中国食品协会会长的何涛海同志,于2007年为红寺堡开发区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