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南翼,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中国古代、近现代,浙江省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推动了中国历史向前发展的步伐,“人杰地灵”四个字,是浙江省真实的写照。</p><p class="ql-block">绍兴宁波是浙江东北部大地上镶嵌的两颗璀璨的明珠,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次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就是要亲身体验一下这两座城市不一样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p><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26日上午,在北京南站乘高铁列车出发,6个小时后,抵达此行第一站——绍兴。住宿选择了市中心酒店,放下行装,当天下午就来到了鲁迅故里。</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诞生和成长的故土,包括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鲁迅儿时生活、求学的真实场所。</p> <p class="ql-block">鲁迅祖居位于鲁迅故里东首,坐北朝南,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占地约2400平方米,前后四进院落,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是目前绍兴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坐在鲁迅祖居的堂屋内,感受一下先贤们百年前的起居生活。</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建于清嘉庆年间,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此,在此生活至18岁去南京求学。后回故乡任教也基本居住于此。</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的石牌坊,一幅盈联道出了主人的风骨。“君子朴实无华,翠竹虚心有节”。</p> <p class="ql-block">周家的菜园,鲁迅幼时经常在此玩耍,我们初中读到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就是鲁迅成年后曾写的专文回忆。文中提及的泥墙根至今保存完好,有两棵树的树干下方挂了皂荚树的标签,不知是不是原来鲁迅所说幼时的那棵高大的皂荚树,别的树都绿了,它还没有发芽。</p> <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p><p class="ql-block">当时绍兴城中最有名的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就读于此,曾因替父买药而迟到,在课桌上刻上“早”,警醒自己。</p> <p class="ql-block">绍兴八字桥是一座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桥梁,它因两座桥相对,形状如同八字而得名,如今已成为绍兴市必游的一个网红景点。</p> <p class="ql-block">3月27日,上午游览绍兴柯岩风景区。</p><p class="ql-block">景区始于汉代,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以古越文化为内涵,古采石遗景为特色,融绍兴水乡风情为一体的风胜区,包括柯岩、鉴湖、鲁镇三大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三国以来,历代开采山石造就了众多石壁,石宕等自然景观。历代文人墨客在崖壁上留下了众多诗书石刻。</p> <p class="ql-block">隋唐年间,祖孙三代石匠经历百年相继开凿而成的奇石“云骨”和精雕而成的弥勒石佛,成为这一段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炉柱即云骨,高30米,底宽6米,最薄处不足1米,远观如一柱烟霭,袅袅升空,故名“炉柱晴烟”。</p> <p class="ql-block">云骨底部最薄处不足1米,屹立千年岿然不动。</p> <p class="ql-block">普照寺为浙东名刹,兴盛于唐代,原名大佛寺、柯山寺,明万历年重建,后毁于战火,现在普照寺为1996年重建。唐式风格建筑,依山就势,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仿唐建筑。</p> <p class="ql-block">三聚同源:三根六米高的汉白玉雕像,分别刻有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雕像,象征着儒、道、佛的三教相聚。</p><p class="ql-block">由于拍摄角度稍偏,释迦牟尼雕像被树的枝叶遮挡了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水中的社戏台,舞台面对水面,看戏需乘坐鸟蓬船。</p> <p class="ql-block">进入越中名仕苑,映入眼帘的是周恩来手书石刻“我是绍兴人”。在这里有数十位绍兴名人的石刻雕像,他们是:大禹、勾践、王羲之、王献之、 陆游、王阳明、秋瑾、鲁迅、蔡元培、竺可桢、钱三强、陈建功等。</p> <p class="ql-block">在百船码头乘乌蓬船去古纤道。</p> <p class="ql-block">利用秀美的湖光山色,精心打造的鉴湖。景区展现了绍兴母亲湖昔日的风采,凸显了绍兴特有的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的丰富内涵。</p> <p class="ql-block">古纤道是鉴湖标志景观,每个来鉴湖的游客都会在此留影拍照。走一走没有护拦的水上石板路心神愉悦。</p> <p class="ql-block">在鉴湖水中,新修了一座水上玻璃桥。蜿蜒300米,20元人民币可以上去走一圈。</p> <p class="ql-block">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后,厉兵秣马讨伐吴国。把酒倒入鉴湖,让所有士兵都喝上一口,以此激励士兵,完成了复仇大业。</p> <p class="ql-block">乘坐大船穿越鉴湖,到达鲁镇景区。</p><p class="ql-block">新世纪之初,风景区将鲁迅小说中虚构的平面故乡还原成建筑实体,融汇了绍兴水乡的民俗风情、建筑风韵和自然风光。</p><p class="ql-block">鲁镇大剧院是一座现代化建筑,以其优雅的外观和优良的设施而闻名。适合举办各种规模的演出和活动。</p> <p class="ql-block">鲁镇景区中的陈半丁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走出鲁镇景区,上午的行程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3月27日下午。游览绍兴安昌古镇。</p><p class="ql-block">古镇保留的仍是明清时期的样貌,老街依河而建,全长1747米。河之南为民居,河之北是商户,两岸之间由数十座石桥相连。</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镇不远,就是城隍殿,建于明朝晚期,殿宇轩敞,前后三进,飞檐翘角,黄墙黛瓦,是古镇中优秀历史建筑。主要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古人敬畏神灵,崇拜自然的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河边商铺门前的货架上挂满了腊肠、腊肉、烤鱼、酱鸭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p> <p class="ql-block">人说天下师爷出绍兴,而绍兴师爷多出自安昌,200年间由这里走出的师爷据说不下一万人。师爷馆依托娄心田师爷的故居,展示绍兴师爷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历史上特殊的社会群体,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及其在安昌的社会根基。</p> <p class="ql-block">娄心田师爷塑像。</p> <p class="ql-block">坐在师爷馆院内石凳上小憩片刻。</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仓桥直街小吃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3月28日上午,书圣故里。</p><p class="ql-block">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是绍兴市区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是王羲之、蔡元培等故里。</p><p class="ql-block">里弄小巷,庭院深深,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青石板路。景区充满了浓郁的江南风情,是绍兴历史文化古城的缩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故里最显眼的建筑,就属这座寺庙了。“戒珠寺”与“书圣故里”两块匾额同时挂在寺院两座门的上方。</p><p class="ql-block">戒珠寺原为王羲之住宅,如何成为寺庙,这里有一段传说。王羲之生前最喜欢鹅和珍珠,一天他在家里玩赏一颗宝珠时,一位僧人来造访,王随手将珠子放在案桌上招待客人,这时又有一位朋友来访,王请僧人在屋内稍侯,自己出去会那个人,王回来时发现案桌上的珠子不见了,便怀疑僧人拿了,虽未明说,但脸上流露出鄙夷之色,僧人感到委屈,却有口难辩,回去后郁闷而死。几天后,王羲之家大白鹅也死了,剖腹一看,原来是鹅吞下了珠子。王心中悔恨交加,从此戒掉赏珠子习惯,并舍宅为寺。</p><p class="ql-block">现寺庙是2012年重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七岁开始练书法,家门口有一个水池,每次练完书法都会在此洗笔,过了二十年,天天如此,他把门前原本清澈的水池都洗成了黑色。之后人们便把那水池称为“墨池”了。</p> <p class="ql-block">书圣故里小巷幽静,雨后的青石板路显得晶莹剔透,走在上面,仿佛心灵都得到了净化。两侧房屋墙壁上的文字,向人们诉说着这里厚重的文化积淀。</p> <p class="ql-block">临鹅池为王羲之后花园,是王羲之闲暇之余与好友赋诗戏鹅之地。</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故居为蔡氏祖父以下几代人居住地。</p><p class="ql-block">蔡元培是近代中国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被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曾任北大校长。</p><p class="ql-block">另外还有马寅初、蒋梦麟、何爕侯几位绍兴人都曾担任过北大校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故里。</p><p class="ql-block">王阳明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p><p class="ql-block">这里现在的建筑是在王阳明故居的遗址上建成的故居及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故居是在父亲所建状元府第的基础上扩建的。明清时期的府第曾是浙东地区最宏伟的私人宅第之一。新建成的故居通过考古发掘,准确无误地原址复建。大殿的前庭及地面是用透明玻璃铺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新的柱础石与原地下柱础石分毫不差地一一相对,只是相对抬高了几十厘米,所有柱子的柱础石都压在厚重的玻璃地板上。</p> <p class="ql-block">阳明故里门前的西小河风光秀丽。</p> <p class="ql-block">3月28日下午,游览绍兴东湖风景区。</p><p class="ql-block">东湖以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成为著名园林。</p><p class="ql-block">东湖所在地,原来是一座青山,汉代以后,成为一处石料场,经千百年凿穿斧削,加之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劳动者取石还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时甚至四五十米处,日子一久,形成了长过200米,宽约80米的清水塘,成为一处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p> <p class="ql-block">洞在山中,洞中有湖,湖中有门,是仙桃洞的显著特点。传说中王母娘娘曾在此种下一棵仙桃树,为防仙桃被偷,故派天将来此把守。天将椅就在石门上方,呈镂空状。又因洞口外形如桃,故名“仙桃洞”。石门旁对联为“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p> <p class="ql-block">电视剧“西游记”曾在此桥取景,拍摄师徒四人西行取经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景区尽头,社戏舞台的戏曲演员为游客演唱精彩的越剧选段。</p> <p class="ql-block">绍兴博物馆创建于1992年,现有馆藏文物1.83万件(套),以新石器时代的石钺、商周至春秋战国的印文陶、原始瓷、越王剑、汉代至唐代的越窑青釉瓷、铜镜、明清时期书画作品为特色,系统展示绍兴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3月29日上午,游览沈园。</p><p class="ql-block">原本在到达绍兴的第一天下午就来到了这里,只是参观完鲁迅故里后,沈园即将闭园,只许出不能进,无奈只能改日了。正好今天有一上午时间,完全可以轻松认真地一睹这一胜景了。</p><p class="ql-block">沈园是南宋著名私家园林,因爱国诗人陆游与前妻唐琬的两阕《钗头凤》词闻名于世。整个园区包括古迹区、南苑、东苑,典雅有致,古朴庄重。</p> <p class="ql-block">陆游是我国文坛巨匠,诗、词、文兼擅。他的诗文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高度的人民性。他一生著作宏富,存世诗篇9300余首,词140余阕,尚有各种体裁的散文、笔记。他的诗文作品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陆游初娶唐琬,伉俪情深,后因陆游母亲之命,被迫离异。1155年春,陆游与唐琬在沈园邂逅重逢,陆游颇为感伤,在园中题《钗头凤》词一阕。后唐琬以《钗头凤》词应和,悲凄欲绝,旋即抑郁去世。</p><p class="ql-block">陆游一生对这段感情不能释怀,多次赋诗忆咏沈园,追念唐碗,抒发对唐琬深挚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走出沈园的门口,也结束了绍兴的行程,下午将去宁波,去领略浙东北另一座古城的风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