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作者简介:南生桥,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华诗词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特约评论员。著有《二十五史梦文化解读》(出版社精装重印一次)和论评《雕虫写龙集》。部分论文由域外学者译介推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引言</b></p><p class="ql-block"> 人一生都在路上,在追梦的路上,在实现梦想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梦就是理想,就是愿望,不仅从喻义上说如此,就是从本义上说也是如此。有人说:“庄子(梦蝶)的故事提示我们,从某种很重要的意义上讲,我们就是我们所梦到的。”周冠生更认为:“梦的实质是以形象实现的超前反映。”事实正是如此,有梦才有动力,心想才能事成。</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笔者38年来对梦的理论研究结合自己的做梦实际,所产生的主要认识之一。这些认识是:</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一、梦对人生的意义:有梦才有动力,心想才能事成</b></p><p class="ql-block"> 人一生都在路上,在追梦的路上,在实现梦想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梦就是理想,就是愿望。有梦才有动力,心想才能事成。</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1、普门和尚受到梦的启示开发黄山。</b></p><p class="ql-block"> CCTV-1、CCTV-9和安徽卫视于2014年1月同步播放6集高清纪录片《大黄山》,1月22日是第三集《石破天惊》。被人尊称为“黄山开山大师”的普门和尚原籍陕西眉县,俗名奚惟安。他与黄山的结缘,是因为一个梦。在反复出现的梦境里,他由文殊菩萨指引,见到一座云海缥渺的大山,五彩祥云飘浮其间,奇松怪石跃然其上。如此美妙的修行之地,让虔诚的普门心驰神往。为寻找梦中的祥云圣境,普门北经太行、黄河,南到襄阳、宜昌、武陵、南京,最后来到徽州休宁。在历时8年的跋涉之后,他在进入黄山第一站的齐云山北面,惊喜地发现一片奇异的山峰。云海波涛起伏,佛光时隐时现,山峰出神入化,风景似曾相识,山水松石超凡脱俗,松风水吟其音天籁。这不正是梦中的佛境吗?普门豁然开朗。他停下了寻梦的漫长之旅,心中翻腾着开山壮志。在另一位关键人物潘之恒的鼎力相助下,石破天惊的黄山开山大业开始了。1606-1610年完成的第一条山道,成为此后400年黄山旅游的经典路线。执着的普门集合佛门信徒和当地士绅,将一座寂静无人的深山打造成佛山圣境。其发端就是他那个神奇之梦。</p> <p class="ql-block">普门和尚与黄山结缘于一个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欢迎美友们留言点评</b></p>